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侧颅底手术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3953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耳侧颅底手术支架,其包括机座、呈左右设置的固定杆,固定杆的左部连接有第一竖杆、与第一竖杆的上端连接的承肩部,固定杆的右部连接有第二竖杆、与第二竖杆的上端连接的托头部,托头部包括呈缺口球壳状的头架,头架的缺口朝向固定杆左方,头架的前后两侧均设有镂空部,头架的右端连接有呈左右设置转动轴,转动轴的右端连接有手轮,头架的右端通过转动轴与第二竖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本方案提供一种新型的耳侧颅底手术支架,病人平躺在手术台上后,该手术架能有效承托头部,肩膀,固定头部,同时露出耳廓、乳突及面颈部手术区域,不妨碍耳侧颅底手术区域的暴露和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侧颅底手术支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侧颅底手术支架。
技术介绍
在手术临床上,因为患者的体位需要固定,手术位置不能调整而导致对耳部进行手术时,耳部的视野暴露不充分,观察不方便,导致临床手术不能尽快结束,使患者失血过多和痛苦增加,缝合患者手术切口时也易增加切口被污染的机率。目前头部支架有神经外科手术用各种头架,但均在病人双侧耳廓上方颅骨钻孔固定,对病人有创伤,而且妨碍了耳部及其周围手术操作,不适合应用于耳及侧颅底手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结合以上现有的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耳侧颅底手术支架,病人平躺在手术台上后,该手术架能有效承托头部,肩膀,固定头部,同时露出耳廓、乳突及面颈部手术区域,不妨碍耳侧颅底手术区域的暴露和操作。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耳侧颅底手术支架,其包括机座,还包括呈左右设置的固定杆,所述的固定杆安装在机座的上方,所述的固定杆的左部连接有第一竖杆、与第一竖杆的上端连接的承肩部,所述的固定杆的右部连接有第二竖杆、与第二竖杆的上端连接的托头部,所述的托头部包括呈缺口球壳状的头架,所述的头架的缺口朝向固定杆左方,所述的头架的前后两侧均设有镂空部,所述的头架的右端连接有转动轴,所述的转动轴呈左右设置,所述的转动轴的左端与头架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的转动轴的右端连接有手轮,所述的头架的右端通过转动轴与第二竖杆的上端转动连接,使得头架可通过旋转手轮绕头架的右端自转。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竖杆的下端套装有第一竖管,所述的第一竖杆通过第一竖管与固定杆连接,所述的第一竖杆可沿第一竖管上下移动,所述的第二竖杆的下端套装有第二竖管,所述的第二竖杆通过第二竖管与固定杆连接,所述的第二竖杆可沿第二竖管上下移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竖管连接有第一轴套,所述的第一轴套套装在固定杆上,第一竖管通过第一轴套与固定杆活动连接,使得第一竖管可沿固定杆左右移动、绕固定杆转动,所述的第二竖管连接有第二轴套,所述的第二轴套套装在固定杆上,第二竖管通过第二轴套与固定杆活动连接,使得第二竖管可沿固定杆左右移动、绕固定杆转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机座包括竖向设置的连接杆、与连接杆的下端固定连接的底座,所述的连接杆的上端与固定杆的中部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承肩部包括前后设置的肩架,所述的肩架的下壁面与第一竖杆的上端连接,所述的肩架的上壁面安装有护垫,所述的护垫从右往左向下倾斜设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护垫、头架的内壁面均套装有防水纤维织物。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病人平躺在手术台上后,通过呈缺口球壳状的头架包绕头顶及枕部,承托和固定头部,头架的前后两侧均设有镂空部,从而可露出双侧耳廓、乳突及面颈部手术区域,不妨碍双耳侧颅底手术区域的暴露和操作,可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手轮,同时带动头部旋转,有助于手术中观察术野不同范围、深度解剖结构,承肩部置于肩膀下方,承托肩部,同时有助于支架受力均匀,平衡。本技术用于:耳侧颅底外科手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耳侧颅底手术支架,其包括机座,还包括呈左右设置的固定杆1,所述的固定杆1安装在机座的上方,所述的固定杆1的左部连接有第一竖杆2、与第一竖杆2的上端连接的承肩部,所述的固定杆1的右部连接有第二竖杆3、与第二竖杆3的上端连接的托头部,所述的托头部包括呈缺口球壳状的头架4,所述的头架4的缺口朝向固定杆1左方,所述的头架4的前后两侧均设有镂空部41,所述的头架4的右端连接有转动轴42,所述的转动轴42呈左右设置,所述的转动轴42的左端与头架4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的转动轴42的右端连接有手轮43,所述的头架4的右端通过转动轴42与第二竖杆3的上端转动连接,使得头架4可通过旋转手轮43绕头架4的右端自转。病人平躺在手术台上后,通过呈缺口球壳状的头架4包绕头顶及枕部,承托和固定头部,头架4的前后两侧均设有镂空部41,从而可露出双侧耳廓、乳突及面颈部手术区域,不妨碍双耳侧颅底手术区域的暴露和操作,可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手轮43,同时带动头部旋转,有助于手术中观察术野不同范围、深度解剖结构,承肩部置于肩膀下方,承托肩部,同时有助于支架受力均匀,平衡。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竖杆2的下端套装有第一竖管21,所述的第一竖杆2通过第一竖管21与固定杆1连接,所述的第一竖杆2可沿第一竖管21上下移动,所述的第二竖杆3的下端套装有第二竖管31,所述的第二竖杆3通过第二竖管31与固定杆1连接,所述的第二竖杆3可沿第二竖管31上下移动。第一竖杆2沿第一竖管21上下移动,从而可调整承肩部的上下高度,可根据病人身高、颈部长度调整,有效承托不同身高患者;所述的第二竖杆3沿第二竖管31上下移动,从而可调整托头部的上下高度,使病人颈部前屈或后仰,有助于手术中从不同角度观察耳部手术区域。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竖管21连接有第一轴套22,所述的第一轴套22套装在固定杆1上,第一竖管21通过第一轴套22与固定杆1活动连接,使得第一竖管21可沿固定杆1左右移动、绕固定杆1转动,所述的第二竖管31连接有第二轴套32,所述的第二轴套32套装在固定杆1上,第二竖管31通过第二轴套32与固定杆1活动连接,使得第二竖管31可沿固定杆1左右移动、绕固定杆1转动。使得承肩部和托头部都可绕固定杆1转动,根据不同可使病人头部在矢状位上旋转约120度,有助于手术中观察术野不同范围、深度解剖结构;同时承肩部和托头部都可沿固定杆1左右移动,可根据病人的身高来调整承肩部和托头部的前后距离,提高支架的适用性。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机座包括竖向设置的连接杆5、与连接杆5的下端固定连接的底座6,所述的连接杆5的上端与固定杆1的中部连接。使得固定杆1的受力均匀,提高支架的稳定性,防止出现晃动现象,确保手术的成功率。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承肩部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侧颅底手术支架,其包括机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呈左右设置的固定杆(1),所述的固定杆(1)安装在机座的上方,所述的固定杆(1)的左部连接有第一竖杆(2)、与第一竖杆(2)的上端连接的承肩部,所述的固定杆(1)的右部连接有第二竖杆(3)、与第二竖杆(3)的上端连接的托头部,所述的托头部包括呈缺口球壳状的头架(4),所述的头架(4)的缺口朝向固定杆(1)左方,所述的头架(4)的前后两侧均设有镂空部(41),所述的头架(4)的右端连接有转动轴(42),所述的转动轴(42)呈左右设置,所述的转动轴(42)的左端与头架(4)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的转动轴(42)的右端连接有手轮(43),所述的头架(4)的右端通过转动轴(42)与第二竖杆(3)的上端转动连接,使得头架(4)可通过旋转手轮(43)绕头架(4)的右端自转,所述的第一竖杆(2)的下端套装有第一竖管(21),所述的第一竖杆(2)通过第一竖管(21)与固定杆(1)连接,所述的第一竖杆(2)可沿第一竖管(21)上下移动,所述的第二竖杆(3)的下端套装有第二竖管(31),所述的第二竖杆(3)通过第二竖管(31)与固定杆(1)连接,所述的第二竖杆(3)可沿第二竖管(31)上下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侧颅底手术支架,其包括机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呈左右设置的固定杆(1),所述的固定杆(1)安装在机座的上方,所述的固定杆(1)的左部连接有第一竖杆(2)、与第一竖杆(2)的上端连接的承肩部,所述的固定杆(1)的右部连接有第二竖杆(3)、与第二竖杆(3)的上端连接的托头部,所述的托头部包括呈缺口球壳状的头架(4),所述的头架(4)的缺口朝向固定杆(1)左方,所述的头架(4)的前后两侧均设有镂空部(41),所述的头架(4)的右端连接有转动轴(42),所述的转动轴(42)呈左右设置,所述的转动轴(42)的左端与头架(4)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的转动轴(42)的右端连接有手轮(43),所述的头架(4)的右端通过转动轴(42)与第二竖杆(3)的上端转动连接,使得头架(4)可通过旋转手轮(43)绕头架(4)的右端自转,所述的第一竖杆(2)的下端套装有第一竖管(21),所述的第一竖杆(2)通过第一竖管(21)与固定杆(1)连接,所述的第一竖杆(2)可沿第一竖管(21)上下移动,所述的第二竖杆(3)的下端套装有第二竖管(31),所述的第二竖杆(3)通过第二竖管(31)与固定杆(1)连接,所述的第二竖杆(3)可沿第二竖管(31)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明陈昕林枫刘振谢雪颜吴凤燕谭玲梅程梦婷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