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迁移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3050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4: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迁移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数据迁移方法包括:获取数据迁移信号;根据第一原系统信息确定第一原系统,根据目标系统信息确定目标系统,按照预定周期根据第一原系统数据和目标系统数据确定第一差别数据和第一差别数据量,将第一差别数据迁移至目标系统;当按照预定周期获取的第一差别数据量小于第一数据量阈值的连续次数达到第一预定次数时,响应于数据请求,将待写入数据同时写入第一原系统和目标系统,从第一原系统读取待读取数据,通过第一原系统将从第一原系统获取的待读取数据返回。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迁移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可以实现数据迁移过程中对数据的平滑稳定读写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据迁移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迁移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业务的发展,经常会遇到由于业务功能的升级、相似业务系统的合并、系统架构的升级等原因所导致的数据迁移需求,也就是将数据从第一原系统迁移到目标系统上。现有的数据迁移方法,通常是接收到数据的迁移指令之后,停止对数据的访问,不再允许对数据进行读写操作,通过对第一原系统的数据的备份,将数据迁移到目标系统中,待到数据完成迁移后,再允许外部对目标系统进行访问,或者在此过程中,数据的写入或者读取出现错误。因此,如何实现数据迁移过程中对数据的平滑稳定读写,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迁移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能够实现数据迁移过程中对数据的平滑稳定读写的要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包括:获取数据迁移信号,所述数据迁移信号包括第一原系统信息和目标系统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原系统信息确定第一原系统,根据所述目标系统信息确定目标系统,按照预定周期根据所述第一原系统的第一原系统数据和所述目标系统的目标系统数据确定第一差别数据和第一差别数据量,将所述第一差别数据迁移至所述目标系统;当按照所述预定周期获取的所述第一差别数据量小于第一数据量阈值的连续次数未达到第一预定次数时,响应于数据请求,将待写入数据写入所述第一原系统,从所述第一原系统读取待读取数据,通过所述第一原系统将从所述第一原系统获取的所述待读取数据返回;当按照所述预定周期获取的所述第一差别数据量小于第一数据量阈值的连续次数达到第一预定次数时,响应于数据请求,将待写入数据同时写入所述第一原系统和所述目标系统,从所述第一原系统读取待读取数据,通过所述第一原系统将从所述第一原系统获取的所述待读取数据返回。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迁移装置,包括:数据迁移信号获取单元,适于获取数据迁移信号,所述数据迁移信号包括第一原系统信息和目标系统信息;数据迁移单元,适于根据所述第一原系统信息确定第一原系统,根据所述目标系统信息确定目标系统,按照预定周期根据所述第一原系统的第一原系统数据和所述目标系统的目标系统数据确定第一差别数据和第一差别数据量,将所述第一差别数据迁移至所述目标系统;数据读写单元,适于当按照所述预定周期获取的所述第一差别数据量小于第一数据量阈值的连续次数未达到第一预定次数时,响应于数据请求,将待写入数据写入所述第一原系统,从所述第一原系统读取待读取数据,通过所述第一原系统将从所述第一原系统获取的所述待读取数据返回;当按照所述预定周期获取的所述第一差别数据量小于第一数据量阈值的连续次数达到第一预定次数时,响应于数据请求,将待写入数据同时写入所述第一原系统和所述目标系统,从所述第一原系统读取待读取数据,通过所述第一原系统将从所述第一原系统获取的所述待读取数据返回。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适于数据迁移的程序,以实现如前述任一项所述的数据迁移方法。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以执行如前述任一项所述的数据迁移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迁移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其中,数据迁移方法,在接收到数据迁移信号后,根据第一原系统信息确定第一原系统数据,并根据目标系统信息确定目标系统数据,并基于第一原系统数据和目标系统数据确定第一差别数据和第一差别数据量,不断将第一差别数据迁移至目标系统,在此过程中,响应于数据请求,将待写入数据写入第一原系统,从第一原系统读取待读取数据,通过第一原系统将获取的待读取数据返回;直至所获取的第一差别数据量小于第一数据量阈值,并且第一差别数据量小于第一数据量阈值的连续次数达到第一预定次数时,响应于数据请求,开启数据双写,将待写入数据不仅写入第一原系统还同时写入目标系统,但在数据读取时,仅从第一原系统获取待读取数据,并通过第一原系统获取的待读取数据返回。这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迁移方法,在数据迁移过程中,当数据迁移量较少时,仍按照数据迁移之前的读写流程进行数据的读写,当数据迁移达到一定数量后,数据写入时,通过数据双写,既将待写入数据写入第一原系统,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从而可以通过第一差别数据的获取,防止目标系统中数据的遗漏和缺失;还将新写入数据写入目标系统,保证当第一差别数据量小于第一数据量阈值的连续次数达到第一预定次数后,避免由于新写入数据在第一原系统的写入,而在目标系统中不写入,造成第一差别数据量的增大,使得数据迁移朝向目标系统数据和第一原系统数据的第一差别数据量越来越小的方向变化,加快数据迁移过程的完成,当然,数据双写也可以保证数据迁移过程中,待写入数据的正常写入;数据读取时,为了保证数据的读取,在此阶段,仍然从第一原系统中读取待读取数据,则可以保证读取到的数据的准确性,并且通过第一原系统将待读取数据返回,可以保证数据返回的顺畅性,保证在数据迁移过程中数据读取的用户体验。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迁移方法,通过根据数据迁移的进度确定数据写入的系统和数据读取的系统,可以保证在数据迁移过程中的数据写入的完整性和平滑稳定性,数据读取的准确性和顺畅性,降低用户对于数据迁移的感知,从而可以降低由于数据迁移对用户体验造成的影响。可选方案中,当按照预定周期获取的所述第一差别数据量小于数据量阈值的连续次数达到预定次数时,调整所述第一差别数据和所述第一差别数据量的获取方式为待写入数据写入时获取,这样,可以在减少确定第一差别数据和第一差别数据量的次数,降低运算量的基础上,保证第一差别数据和第一差别数据量的获取,基于获取的准确性,保证数据的迁移以及数据迁移过程中的数据读写。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迁移方法的一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迁移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迁移装置的一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可选硬件设备架构。具体实施方式现有技术中,难以实现数据迁移过程中对数据的平滑稳定读写的要求。为了实现数据迁移过程中对数据的平滑稳定读写的要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包括:获取数据迁移信号,所述数据迁移信号包括第一原系统信息和目标系统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原系统信息确定第一原系统,根据所述目标系统信息确定目标系统,按照预定周期根据所述第一原系统的第一原系统数据和所述目标系统的目标系统数据确定第一差别数据和第一差别数据量,将所述第一差别数据迁移至所述目标系统;当按照所述预定周期获取的所述第一差别数据量小于第一数据量阈值的连续次数未达到第一预定次数时,响应于数据请求,将待写入数据写入所述第一原系统,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获取数据迁移信号,所述数据迁移信号包括第一原系统信息和目标系统信息;/n根据所述第一原系统信息确定第一原系统,根据所述目标系统信息确定目标系统,按照预定周期根据所述第一原系统的第一原系统数据和所述目标系统的目标系统数据确定第一差别数据和第一差别数据量,将所述第一差别数据迁移至所述目标系统;/n当按照所述预定周期获取的所述第一差别数据量小于第一数据量阈值的连续次数未达到第一预定次数时,响应于数据请求,将待写入数据写入所述第一原系统,从所述第一原系统读取待读取数据,通过所述第一原系统将从所述第一原系统获取的所述待读取数据返回;/n当按照所述预定周期获取的所述第一差别数据量小于第一数据量阈值的连续次数达到第一预定次数时,响应于数据请求,将待写入数据同时写入所述第一原系统和所述目标系统,从所述第一原系统读取待读取数据,通过所述第一原系统将从所述第一原系统获取的所述待读取数据返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数据迁移信号,所述数据迁移信号包括第一原系统信息和目标系统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原系统信息确定第一原系统,根据所述目标系统信息确定目标系统,按照预定周期根据所述第一原系统的第一原系统数据和所述目标系统的目标系统数据确定第一差别数据和第一差别数据量,将所述第一差别数据迁移至所述目标系统;
当按照所述预定周期获取的所述第一差别数据量小于第一数据量阈值的连续次数未达到第一预定次数时,响应于数据请求,将待写入数据写入所述第一原系统,从所述第一原系统读取待读取数据,通过所述第一原系统将从所述第一原系统获取的所述待读取数据返回;
当按照所述预定周期获取的所述第一差别数据量小于第一数据量阈值的连续次数达到第一预定次数时,响应于数据请求,将待写入数据同时写入所述第一原系统和所述目标系统,从所述第一原系统读取待读取数据,通过所述第一原系统将从所述第一原系统获取的所述待读取数据返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按照所述预定周期获取的所述第一差别数据量小于第一数据量阈值的连续次数达到预定次数时,调整所述第一差别数据和所述第一差别数据量的获取方式为待写入数据写入时获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待写入数据写入时获取的所述第一差别数据量小于第二数据量阈值的连续次数达到第二预定次数时,响应于数据请求,将所述待写入数据同时写入所述第一原系统和所述目标系统,从所述第一原系统和所述目标系统均读取所述待读取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一原系统将从所述第一原系统获取的所述待读取数据返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待写入数据写入时获取的所述第一差别数据量小于第三数据量阈值的连续次数达到第三预定次数时,调整数据信任度开关,响应于数据请求,根据所述数据请求对应的数据与所述数据信任度开关的开度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待写入数据的写入系统,以及所述待读取数据的读取系统和返回系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请求对应的数据与所述数据信任度开关的开度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待写入数据的写入系统,以及所述待读取数据的读取系统和返回系统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数据请求对应的数据在所述数据信任度开关的开度的范围以外时,将待写入数据同时写入所述第一原系统和所述目标系统,从所述第一原系统和所述目标系统均读取所述待读取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一原系统将从所述第一原系统获取的所述待读取数据返回;
当所述数据请求对应的数据在所述数据信任度开关的开度的范围以内时,将待写入数据同时写入所述第一原系统和所述目标系统,从所述第一原系统和所述目标系统均读取所述待读取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一原系统将从所述目标系统获取的所述待读取数据返回。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任度开关包括第一原系统数据标识范围开关,所述数据请求对应的数据包括第一原系统数据标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原系统数据标识范围开关包括第一原系统调整标识范围开关,所述第一原系统数据标识包括第一原系统数据一致性哈希标识,所述第一原系统数据一致性哈希标识通过所述第一原系统数据标识和所述第一原系统调整标识范围的一致性哈希运算获取。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数据信任度开关的步骤包括:
每次调整数据信任度开关后,执行:
获取预定评判周期内所述第一差别数据量大于第四数据量阈值的周期次数;
当所述周期次数大于第四预定次数时,调整数据信任度开关减小预定信任度调整步长;
当所述周期次数小于或等于第四预定次数时,调整数据信任度开关增大预定信任度调整步长。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数据信任度开关的开度为全开,且待写入数据写入时获取的所述第一差别数据量小于第五数据量阈值的连续次数达到第五预定次数时,响应于数据请求,将所述待写入数据写入所述目标系统,从所述目标系统读取所述待读取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一原系统将从所述目标系统获取的所述待读取数据返回。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响应于数据请求,将所述待写入数据写入所述目标系统,从所述目标系统读取所述待读取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一原系统将从所述目标系统获取的所述待读取数据返回后,待写入数据写入时获取的所述第一差别数据量小于第六数据量阈值的连续次数达到第六预定次数时,按照预定时间间隔和预定比例减小通过所述第一原系统所返回所述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斌涛刘俊海李金瑞郭兰柱刘奇张素丽张雷翟钊张书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易真学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