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能源供能系统及供能系统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3397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4: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综合能源供能系统及供能系统控制方法。综合能源供能系统包括发电单元、电储能单元、电网单元,发电单元通过电储能单元与电网单元相连接,电网单元配置有市电接入端口、配电端口和负载供电端口,市电接入端口用于接入市电,配电端口用于接入用户侧用电设备,还包括制热单元、第一蓄能单元、热水网单元,制热单元通过第一蓄能单元与热水网单元相连接,热水网单元用于与用户侧用水设备相连接,电网单元通过负载供电端口与制热单元相连接,为制热单元供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综合能源供能系统及供能系统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新能源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综合能源供能系统及供能系统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农村地貌广阔,有着丰富的风、光、地热、空气、水源、生物质、化学能等多种可再生资源,通过综合能源利用技术,可为农村提供冷、热、电等基本用能元素。供能侧,储能侧,用能侧配置实现能源多向自由流动。但目前农村的传统供能方式,或仅采用市政电力,或不同能源形式各自为战,无法满足新时代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农村传统供能方式存在以下问题:仅利用市政电力,消耗大量化石能源,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农村能源利用管理粗放,冷、热、电供能系统各自为战,存在能源竖井,综合能源效率低,污染物排放高;农村供能智能化水平低,能源系统运行效率低,系统能耗高,无法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因此亟需一种基于农村丰富可再生资源的清洁、高效、智慧化的综合能源供能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综合能源供能系统及供能系统控制方法,以达到有效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小市政供电压力的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综合能源供能系统,包括发电单元、电储能单元、电网单元,所述发电单元通过所述电储能单元与所述电网单元相连接,所述电网单元配置有市电接入端口、配电端口和负载供电端口,所述市电接入端口用于接入市电,所述配电端口用于接入用户侧用电设备,还包括制热单元、第一蓄能单元、热水网单元,所述制热单元通过所述第一蓄能单元与所述热水网单元相连接,所述热水网单元用于与用户侧用水设备相连接,所述电网单元通过所述负载供电端口与所述制热单元相连接,为所述制热单元供电。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供能系统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实施例记载的综合能源供能系统,综合能源供能系统包括发电单元、电储能单元、电网单元,所述发电单元通过所述电储能单元与所述电网单元相连接,综合能源供能系统还包括制热单元、第一蓄能单元、热水网单元,所述制热单元通过所述第一蓄能单元与所述热水网单元相连接,控制方法包括:采集电储能单元的电量,若所述电储能单元的电量大于第一设定值,则控制所述电网单元与市电网络断开,通过所述电储能单元为所述制热单元以及用户侧用电设备供电;控制方法还包括:接收供水模式切换指令,根据所述供能模式切换指令控制所述第一蓄能单元单独工作,通过所述第一蓄能单元为用户侧供水,或者控制所述制热单元以及第一蓄能单元工作,通过所述制热单元为所述第一蓄能单元蓄能,通过所述第一蓄能单元为用户侧供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综合能源供能系统采用可再生资源产生用户侧所需的电能、热能等能量,可以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减小市政供电网络的供能压力。综合能源供能系统中,配置电网单元和电储能单元,其中电储能单元可以提供稳定的放电电压,电网单元利用电储能单元可以为用户侧用电设备以及综合能源供能系统中的用电设备供电,可以保证上述用电设备稳定、可靠运行。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中的一种综合能源供能系统结构框图;图2是实施例中的一种综合能源供能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中的另一种综合能源供能系统结构框图;图4是实施例中的另一种综合能源供能系统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中的又一种综合能源供能系统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中的又一种综合能源供能系统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中的又一种综合能源供能系统结构框图;图8是实施例中的一种供能系统控制方法流程图;图9是实施例中的另一种供能系统控制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实施例一图1是实施例中的一种综合能源供能系统结构框图,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综合能源供能系统,包括发电单元100、电储能单元200、电网单元300。发电单元100通过电储能单元200与电网单元300相连接,电网单元300配置有市电接入端口、配电端口和负载供电端口,市电接入端口用于接入市电,配电端口用于接入用户侧用电设备。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发电单元通过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发电单元中可以包含一种或多种发电设备,例如,可以包括风力发电设备、光伏发电设备等。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电储能单元为蓄电池组,电网单元为交流电网,蓄电池组通过逆变器与交流电网相连接。本实施例中,发电单元通过电储能单元与电网单元相连接,由于电储能单元能够维持放电电压以及电压频率,因此可以避免由于发电单元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而造成电网单元无法可靠、稳定运行的问题。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市电接入端口可以包括静态转换开关(StaticTransferSwitch,STS),通过静态转换开关可以实现将市电接入电网单元或将电网单元从市电网络中断开。通过市电接入端口,当电储能单元的电量不足以支持用户侧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时,可以将市电接入电网单元中,以补充用户侧用电设备所需电量的缺额。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配电端口可以包括配电箱,电网单元通过配电箱与用户侧用电设备相连接。参考图1,综合能源供能系统还包括制热单元400、第一蓄能单元500、热水网单元600,制热单元400通过第一蓄能单元500与热水网单元600相连接,热水网单元600用于与用户侧用水设备相连接。电网单元300通过负载供电端口与制热单元400相连接,为制热单元400供电。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制热单元可利用可再生资源或者废弃物生成热能,制热单元中可以包含一种或多种制热设备,例如,可以包括生物质热解设备、太阳能热水器等。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第一蓄能单元为水蓄能系统,水蓄能系统用于存储经制热单元加热后的热水,并实现蓄能侧的水循环。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负载供电端口包括电源接口,电网单元通过电源接口与制热单元相连接,为制热单元提供工作所需的电能。本实施例中,提出的综合能源供能系统采用可再生资源产生用户侧所需的电能、热能等能量,可以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减小市政供电网络的供能压力。综合能源供能系统中,配置电网单元和电储能单元,其中电储能单元可以提供稳定的放电电压,电网单元利用电储能单元可以为用户侧用电设备以及综合能源供能系统中的用电设备供电,可以保证上述用电设备稳定、可靠运行。图2是实施例中的一种综合能源供能系统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图2所示的综合能源供能系统包括风力发电设备101、光伏发电设备102、电储能单元200、逆变设备301、电网302、变电设备303、配电箱、生物质热解单元401、太阳能热水器402、第一蓄能单元500、热水网601、水泵602。风力发电设备101和光伏发电设备102分别与电储能单元200相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综合能源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单元、电储能单元、电网单元,/n所述发电单元通过所述电储能单元与所述电网单元相连接,所述电网单元配置有市电接入端口、配电端口和负载供电端口,所述市电接入端口用于接入市电,所述配电端口用于接入用户侧用电设备,/n还包括制热单元、第一蓄能单元、热水网单元,所述制热单元通过所述第一蓄能单元与所述热水网单元相连接,所述热水网单元用于与用户侧用水设备相连接,/n所述电网单元通过所述负载供电端口与所述制热单元相连接,为所述制热单元供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综合能源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单元、电储能单元、电网单元,
所述发电单元通过所述电储能单元与所述电网单元相连接,所述电网单元配置有市电接入端口、配电端口和负载供电端口,所述市电接入端口用于接入市电,所述配电端口用于接入用户侧用电设备,
还包括制热单元、第一蓄能单元、热水网单元,所述制热单元通过所述第一蓄能单元与所述热水网单元相连接,所述热水网单元用于与用户侧用水设备相连接,
所述电网单元通过所述负载供电端口与所述制热单元相连接,为所述制热单元供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能源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热单元、第二蓄能单元、热网单元,
所述集热单元通过所述第二蓄能单元与所述热网单元相连接,所述热网单元用于与用户侧供热设备相连接,
所述电网单元通过所述负载供电端口与所述集热单元相连接,为所述集热单元供电。


3.一种供能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能源供能系统,
综合能源供能系统包括发电单元、电储能单元、电网单元,所述发电单元通过所述电储能单元与所述电网单元相连接,
综合能源供能系统还包括制热单元、第一蓄能单元、热水网单元,所述制热单元通过所述第一蓄能单元与所述热水网单元相连接,
控制方法包括:
采集电储能单元的电量,若所述电储能单元的电量大于第一设定值,则控制所述电网单元与市电网络断开,通过所述电储能单元为所述制热单元以及用户侧用电设备供电;
控制方法还包括:
接收供水模式切换指令,根据所述供能模式切换指令控制所述第一蓄能单元单独工作,通过所述第一蓄能单元为用户侧供水,或者控制所述制热单元以及第一蓄能单元工作,通过所述制热单元为所述第一蓄能单元蓄能,通过所述第一蓄能单元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丽焕毛兵赵熙罗浩户志远张洪才李奎龙孟裕丽梁李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昱章电气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