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于诚专利>正文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帽盖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3770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6: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帽盖组件。拉链头组合结构包括一滑动件、一帽盖组件、一卡钩件以及一拉动件。帽盖组件包括设置在滑动件上的一帽盖本体以及容置在帽盖本体的内部的一弹性组件。卡钩件可活动地设置在滑动件与弹性组件之间。拉动件可活动地接触卡钩件,以使卡钩件顶抵弹性组件。帽盖本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且弹性组件可活动地容置在容置空间内。帽盖本体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配合部,并且弹性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配合部。借此,至少两个第二配合部分别可活动地与至少两个第一配合部相互配合,以限制具有至少两个第二配合部的弹性组件在帽盖本体的容置空间内的活动空间。

Combined structure of zipper head and its cap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帽盖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拉链头及其帽盖,特别是涉及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帽盖组件。
技术介绍
常见服装的基本拉合组件不外乎使用钮扣或拉链结构。相较于钮扣,使用拉链结构拥有更好的使用性以及较为坚固的结构特性,一般拉链结构具有一拉链头以及一拉链带,拉链头主要配合拉链带作为拉链结构进行往复拉动的链接组件,使得拉链结构应用在服饰以及配件将更为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帽盖组件。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帽盖组件,其包括:一帽盖本体以及一弹性组件。所述帽盖本体具有一顶端部以及从所述顶端部的周围向下延伸而出的一围绕部,且所述帽盖本体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弹性组件可活动地容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其中,所述帽盖本体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配合部,所述弹性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配合部,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配合部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设置在所述顶端部上,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部设置在所述弹性组件的两相反末端部上;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部分别可活动地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配合部相互配合,以限制具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部的所述弹性组件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活动空间。进一步地,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围绕部包括彼此相对应的两个第一侧部以及彼此相对应的两个第二侧部,且所述容置空间由所述顶端部、两个所述第一侧部与两个所述第二侧部相互配合所形成;其中,所述顶端部具有彼此相对应的两个第一侧边以及彼此相对应的两个第二侧边,两个所述第一侧部分别从所述顶端部的两个所述第一侧边向下延伸而出,且两个所述第二侧部分别从所述顶端部的两个所述第二侧边向下延伸而出;其中,所述第一侧部连接于所述顶端部的其中一所述第一侧边与两个所述第二侧部的两末端之间,且所述第二侧部连接于所述顶端部的其中一所述第二侧边与两个所述第一侧部的两末端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帽盖本体包括设置在所述围绕部的内表面上的多个倾斜凸部,且每一所述倾斜凸部由内而外渐渐向外凸出;其中,多个所述倾斜凸部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侧部上,且每一所述倾斜凸部的厚度由内而外渐渐增加。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第一配合部为一勾状体,每一所述第二配合部为被所述第一配合部所穿过的一凹槽,且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一容置部分容置在所述第二配合部内;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宽度,所述第一配合部的所述容置部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配合部的长度,以使得所述第一配合部可活动地容置在所述第二配合部内。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第一配合部为一勾状体,每一所述第二配合部为被所述第一配合部所穿过的一贯穿孔,且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一容置部分容置在所述第二配合部内;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宽度,所述第一配合部的所述容置部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配合部的长度,以使得所述第一配合部可活动地容置在所述第二配合部内。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另外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帽盖组件,其包括:一帽盖本体以及一弹性组件。所述帽盖本体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弹性组件可活动地容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其中,所述帽盖本体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配合部,所述弹性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配合部,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部分别可活动地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配合部相互配合,以限制具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部的所述弹性组件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活动空间。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第一配合部为一勾状体,每一所述第二配合部为被所述第一配合部所穿过的一凹槽,且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一容置部分容置在所述第二配合部内;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宽度,所述第一配合部的所述容置部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配合部的长度,以使得所述第一配合部可活动地容置在所述第二配合部内;其中,所述帽盖本体的内表面上包括多个倾斜凸部,且每一所述倾斜凸部由内而外渐渐向外凸出。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第一配合部为一勾状体,每一所述第二配合部为被所述第一配合部所穿过的一贯穿孔,且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一容置部分容置在所述第二配合部内;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宽度,所述第一配合部的所述容置部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配合部的长度,以使得所述第一配合部可活动地容置在所述第二配合部内;其中,所述帽盖本体的内表面上包括多个倾斜凸部,且每一所述倾斜凸部由内而外渐渐向外凸出。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另外再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其包括:一滑动件、一帽盖组件、一卡钩件以及一拉动件。所述帽盖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滑动件上的一帽盖本体以及容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内部的一弹性组件。所述卡钩件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弹性组件之间。所述拉动件可活动地接触所述卡钩件,以使所述卡钩件顶抵所述弹性组件。其中,所述帽盖本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且所述弹性组件可活动地容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其中,所述帽盖本体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配合部,所述弹性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配合部,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部分别可活动地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配合部相互配合,以限制具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部的所述弹性组件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活动空间。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第一配合部为一勾状体,每一所述第二配合部为被所述第一配合部所穿过的一凹槽或者一贯穿孔,且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一容置部分容置在所述第二配合部内;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宽度,所述第一配合部的所述容置部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配合部的长度,以使得所述第一配合部可活动地容置在所述第二配合部内;其中,所述帽盖本体的内表面上包括多个倾斜凸部,且每一所述倾斜凸部由内而外渐渐向外凸出。本技术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所提供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帽盖组件,其能通过“所述帽盖本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且所述弹性组件可活动地容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以及“所述帽盖本体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配合部,所述弹性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配合部,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部分别可活动地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配合部相互配合”的技术方案,以限制具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部的所述弹性组件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活动空间。为使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帽盖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第一配合部13被弯折成一勾状体之前)。图2为图1的II-II剖面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帽盖组件的立体组合示意图(第一配合部13被弯折成一勾状体之后)。图4为图3的IV-IV剖面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帽盖组件的仰视组合示意图(第一配合部13被弯折成一勾状体之后)。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帽盖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帽盖组件的弹性组件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帽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盖组件包括:/n一帽盖本体,所述帽盖本体具有一顶端部以及从所述顶端部的周围向下延伸而出的一围绕部,所述帽盖本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以及/n一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可活动地容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n其中,所述帽盖本体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配合部,所述弹性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配合部,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配合部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设置在所述顶端部上,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部设置在所述弹性组件的两相反末端部上;/n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部分别可活动地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配合部相互配合,以限制具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部的所述弹性组件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活动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221 TW 1092019501.一种帽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盖组件包括:
一帽盖本体,所述帽盖本体具有一顶端部以及从所述顶端部的周围向下延伸而出的一围绕部,所述帽盖本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以及
一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可活动地容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其中,所述帽盖本体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配合部,所述弹性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配合部,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配合部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设置在所述顶端部上,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部设置在所述弹性组件的两相反末端部上;
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部分别可活动地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配合部相互配合,以限制具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部的所述弹性组件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活动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帽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围绕部包括彼此相对应的两个第一侧部以及彼此相对应的两个第二侧部,且所述容置空间由所述顶端部、两个所述第一侧部与两个所述第二侧部相互配合所形成;其中,所述顶端部具有彼此相对应的两个第一侧边以及彼此相对应的两个第二侧边,两个所述第一侧部分别从所述顶端部的两个所述第一侧边向下延伸而出,且两个所述第二侧部分别从所述顶端部的两个所述第二侧边向下延伸而出;其中,所述第一侧部连接于所述顶端部的其中一所述第一侧边与两个所述第二侧部的两末端之间,且所述第二侧部连接于所述顶端部的其中一所述第二侧边与两个所述第一侧部的两末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帽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盖本体包括设置在所述围绕部的内表面上的多个倾斜凸部,且每一所述倾斜凸部由内而外渐渐向外凸出;其中,多个所述倾斜凸部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侧部上,且每一所述倾斜凸部的厚度由内而外渐渐增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帽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配合部为一勾状体,每一所述第二配合部为被所述第一配合部所穿过的一凹槽,且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一容置部分容置在所述第二配合部内;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宽度,所述第一配合部的所述容置部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配合部的长度,以使得所述第一配合部可活动地容置在所述第二配合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帽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配合部为一勾状体,每一所述第二配合部为被所述第一配合部所穿过的一贯穿孔,且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一容置部分容置在所述第二配合部内;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宽度,所述第一配合部的所述容置部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配合部的长度,以使得所述第一配合部可活动地容置在所述第二配合部内。


6.一种帽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盖组件包括:
一帽盖本体,所述帽盖本体具有一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于诚
申请(专利权)人:林于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