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像素电路和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发光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像素电路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相比较传统的液晶面板,AMOLED(Active-matrix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面板)面板具有反应速度更快、对比度高、视角更广等特点,因此,AMOLED得到了显示技术开发商的广泛关注。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由像素电路驱动发光,传统的像素驱动电路包括驱动薄膜晶体管、信号控制薄膜晶体管和储存电容,但传统的像素驱动电路会对驱动薄膜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沟道迁移率、电源线的压降等因素很敏感,从而引起发光不均匀,严重影响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线路少且能达到补偿效果的像素补偿电路,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一种像素电路,所述像素电路包括像素驱动电路、像素补偿电路及发光元件,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及所述像素补偿电路连接同一根数据线,所述数据线用于通过所述像素补偿电路为所述发光元件提供初始化电压,以使所述发光元件的驱动电流完成初始化;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路包括像素驱动电路、像素补偿电路及发光元件,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及所述像素补偿电路连接同一根数据线,所述数据线用于通过所述像素补偿电路为所述发光元件提供初始化电压,以使所述发光元件的驱动电流完成初始化;/n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驱动薄膜晶体管,所述像素补偿电路与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连接,完成初始化之后,所述像素补偿电路对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进行补偿,完成补偿之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向所述发光元件提供驱动电流,以驱动所述发光元件发光。/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路包括像素驱动电路、像素补偿电路及发光元件,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及所述像素补偿电路连接同一根数据线,所述数据线用于通过所述像素补偿电路为所述发光元件提供初始化电压,以使所述发光元件的驱动电流完成初始化;
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驱动薄膜晶体管,所述像素补偿电路与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连接,完成初始化之后,所述像素补偿电路对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进行补偿,完成补偿之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向所述发光元件提供驱动电流,以驱动所述发光元件发光。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一薄膜晶体管,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及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均包括栅极、第一极及第二极;
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第一扫描线,以接收第一扫描信号,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数据线,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通过所述第一电容连接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像素补偿电路。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补偿电路包括第二薄膜晶体管、第三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和第三薄膜晶体管均包括栅极、第一极和第二极;
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使能信号线,以接收使能信号,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用于接收第一电平,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连接;
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第二扫描线,以接收第二扫描信号,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数据线电连接,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连接;
所述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二端用于连接第二电平,其中所述第一电平大于所述第二电平。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补偿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数据线加载初始化电压,所述第一扫描信号控制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导通,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电压通过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复位到所述初始化电压;所述第二扫描信号控制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导通,所述使能信号控制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截止,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通过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复位到所述初始化电压,以使所述发光元件的驱动电流完成初始化。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
在第二时间段内:所述数据线加载参考电压,所述第一扫描信号控制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导通,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电压通过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跳变到所述参考电压;所述第二扫描信号控制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截止,所述使能信号控制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导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辉,袁泽,余晓军,黄维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