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测量胰周压力的空肠营养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3889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6: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可测量胰周压力的空肠营养管。包括管体;管体前端插入人体,管体后端放置于人体体外;管体上设置有测压组件和食物注入组件;食物注入组件包括设置在管体后端用于注入食物的食物注入口,还包括设置在管体前端的若干通孔;测压组件包括设置在管体后端的测压球囊灌注口组、设置在管体内壁上的灌注通道组以及设置在管体前端的测压球囊组;灌注口可以通过灌注通道与测压球囊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既能准确的反映腹腔内压力,预测腹腔内高压及腹腔间隔室综合症,又便于操作,且能够实现实时、连续监测的可测量胰周压力的空肠营养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测量胰周压力的空肠营养管
本技术属于临床医学检测
,涉及一种空肠营养管,尤其涉及一种可测量胰周压力的空肠营养管。
技术介绍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属于急性胰腺炎(AP)的特殊类型,是一种病情险恶、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的急腹症,占整个急性胰腺炎的10%~20%。随着外科治疗的进展,SAP治愈率有所提高,但总体死亡率仍高达20%。引起SAP患者死亡的原因,除疾病本身的严重程度外,还与一系列的并发症有关。腹腔高压(IAH)、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是SAP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分别为61%和56%,但病死率高达40%-60%。因此,早期诊断IAH,及时干预,防止病情进展为ACS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腹内压的监测方法主要有直接测定和间接测定两大类,目前临床大多采用间接测压法,其中膀胱测压多用于重症胰腺炎IAP的监测。但理想的IAP测定应当动态实时,膀胱测压由于其操作的复杂性一般只能达到每4小时测定1次,因此无法实时提示腹内压的变化趋势。另外,部分患者在行腹腔穿刺引流后,膀胱压力明显降低,但胰周渗出仍十分明显,患者上腹胀满症状仍持续存在,容易出现感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因此膀胱压力并不能完全反映ACS的预后。其次膀胱测压必须留置尿管,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因此,在临床上急需一种非膀胱测压的方式来测量胰周压力的装置或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现有重症急性胰腺炎采用间接测压法,无法实时提示腹内压的变化趋势且容易引起感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可测量胰周压力的空肠营养管,通过该营养管可测量十二指肠内压力,间接反映胰周渗出对临近脏器产生的挤压,既能准确的反映腹腔内压力,预测腹腔内高压及腹腔间隔室综合症,又便于操作,且能够实现实时、连续监测。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测量胰周压力的空肠营养管,包括管体;上述管体前端插入人体,管体后端放置于人体体外;其特殊之处在于:上述管体上设置有测压组件和食物注入组件;上述食物注入组件包括设置在管体后端用于注入食物的食物注入口,还包括设置在管体前端的若干通孔;上述食物注入口设置有可插入或旋入的塞盖;上述测压组件包括设置在管体后端的测压球囊灌注口组、设置在管体内壁上的灌注通道组以及设置在管体前端的测压球囊组;上述测压球囊灌注口组包括若干灌注口;上述灌注通道组包括若干灌注通道;上述测压球囊组包括若干测压球囊;上述灌注口可以通过灌注通道与测压球囊连通。上述测压球囊灌注口组包括第一灌注口、第二灌注口、第三灌注口、第四灌注口和第五灌注口;上述灌注通道组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和第五通道;上述测压球囊组包括第一测压球囊、第二测压球囊、第三测压球囊、第四测压球囊和第五测压球囊;上述第一通道一端与第一灌注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测压球囊连接;上述第二通道一端与第二灌注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测压球囊连接;上述第三通道一端与第三灌注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测压球囊连接;上述第四通道一端与第四灌注口连接,另一端与第四测压球囊连接;上述第五通道一端与第五灌注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五测压球囊连接。作为优选的,上述灌注通道的直径为1mm-2mm。作为优选的,上述测压球囊分部在管体前端,第一测压球囊与第二测样球囊间隔6cm,第二测样球囊与第三测样球囊间隔8cm,第三测压球囊与第四测压球囊间隔10cm,第四测压球囊与第五测压球囊间隔5cm。作为优选的,上述测压球囊为椭圆形球囊,球囊外表面有防滑设置。作为优选的,上述灌注口均设置有可插入或旋入的塞盖。本技术的优点是:利用本技术所提出的可测量胰周压力的空肠营养管对患者进行胰周测压,可通过十二指肠内压力,反映胰周渗出对临近脏器产生的挤压,既能准确的反映腹腔内压力,预测腹腔内高压及腹腔间隔室综合症,又便于操作,且能够实现实时、连续监测真实病理状态下胰周最邻近空间压力变化趋势。而传统的测量方法,即临床常使用的膀胱测压法,压由于其操作的复杂性一般仅每6小时左右测定1次,因此无法实时提示腹内压的变化趋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管体横截面示意图;其中,1-食物注入口、2-第一灌注口、3-第二灌注口、4-第三灌注口、5-第四灌注口、6-管体、7-第二测压球囊、8-第三测压球囊、9-第四测压球囊、10-第五测压球囊、11-通孔、12-第二通道、13-第三通道、14-第四通道、15-第五通道、16-第五灌注口、17-第一通道、18-第一测压球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2,一种可测量胰周压力的空肠营养管,包括管体6;管体6前端插入人体,管体6后端放置于人体体外;管体6上设置有测压组件和食物注入组件;食物注入组件包括设置在管体6后端用于注入食物的食物注入口1,还包括设置在管体前端的若干通孔;食物注入口1设置有可插入或旋入的塞盖;测压组件包括设置在管体6后端的测压球囊灌注口组、设置在管体内壁上的灌注通道组以及设置在管体前端的测压球囊组;测压球囊灌注口组包括若干灌注口;灌注通道组包括若干灌注通道;测压球囊组包括若干测压球囊;灌注口可以通过灌注通道与测压球囊连通。测压球囊灌注口组包括第一灌注口2、第二灌注口3、第三灌注口4、第四灌注口5和第五灌注口16;灌注通道组包括第一通道17、第二通道12、第三通道13、第四通道14和第五通道15;测压球囊组包括第一测压球囊18、第二测压球囊7、第三测压球囊8、第四测压球囊9和第五测压球囊10;第一通道17一端与第一灌注口2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测压球囊连接18;第二通道7一端与第二灌注口3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测压球囊7连接;第三通道13一端与第三灌注口4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测压球囊8连接;第四通道14一端与第四灌注口5连接,另一端与第四测压球囊9连接;第五通道15一端与第五灌注口16连接,另一端与第五测压球囊10连接。灌注通道的直径为1mm-2mm。测压球囊分部在管体6前端,第一测压球囊18与第二测样球囊7间隔6cm,第二测压球囊7与第三测压球囊8间隔8cm,第三测压球囊8与第四测压球囊9间隔10cm,第四测压球囊9与第五测压球囊10间隔5cm。测压球囊为椭圆形球囊,球囊外表面有防滑设置。灌注口均设置有可插入或旋入的塞盖。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测压球囊均布在管体前端,每个测压球囊之间间隔不同,共5个球囊,第一测压球囊位于胃内,距离食物灌注口距离为65cm,第二测压球囊位于十二指肠球部,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测量胰周压力的空肠营养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前端插入人体,管体后端放置于人体体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上设置有测压组件和食物注入组件;/n所述食物注入组件包括设置在管体后端用于注入食物的食物注入口,还包括设置在管体前端的若干通孔;/n所述食物注入口设置有可插入或旋入的塞盖;/n所述测压组件包括设置在管体后端的测压球囊灌注口组、设置在管体内壁上的灌注通道组以及设置在管体前端的测压球囊组;/n所述测压球囊灌注口组包括若干灌注口;所述灌注通道组包括若干灌注通道;所述测压球囊组包括若干测压球囊;所述灌注口可以通过灌注通道与测压球囊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测量胰周压力的空肠营养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前端插入人体,管体后端放置于人体体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上设置有测压组件和食物注入组件;
所述食物注入组件包括设置在管体后端用于注入食物的食物注入口,还包括设置在管体前端的若干通孔;
所述食物注入口设置有可插入或旋入的塞盖;
所述测压组件包括设置在管体后端的测压球囊灌注口组、设置在管体内壁上的灌注通道组以及设置在管体前端的测压球囊组;
所述测压球囊灌注口组包括若干灌注口;所述灌注通道组包括若干灌注通道;所述测压球囊组包括若干测压球囊;所述灌注口可以通过灌注通道与测压球囊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测量胰周压力的空肠营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压球囊灌注口组包括第一灌注口、第二灌注口、第三灌注口、第四灌注口和第五灌注口;所述灌注通道组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和第五通道;所述测压球囊组包括第一测压球囊、第二测压球囊、第三测压球囊、第四测压球囊和第五测压球囊;
所述第一通道一端与第一灌注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测压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良硕柴祎超朱皓阳张春王铮仵正王博吕毅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