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4063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过滤器,包括管状壳体和过滤装置,所述管状壳体的轴向一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管状壳体的轴向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过滤装置轴向插入的开口,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滤网支架和套装在滤网支架上的一体式筒状滤网,所述滤网支架包括沿管状壳体轴向延伸设置的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轴向一端向进料口方向延伸形成有与进料口连接的进料管,所述出料管的轴向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开口密封连接的密封盖,所述出料管的侧壁设置有若干出料孔,所述出料管的长度与一体式筒状滤网长度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安装方便,无需反复围绕形成筒状滤网,提高过滤效果的卧式过滤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卧式过滤器
本技术属于过滤设备
,尤其是一种卧式过滤器。
技术介绍
过滤器是用于除去液体中少量固体颗粒的设备,其应用于化学工业、石油、消防、给水等领域。卧式过滤器是过滤器的一种,其包括管状壳体和过滤装置,管状壳体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在进料口与出料口之间设置过滤装置并通过过滤装置对液体中的杂质进去去除。现有技术中的过滤装置主要由滤网和筒状滤网支架构成,由于目前的滤网是通过人为手动将片状的滤网沿筒状滤网支架围绕形成筒状滤网,围绕形成的筒状滤网需要进行固定,通常采用铁丝缠绕滤网连接处进行固定,但是片状滤网在长度尺寸上难以把握,过长会造成材料浪费,过短又容易出现滤网围绕不充分,造成过滤效果不佳,且每次更换滤网时需重新围绕新的筒状滤网,费时费力。因此,这种过滤装置的安装方式不仅安装繁琐,而且容易导致在更换滤网的过程中由于尺寸裁剪不当使得过滤效果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安装方便,无需反复围绕形成筒状滤网,提高过滤效果的卧式过滤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卧式过滤器,包括管状壳体和过滤装置,所述管状壳体的轴向一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管状壳体的轴向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过滤装置轴向插入的开口,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滤网支架和套装在滤网支架上的一体式筒状滤网,所述滤网支架包括沿管状壳体轴向延伸设置的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轴向一端向进料口方向延伸形成有与进料口连接的进料管,所述出料管的轴向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开口密封连接的密封盖,所述出料管的侧壁设置有若干出料孔,所述出料管的长度与一体式筒状滤网长度相同。采用上述方案,过滤装置由滤网支架与一体式筒状滤网套接形成,一体式筒状滤网无需进行围绕形成,减少了滤网围绕以及铁丝缠绕的繁琐步骤,提高了过滤装置的安装效率,使得过滤效果不易受到滤网因素的影响,当过滤装置由开口插入管状壳体内后,进料管与进料口连接,物料可依次通过进料口、进料管后进入到出料管内,并且通过出料管上的出料孔流出,然后再经过一体式筒状滤网的过滤,得到纯净的无聊,由于出料管的长度与一体式筒状滤网长度相同,提高了出料效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密封盖的内壁设置有一环槽,所述一体式筒状滤网的一端插设在所述环槽内并形成紧密配合。采用上述方案,使得一体式筒状滤网的安装更加方便,将一体式筒状滤网的一端插设在所述环槽内并形成紧密配合,能够提高一体式筒状滤网安装的稳定性,保证其能够与滤网支架同时插入管状壳体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进料口于管状壳体内延伸形成一环状定位块,所述环状定位块设置有便于进料管插设的定位孔,所述一体式筒状滤网的另一端抵设在所述环状定位块朝向所述开口一端的侧壁上。采用上述方案,便于过滤装置的定位安装,提高安装效率,将进料管插设在定位孔内能够使得物料通过进料口后直接进入进料管内,且将一体式筒状滤网的另一端抵设在所述环状定位块的侧壁上能够防止物料外泄,提高过滤效果。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管状壳体的内壁沿轴向均布有若干便于过滤装置沿轴向插装的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一体式筒状滤网的外侧壁抵接。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在管状壳体的内壁沿轴向均布若干滚轮,在对过滤装置进行插装过程中,将管状壳体具有滚轮的一边作为底部卧放,然后过滤装置沿轴向插入或取出时,其一体式筒状滤网的外侧壁能够与若干滚轮依次抵接或分离,滚轮对过滤装置整体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但又不影响其向内部插入或向外部取出,使得拆装过程更加省力快捷,提高拆装效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管状壳体的侧壁设置有物料出料口、进气口和废料排料口。采用上述方案,当物料为遇到空气易凝固的原料时(例如异氰酸酯类),由于过滤装置取出过程中,空气会随之进入到管状壳体内,使得此类物料会快速凝固,此时将出料口关闭,废料排料口打开,并且将开口闭合,向管状壳体内部通过气体,使得凝固后的废料可随气流从废料排料口排出,提高了本产品的使用范围,适用于不同种类物料的杂质去除。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管状壳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一体式筒状滤网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滤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5所示,一种卧式过滤器,包括管状壳体1和过滤装置2,所述管状壳体1的轴向一端设置有进料口11,所述管状壳体1的侧壁设置有物料出料口12、进气口13和废料排料口14,所述物料由进料口11进入,由物料出料口12排出,并通过过滤装置2过滤杂质。所述管状壳体1的轴向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过滤装置2轴向插入的开口15,所述过滤装置2包括滤网支架21和套装在滤网支架21上的一体式筒状滤网22,所述一体式筒状滤网22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具有耐高温的优点,清理一体式筒状滤网22网眼上的杂质时可直接置于400度以上的高温灼烧掉杂质,无需取出另行清理;滤网目数为150~220目,尤其适宜异氰酸酯类的原料过滤,不易出现堵料或漏料情况。所述滤网支架21包括沿管状壳体1轴向延伸设置的出料管211,所述出料管211的轴向一端向进料口11方向延伸形成有与进料口11连接的进料管212,所述出料管211的轴向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开口15密封连接的密封盖213,所述密封盖213与所述开口15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出料管211的侧壁设置有若干出料孔2111,一体式筒状滤网22由出料管211的一端延伸至出料管211的另一端,所述出料管211的长度与一体式筒状滤网22长度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盖213的内壁设置有一环槽2131,所述一体式筒状滤网22的一端插设在所述环槽2131内并形成紧密配合。所述密封盖213的外侧壁套设有密封环3,所述密封环3抵设在所述管状壳体1的内侧壁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料口11于管状壳体1内延伸形成一环状定位块111,所述环状定位块111设置有便于进料管212插设的定位孔1111,所述一体式筒状滤网22的另一端抵设在所述环状定位块111朝向开口15一端的侧壁上。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管状壳体1的内壁沿轴向均布有若干便于过滤装置2沿轴向插装的滚轮16,所述滚轮16与所述一体式筒状滤网22的外侧壁抵接。通过设置滚轮16在管状壳体1的内壁沿轴向均布若干滚轮16,在对过滤装置2进行插装过程中,将管状壳体1具有滚轮16的一边作为底部卧放,然后过滤装置2沿轴向插入或取出时,其一体式筒状滤网22的外侧壁能够与若干滚轮16依次抵接或分离,滚轮16对过滤装置2整体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但又不影响其向内部插入或向外部取出,使得拆装过程更加省力快捷,提高拆装效率。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公开的内容,可以采用其他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式过滤器,包括管状壳体和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壳体的轴向一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管状壳体的轴向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过滤装置轴向插入的开口,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滤网支架和套装在滤网支架上的一体式筒状滤网,所述滤网支架包括沿管状壳体轴向延伸设置的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轴向一端向进料口方向延伸形成有与进料口连接的进料管,所述出料管的轴向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开口密封连接的密封盖,所述出料管的侧壁设置有若干出料孔,所述出料管的长度与一体式筒状滤网长度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过滤器,包括管状壳体和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壳体的轴向一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管状壳体的轴向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过滤装置轴向插入的开口,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滤网支架和套装在滤网支架上的一体式筒状滤网,所述滤网支架包括沿管状壳体轴向延伸设置的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轴向一端向进料口方向延伸形成有与进料口连接的进料管,所述出料管的轴向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开口密封连接的密封盖,所述出料管的侧壁设置有若干出料孔,所述出料管的长度与一体式筒状滤网长度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的内壁设置有一环槽,所述一体式筒状滤网的一端插设在所述环槽内并形成紧密配合。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喜伟郑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峰热塑性聚氨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