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更换拉片的拉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3665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更换拉片的拉链,包括两个链带、拉链头、设于链带的一端的下止件和设于链带的另一端的上止件,所述拉链头分别与两个链带的链牙滑动配合,所述拉链头包括与链牙滑动配合的座体、设于座体的表面的拉鼻和连接于拉鼻的拉片,拉鼻的内侧与上板的表面之间形成用于连接拉片的连接环的容纳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更换拉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更换拉片的拉链
本技术涉及拉链结构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更换拉片的拉链。
技术介绍
拉链是依靠连续排列的链牙,使物品并合或分离的连接件,现大量用于服装、包袋、帐篷等。拉链的拉头结构较为脆弱,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拉头易断裂,导致人们难以通过拉头去滑动拉链头,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不便。授权公告号为CN20468270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拉链头,包括上锁板、下锁板、支芯,上锁板上设有拉鼻,拉鼻上连接有拉片,下锁板与支芯一体成型,上锁板与支芯通过螺栓连接,上锁板设有凸起,拉鼻与凸起通过螺栓连接。上述结构通过解除拉鼻与凸起之间的螺栓连接,以实现拉鼻的拆装,从而完成拉片的更换,但是拆卸拉鼻的时候,需要旋松两颗螺栓,拆卸过程较为繁琐,并且由于常规拉鼻的尺寸较小,因此较小的螺栓的旋松难度较大,从而导致拆卸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更换拉片的拉链,其具有便于更换拉片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于更换拉片的拉链,包括两个链带、拉链头、设于链带的一端的下止件和设于链带的另一端的上止件,所述拉链头分别与两个链带的链牙滑动配合,所述拉链头包括与链牙滑动配合的座体、设于座体的表面的拉鼻和连接于拉鼻的拉片,拉鼻的内侧与上板的表面之间形成用于连接拉片的连接环的容纳腔;所述拉鼻远离下止件的一端设为滑移端,滑移端与座体沿靠近或远离下止件方向滑移连接;所述座体的表面凸出有挡片,所述挡片将容纳腔沿远离下止件方向依次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连接环位于第二腔室内;当所述滑移端沿远离下止件方向滑移至极限位置时,第二腔室与第一腔室被挡片所阻隔;当所述滑移端沿靠近下止件方向滑移至极限位置时,第二腔室与第一腔室连通,第一腔室与拉鼻外部连通,第二腔室和第一腔室之间的连通通道以及第一腔室与拉鼻外部的连通通道均允许所述连接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常使用时,滑移端滑移至距离下止件最远距离,即拉鼻位于距离下止件最远距离处,第二腔室隔绝,连接环位于第二腔室;如需锁合链带时,沿远离下止件方向拉动拉片,连接环抵触于滑移端,由于滑移端位于极限位置,无法相对座体移动,从而通过滑移端可带动座体整体移动,整体拉链头沿远离下止件方向移动,以完成链带的锁合;如需分离链带时,仅需沿靠近下止件方向拉动拉片,连接环抵触于挡片上,并带动座体整体滑动,以分离链带;当需要替换拉片时,首先正向推动拉鼻,使拉鼻相对座体滑移,使得滑移端朝向下止件方向滑移至极限位置,此时第二腔室和第一腔室连通,第一腔室与拉鼻外部连通,因此可将损坏的拉片通过上述连通通道移动至拉鼻外部,即完成损坏拉片的拆卸,然后将新拉片通过上述连通通道重新放入第二腔室内,最后反向推动拉鼻,使得滑移端远离下止件方向滑移至极限位置,使第二腔室和第一腔室隔绝即可;通过设置可滑移的拉鼻,使拉鼻具有两个状态,即装配拉片状态和拆卸拉片状态,方便快捷,便于实现。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滑移端固定有滑块,所述座体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与滑槽沿靠近或远离下止件方向滑移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块与滑槽的滑移连接,即可实现滑移端与座体的滑移设置。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拉鼻的内侧面的一侧开设有避让槽;当所述滑移端沿远离下止件方向滑移至极限位置时,所述避让槽位于第二腔室内,所述挡片的侧面与拉鼻的内侧面相抵接;当所述滑移端沿靠近下止件方向滑移至极限位置时,所述避让槽的部分区域位于第一腔室内,所述避让槽的另一部分区域位于第二腔室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拉鼻的滑移,可以改变避让槽与挡片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第二腔室与第一腔室之间的隔绝和连通状态的切换,便于第二腔室内的拉片通过避让槽移动至第一腔室中。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拉鼻远离滑移端的一端设为脱出端,所述脱出端设有阻尼件,当所述滑移端沿远离下止件方向滑移至极限位置时,所述阻尼件阻止脱出端相对座体滑移的趋势;当所述滑移端沿靠近下止件方向滑移至极限位置时,所述脱出端与所述座体沿座体长度方向错开脱离设置,即所述第一腔室与拉鼻外部连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阻尼件,对拉鼻的滑移运动产生阻尼,从而避免拉鼻因自重而自行滑移的情况,即避免拉鼻滑移而导致第二腔室和第一腔室连通,从而起到确保连接环位于隔绝状态的第二腔室内。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阻尼件包括设于所述脱出端的具有弹性的第一啮合件,所述座体的表面凸出设有与第一啮合件相配合的第二啮合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啮合件与第二啮合件之间的啮合,以实现阻尼效果,而第一啮合件具有弹性,因此当拉鼻受到较大推动力时,第一啮合件发生形变,从而脱离与第二啮合件的啮合。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座体表面的一侧覆盖有有色膜,当滑移端沿远离下止件方向滑移至极限位置时,所述滑移端完全覆盖住所述有色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色膜可以选择黄色或绿色等较显眼的颜色,起到提醒作用,当滑移端滑移至距离下止件最远距离时,即拉鼻处于正常使用状态,连接环被隔绝于第二腔室内,此时滑移端完全遮挡住有色膜,即有色膜被完全阻挡时,拉鼻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从而提醒人们拉鼻的位置是否正确。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挡片倾斜设置,且所述挡片远离座体的一端的倾斜方向朝向所述滑移端设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片的斜面与座体表面形成夹角,当连接环抵接于挡片上时,连接环受到斜面的引导而卡于夹角内,从而确保连接环带动座体滑动时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拉鼻的外侧面设有防滑纹。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人们用指腹带动拉鼻滑移。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可滑移的拉鼻,使拉鼻具有两个状态,即装配拉片状态和拆卸拉片状态,方便快捷,便于实现;2、通过设置阻尼件,对拉鼻的滑移运动产生阻尼,从而避免拉鼻因自重而自行滑移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拉链头处于正常状态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施例的拉链头处于拉片可拆卸状态的剖视图;图4是本实施例的拉链头的俯视图。图中,1、链带;2、拉链头;3、下止件;4、上止件;10、第一腔室;11、链牙;20、第二腔室;21、座体;22、拉鼻;23、拉片;24、连接环;25、挡片;26、避让槽;27、有色膜;211、滑槽;212、第二啮合件;221、滑移端;222、脱出端;223、滑块;224、第一啮合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便于更换拉片的拉链,包括两个链带1、拉链头2、设于链带1的一端的下止件3和设于链带1的另一端的上止件4,其中链牙11为POM材质,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更换拉片的拉链,包括两个链带(1)、拉链头(2)、设于链带(1)的一端的下止件(3)和设于链带(1)的另一端的上止件(4),所述拉链头(2)分别与两个链带(1)的链牙(11)滑动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头(2)包括与链牙(11)滑动配合的座体(21)、设于座体(21)的表面的拉鼻(22)和连接于拉鼻(22)的拉片(23),拉鼻(22)的内侧与上板的表面之间形成用于连接拉片(23)的连接环(24)的容纳腔;所述拉鼻(22)远离下止件(3)的一端设为滑移端(221),滑移端(221)与座体(21)沿靠近或远离下止件(3)方向滑移连接;所述座体(21)的表面凸出有挡片(25),所述挡片(25)将容纳腔沿远离下止件(3)方向依次分为第一腔室(10)和第二腔室(20),所述连接环(24)位于第二腔室(20)内;当所述滑移端(221)沿远离下止件(3)方向滑移至极限位置时,第二腔室(20)与第一腔室(10)被挡片(25)所阻隔;当所述滑移端(221)沿靠近下止件(3)方向滑移至极限位置时,第二腔室(20)与第一腔室(10)连通,第一腔室(10)与拉鼻(22)外部连通,第二腔室(20)和第一腔室(10)之间的连通通道以及第一腔室(10)与拉鼻(22)外部的连通通道均允许所述连接环(24)通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更换拉片的拉链,包括两个链带(1)、拉链头(2)、设于链带(1)的一端的下止件(3)和设于链带(1)的另一端的上止件(4),所述拉链头(2)分别与两个链带(1)的链牙(11)滑动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头(2)包括与链牙(11)滑动配合的座体(21)、设于座体(21)的表面的拉鼻(22)和连接于拉鼻(22)的拉片(23),拉鼻(22)的内侧与上板的表面之间形成用于连接拉片(23)的连接环(24)的容纳腔;所述拉鼻(22)远离下止件(3)的一端设为滑移端(221),滑移端(221)与座体(21)沿靠近或远离下止件(3)方向滑移连接;所述座体(21)的表面凸出有挡片(25),所述挡片(25)将容纳腔沿远离下止件(3)方向依次分为第一腔室(10)和第二腔室(20),所述连接环(24)位于第二腔室(20)内;当所述滑移端(221)沿远离下止件(3)方向滑移至极限位置时,第二腔室(20)与第一腔室(10)被挡片(25)所阻隔;当所述滑移端(221)沿靠近下止件(3)方向滑移至极限位置时,第二腔室(20)与第一腔室(10)连通,第一腔室(10)与拉鼻(22)外部连通,第二腔室(20)和第一腔室(10)之间的连通通道以及第一腔室(10)与拉鼻(22)外部的连通通道均允许所述连接环(24)通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更换拉片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端(221)固定有滑块(223),所述座体(21)开设有滑槽(211),所述滑块(223)与滑槽(211)沿靠近或远离下止件(3)方向滑移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更换拉片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鼻(22)的内侧面的一侧开设有避让槽(26);当所述滑移端(221)沿远离下止件(3)方向滑移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开勇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市新益拉链织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