一种多辊推式缩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4343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辊推式缩管机,包括支撑台、机箱、输送机构、吸附板、提手、卡位机构、缩管模具、固位槽和坯管,所述机箱的底部与支撑台前端和后端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输送机构的顶端固定安装于机箱的顶面,所述吸附板的底面与支撑台顶面的中心处搭接,所述提手的底端与吸附板左端的顶面固定连接。该多辊推式缩管机,通过输送机构与卡位机构的配合使用,首先可以快速完成坯管的输送,而且还可以调节上下输送辊轮之间的距离,这样就能够促使缩管机具备加工不同直径钢管的功能,然后还可以快速完成对缩管模具的安装和拆卸,这样就能够方便快速更换新的缩管模具,从而很大程度增加了缩管机的工作效率。

A multi roll push type pipe shrink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辊推式缩管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辊推式缩管机,尤其涉及缩管机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钢管缩管机结构过于复杂,而且不方便使用,尤其是现有的钢管缩管机对于缩管模具的安装都是通过多个螺栓把模具固定在机体上,这种定位方式很大程度增加了安装人员的劳动力度,而且不方便对缩管模具进行拆卸和更换,这样就降低了缩管机的工作效率,同时,进一步降低了缩管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多辊推式缩管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多辊推式缩管机,包括支撑台、机箱、输送机构、吸附板、提手、卡位机构、缩管模具、固位槽和坯管,所述机箱的底部与支撑台前端和后端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输送机构的顶端固定安装于机箱的顶面,所述吸附板的底面与支撑台顶面的中心处搭接,所述提手的底端与吸附板左端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卡位机构的底部与支撑台右端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缩管模具与卡位机构左端的内腔插接,两个所述固位槽开设于缩管模具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坯管的右端与缩管模具的内腔插接。优选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调位气缸、调位板、轴承座、上输送辊轮、固位轴承、下输送辊轮、传动齿轮、传动槽轮、减速电机、驱动槽轮传动带,所述调位气缸的顶端与机箱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调位板顶面的中心处与调位气缸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座的顶端分别与调位板前端和后端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上输送辊轮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前方和后方的轴承座内腔插接,所述固位轴承分别镶嵌于机箱底端的正面和背面,所述下输送辊轮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前方和后方的固位轴承内腔插接,所述传动齿轮的中心处分别套装于下输送辊轮后端的表面,所述传动槽轮的中心处套装于最右侧的下输送辊轮后端的表面,所述减速电机的顶端与支撑台右端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槽轮的中心处套装于减速电机后端的输出轴表面,所述传动带顶端和底端分别套装于驱动槽轮和传动槽轮的槽内。优选的,所述卡位机构包括固位件、适应槽、卡位气缸、卡块、固位架、方管、适应板、夹块和缓冲弹簧,所述固位件的底部与支撑台右端的顶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适应槽开设于固位件内腔的顶面和底面,两个所述卡位气缸相互远离的一端与两个适应槽相互远离的一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卡块相互远离的一面与两个卡位气缸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位架的左端分别与固位件右侧面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方管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与两个固位架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适应板相互远离一面的左侧与方管左端的内壁均通过合叶铰接,两个所述夹块的左侧面与两个适应板的右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缓冲弹簧相互靠近的一端与两个夹块相互远离的一面固定连接,且两个缓冲弹簧相互远离的一端与方管右端内腔的顶面和底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传动齿轮的总数量有五个,且相互靠近的两个传动齿轮之间均啮合,传动齿轮之间为相互传动连接,这样一个传动齿轮转动就能够带动全部的传动齿轮转动,这样就能够方便多个下输送辊轮同时转动,从而加快了坯管的输送速率。优选的,所述坯管的左端分别与上输送辊轮和下输送辊轮相互靠近一端的槽内卡接,控制上输送辊轮和下输送辊轮之间的距离就可以方便输送不同直径的钢管。优选的,两个夹块的形状均为弧形,且两个夹块相互靠近的一面与坯管的右端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卡块相互靠近的一端与两个固位槽的内腔插接,弧形夹块可以方便夹持不同直径的冷挤管,从而提高了缩管机的实用性。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的输送机构,首先控制减速电机启动,减速电机启动就能够带动驱动槽轮转动,驱动槽轮转动就能够带动传动带和传动槽轮同时转动,传动槽轮转动就能够带动传动齿轮和下输送辊轮同时转动,通过下输送辊轮的转动就能够带动坯管向右移动,这样就完成了坯管的输送工作,然后再控制调位气缸启动,调位气缸就会带动调位板和轴承座进行上下运动,轴承座上下移动就会带动上输送辊轮进行上下移动,通过上输送辊轮的上下移动就可以方便调节上下输送辊轮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促使缩管机加工不同直径的钢管,以至于提高了缩管机的实用性。2、通过输送机构与卡位机构的配合使用,首先可以快速完成坯管的输送,而且还可以调节上下输送辊轮之间的距离,这样就能够促使缩管机具备加工不同直径钢管的功能,然后还可以快速完成对缩管模具的安装和拆卸,这样就能够方便快速更换新的缩管模具,从而很大程度增加了缩管机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前端的纵向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后视图;图4是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图1中B处的放大图。图中:图中:1、支撑台;2、机箱;3、输送机构;301、调位气缸;302、调位板;303、轴承座;304、上输送辊轮;305、固位轴承;306、下输送辊轮;307、传动齿轮;308、传动槽轮;309、减速电机;311、驱动槽轮;312、传动带;4、吸附板;5、提手;6、卡位机构;601、固位件;602、适应槽;603、卡位气缸;604、卡块;605、固位架;606、方管;607、适应板;608、夹块;609、缓冲弹簧;7、缩管模具;8、固位槽;9、坯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5所示,一种多辊推式缩管机,包括支撑台1、机箱2、输送机构3、吸附板4、提手5、卡位机构6、缩管模具7、固位槽8和坯管9,机箱2的底部与支撑台1前端和后端的顶面固定连接,输送机构3的顶端固定安装于机箱2的顶面,吸附板4的底面与支撑台1顶面的中心处搭接,吸附板4可以吸附钢管输送时掉落的铁屑和粉尘,从而提高了缩管机内部的环保性,提手5的底端与吸附板4左端的顶面固定连接,拉动提手5就可以快速把吸附板4传输出来,从而方便清理吸附板4上的杂质,以至于促使吸附板4可以重复使用,卡位机构6的底部与支撑台1右端的顶面固定连接,缩管模具7与卡位机构6左端的内腔插接,两个固位槽8开设于缩管模具7的顶面和底面,坯管9的右端与缩管模具7的内腔插接,坯管9的左端分别与上输送辊轮304和下输送辊轮306相互靠近一端的槽内卡接。输送机构3包括调位气缸301、调位板302、轴承座303、上输送辊轮304、固位轴承305、下输送辊轮306、传动齿轮307、传动槽轮308、减速电机309、驱动槽轮311和传动带312,调位气缸301的顶端与机箱2的顶面固定连接,调位板302顶面的中心处与调位气缸301的底部固定连接,轴承座303的顶端分别与调位板302前端和后端的底面固定连接,上输送辊轮304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前方和后方的轴承座303内腔插接,固位轴承305分别镶嵌于机箱2底端的正面和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辊推式缩管机,包括支撑台(1)、机箱(2)、输送机构(3)、吸附板(4)、提手(5)、卡位机构(6)、缩管模具(7)、固位槽(8)和坯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2)的底部与支撑台(1)前端和后端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输送机构(3)的顶端固定安装于机箱(2)的顶面,所述吸附板(4)的底面与支撑台(1)顶面的中心处搭接,所述提手(5)的底端与吸附板(4)左端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卡位机构(6)的底部与支撑台(1)右端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缩管模具(7)与卡位机构(6)左端的内腔插接,两个所述固位槽(8)开设于缩管模具(7)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坯管(9)的右端与缩管模具(7)的内腔插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辊推式缩管机,包括支撑台(1)、机箱(2)、输送机构(3)、吸附板(4)、提手(5)、卡位机构(6)、缩管模具(7)、固位槽(8)和坯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2)的底部与支撑台(1)前端和后端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输送机构(3)的顶端固定安装于机箱(2)的顶面,所述吸附板(4)的底面与支撑台(1)顶面的中心处搭接,所述提手(5)的底端与吸附板(4)左端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卡位机构(6)的底部与支撑台(1)右端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缩管模具(7)与卡位机构(6)左端的内腔插接,两个所述固位槽(8)开设于缩管模具(7)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坯管(9)的右端与缩管模具(7)的内腔插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辊推式缩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3)包括调位气缸(301)、调位板(302)、轴承座(303)、上输送辊轮(304)、固位轴承(305)、下输送辊轮(306)、传动齿轮(307)、传动槽轮(308)、减速电机(309)、驱动槽轮(311)传动带(312),所述调位气缸(301)的顶端与机箱(2)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调位板(302)顶面的中心处与调位气缸(30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座(303)的顶端分别与调位板(302)前端和后端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上输送辊轮(304)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前方和后方的轴承座(303)内腔插接,所述固位轴承(305)分别镶嵌于机箱(2)底端的正面和背面,所述下输送辊轮(306)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前方和后方的固位轴承(305)内腔插接,所述传动齿轮(307)的中心处分别套装于下输送辊轮(306)后端的表面,所述传动槽轮(308)的中心处套装于最右侧的下输送辊轮(306)后端的表面,所述减速电机(309)的顶端与支撑台(1)右端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槽轮(311)的中心处套装于减速电机(309)后端的输出轴表面,所述传动带(312)顶端和底端分别套装于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万锡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