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健安专利>正文

一种膝关节置换及下肢手术用体位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000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膝关节置换及下肢手术用体位架,包括主体结构、底座、固定带,所述主体结构呈长方体状,其上端面沿其宽度方向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且相对称的凹槽,所述主体结构下端面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相对称的气垫,所述气垫为两个其中间设置有长条状凸起,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主体结构下方,其两端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相对称的固定杆,所述底座沿其宽度方向中心设置有滑槽,所述主体结构沿其长度方向两端还设置有相对称的固定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现了手术前摆放体位架,为手术中体位摆放提供便利及节约时间的明显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膝关节置换及下肢手术用体位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是指一种膝关节置换及下肢手术用体位架。
技术介绍
膝关节是下肢重要的负重关节,其结构和功能是人体关节中最复杂者。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据报道50岁以上存在症状的膝关节骨关节病男性发病率35%,女性高达74%。严重膝关节骨关节病需要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越来越多。膝关节置换术可解除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纠正膝关节畸形和获得长期稳定。在下肢外科手术中尤其是膝关节置换手术中需要变换不同体位,如需要膝关节屈曲,伸直等,但在手术中,很难使患者的下肢处于并保持在手术所需的体位。目前,膝关节置换及下肢手术时,在手术过程中主要依靠医护人员手动协助病患者完成膝关节屈曲与伸直,但不仅存在人工固定效果差、膝关节及下肢容易发生移动,影响手术效果,同时给医护人员带来大量的体力劳动,影响手术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膝关节置换及下肢手术用体位架,包括主体结构、底座、固定带,所述主体结构呈长方体状,其上端面沿其宽度方向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且相对称的凹槽,所述主体结构下端面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相对称的气垫,所述气垫为两个其中间设置有长条状凸起,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主体结构下方,其两端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相对称的固定杆,所述底座沿其宽度方向中心设置有滑槽,所述主体结构沿其长度方向两端还设置有相对称的固定带。作为改进,所述凹槽截面呈U形状,其长度与所述主体结构的宽度相同,病患者的腿放置于所述凹槽内部。作为改进,所述气垫后部设置有充气孔,所述充气孔通过连通管连通,所述连通管另一端与充气装置连通。作为改进,所述固定杆水平设置其通过设置于固定杆两端的固定座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为两个,所述固定座为4个。作为改进,所述滑槽的长度略小于所述底座的宽度,所述滑槽与所述凸起配合。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主体机构上端面设置的U形状凹槽固定病患者的双腿,协助病患者下肢伸直。在手术开始之前即可摆放安装,实现了手术前摆放体位架,为手术中体位摆放提供便利及节约时间的明显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膝关节置换及下肢手术体位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膝关节置换及下肢手术体位架主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膝关节置换及下肢手术体位架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底座,1.1滑槽,2、主体结构,2.1、凹槽,2.2、气垫,2.21、充气孔,2.3、凸起,3、固定杆,4、固定座,5、固定带,6、连通管。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一种膝关节置换及下肢手术用体位架,包括主体结构2、底座1、固定带5,所述主体结构2呈长方体状,其上端面沿其宽度方向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且相对称的凹槽2.1,所述主体结构2下端面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相对称的气垫2.2,所述气垫2.2为两个其中间设置有长条状凸起2.3,所述底座1设置于所述主体结构2下方,其两端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相对称的固定杆4,所述底座1沿其宽度方向中心设置有滑槽1.1,所述主体结构2沿其长度方向两端还设置有相对称的固定带5。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凹槽2.1截面呈U形状,其长度与所述主体结构2的宽度相同,病患者的腿放置于所述凹槽2.1内部。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气垫2.2后部设置有充气孔2.21,所述充气孔2.21通过连通管6连通,所述连通管6另一端与充气装置连通。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固定杆3水平设置其通过设置于两端的固定座4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3为两个,所述固定座4为4个。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滑槽1.1的长度略小于所述底座1的宽度,所述滑槽1.1与所述凸起2.3配合。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固定带5通过绑扎在固定杆3上将所述主体结构2固定,所述气垫2.2通过连通管6连通充装置,通过充气进而将所述主体结构2在上下方向调整高度,以适用不同人的下肢。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在膝关节置换及下肢手术开始前,将本技术提前摆放好,将病患者的双腿放入U形状凹槽内,根据疾病患者的不同需要通过滑动设置有与滑槽配合的凸起的主体结构调整主体结构的位置,并通过固定带绑扎在固定杆上将主体结构绑扎固定。绑扎固定完成后,通过充气装置向气垫内充气,微度调整气垫上方主体结构的高度,以便适用不同身高体长的病患者。本技术实现了手术前提前摆放体位架,为术中体位摆放提供便利及节约时间的明显效果。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膝关节置换及下肢手术用体位架,包括主体结构、底座、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呈长方体状,其上端面沿其宽度方向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且相对称的凹槽,所述主体结构下端面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相对称的气垫,所述气垫为两个其中间设置有长条状凸起,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主体结构下方,其两端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相对称的固定杆,所述底座沿其宽度方向中心设置有滑槽,所述主体结构沿其长度方向两端还设置有相对称的固定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膝关节置换及下肢手术用体位架,包括主体结构、底座、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呈长方体状,其上端面沿其宽度方向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且相对称的凹槽,所述主体结构下端面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相对称的气垫,所述气垫为两个其中间设置有长条状凸起,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主体结构下方,其两端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相对称的固定杆,所述底座沿其宽度方向中心设置有滑槽,所述主体结构沿其长度方向两端还设置有相对称的固定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膝关节置换及下肢手术用体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截面呈U形状,其长度与所述主体结构的宽度相同,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健安
申请(专利权)人:刘健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