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组件、光学镜头及光学镜头的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3009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透镜组件、光学镜头及光学镜头的组装方法。从物侧到像侧,透镜组件依次包括:第一透镜,具有第一光学部;第二透镜,具有与第一光学部配合的第二光学部;其中,第一光学部和第二光学部面对面设置,透镜组件还包括引流结构,引流结构设置在第一透镜上;或者引流结构设置在第二透镜上;或者引流结构设置在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解决了相关技术的透镜组件中易产生气泡,从而影响光学性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镜组件、光学镜头及光学镜头的组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透镜组件、光学镜头及光学镜头的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光学镜头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手机镜头,摄像镜头,监控境镜头,车载镜头等,光学镜头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直接影响使用者的使用效果。特别是在汽车领域,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汽车作为出行的工具,其安全性能密切关系到驾驶员及其他乘员的人身安全。在光学镜头中,胶合件的采用能够有效减小系统色差,且使得光学镜头的整体结构紧凑,从而满足光学镜头的小型化要求,同时降低镜片单元因在组装过程中产生的倾斜/偏芯等公差敏感度问题。在图1、图2a和图2b所示的相关技术中,光学镜头的透镜组件包括第一透镜10’和第二透镜20’,在用胶水固定上述两个镜片时,由于两个透镜的外侧承靠面先接触,由于第一透镜10’的凹槽14’的截面为矩形,镜片间隙内气体易憋气,不易排出,这样,气泡及多余胶体易堆积在该凹槽内(气泡出现位置具体见图2b中的a部位和b部位),胶合时产生的气泡不仅影响透镜组件的外观,严重的话还会影响透镜组件的光学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镜组件、光学镜头及光学镜头的组装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透镜组件中易产生气泡,从而影响透镜光学性能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透镜组件,从物侧到像侧,透镜组件依次包括:第一透镜,具有第一光学部;第二透镜,具有与第一光学部配合的第二光学部;其中,第一光学部和第二光学部面对面设置,透镜组件还包括引流结构,引流结构设置在第一透镜;或者引流结构设置在第二透镜上;或者引流结构设置在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上。进一步地,引流结构包括引导部,第一透镜还具有围绕第一光学部的第一承靠面,当引导部设置在第一透镜上时,引导部为位于第一承靠面上的第一凹槽。进一步地,透镜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凹槽,多个第一凹槽绕第一光学部间隔设置。进一步地,第一凹槽沿平行于第一光学部光轴的方向贯通设置;或者,第一凹槽沿与第一光学部的光轴之间具有夹角的方向贯通设置。进一步地,透镜组件还包括形成在相邻两个第一凹槽之间的凸台,所述引流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凸台上的引流部。进一步地,凸台具有内侧面和外侧面,内侧面相对于外侧面靠近第一光学部设置,内侧面形成引流部。进一步地,内侧面为朝向第一光学部一侧凸出的弧面或者内侧面在第一承靠面上的投影包括直线和与直线连接的曲线。进一步地,第一光学部具有像侧面,第二光学部具有与像侧面配合的物侧面,其中,像侧面为凹面,物侧面为凸面;或者,像侧面为凸面,物侧面为凹面。进一步地,引流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透镜上的过渡部。进一步地,第一透镜还包括第二凹槽,第二凹槽设置在第一光学部与第一承靠面之间,过渡部为连接第一承靠面和凹槽的弧面或者斜面或者弧面和斜面的组合。进一步地,第一光学部和第二光学部通过胶合方式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光学镜头包括:镜筒;至少一个透镜组件,位于镜筒内,其中,至少一个透镜组件为上述的透镜组件。进一步地,光学镜头还包括限位构件,透镜组件通过限位构件容置在镜筒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的组装方法,组装方法采用上述的光学镜头进行组装,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08:在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引流结构;步骤S10:装配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以形成透镜组件;步骤S25:将至少一个透镜组件容置在镜筒内。进一步地,组装方法的步骤S10包括步骤S20:利用引流结构进行引流。进一步地,引流结构包括引导部,第一透镜包括第一光学部和围绕第一光学部的第一承靠面,当引导部设置在第一透镜上时,引导部为位于第一承靠面上的第一凹槽,在步骤S20中,组装方法还包括利用第一凹槽进行排气的步骤。进一步地,透镜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凹槽和形成在相邻两个第一凹槽之间的凸台,引流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凸台上的引流部,在步骤S20中,组装方法还包括利用引流部进行引流的步骤。进一步地,凸台具有内侧面和外侧面,内侧面相对于外侧面靠近第一光学部设置,内侧面形成引流部。进一步地,引流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透镜上的过渡部,在步骤S20中,组装方法还包括利用过渡部进行引流的步骤。进一步地,第一透镜还包括设在第一光学部与第一承靠面之间的第二凹槽,过渡部为连接第一承靠面和第二凹槽的弧面或者斜面或者弧面和斜面的组合。进一步地,在步骤S25中,组装方法还包括利用限位构件固定透镜组件的步骤。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第二透镜的第二光学部与第一透镜的第一光学部之间通过胶体胶合连接,从而完成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装配,相对于相关技术中,透镜组件在用胶水胶合固定时,容易产生气泡的现象,该实施例通过设置在第一透镜和/或第二透镜上的引流结构,增强了胶水的流动性,在胶合过程中可以有效排出上述胶体中的气泡,从而改善透镜组件的外观,进而确保了透镜组件的光学性能。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的透镜组件的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透镜组件的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a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透镜组件的引流结构的引导部的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图4b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透镜组件的引流结构的引导部的实施例二的示意图;图4c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透镜组件的引流结构引导部的实施例三的示意图;图5a示出了图1的透镜组件的引流结构的过渡部的实施例一的局部放大图;图5b示出了图1的透镜组件的引流结构的过渡部的实施例二的局部放大图;图6a示出了图4a的透镜组件的凸台的实施例一的局部示意图;以及图6b示出了图4a的透镜组件的凸台的实施例二的局部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第一透镜;11、第一光学部;12、第一承靠面;13、第一凹槽;14、第二凹槽;15、弧面;16、斜面;17、凸台;171、内侧面;172、外侧面;20、第二透镜;21、第二光学部;22、第二承靠面。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每个透镜中最靠近物体的表面称为物侧面,每个透镜中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像侧面。光学部(也可称为“有效径部分”或者“有效直径部分”)为透镜中起光学作用的部分,光学部可根据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从物侧到像侧,所述透镜组件依次包括:/n第一透镜,具有第一光学部;/n第二透镜,具有与所述第一光学部配合的第二光学部;/n其中,所述第一光学部和所述第二光学部面对面设置,所述透镜组件还包括引流结构,所述引流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上;或者所述引流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上;/n或者所述引流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从物侧到像侧,所述透镜组件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具有第一光学部;
第二透镜,具有与所述第一光学部配合的第二光学部;
其中,所述第一光学部和所述第二光学部面对面设置,所述透镜组件还包括引流结构,所述引流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上;或者所述引流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上;
或者所述引流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结构包括引导部,所述第一透镜还具有围绕所述第一光学部的第一承靠面,当所述引导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上时,所述引导部为位于所述第一承靠面上的第一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组件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凹槽,多个所述第一凹槽绕所述第一光学部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槽沿平行于所述第一光学部的光轴的方向贯通设置;
或者,所述第一凹槽沿与所述第一光学部的光轴具有夹角的方向贯通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组件还包括形成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槽之间的凸台,所述引流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凸台上的引流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具有内侧面和外侧面,所述内侧面相对于所述外侧面靠近所述第一光学部设置,所述内侧面形成所述引流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面为朝向所述第一光学部一侧凸出的弧面或者所述内侧面在所述第一承靠面上的投影包括直线和与所述直线连接的曲线。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部具有像侧面,所述第二光学部具有与所述像侧面配合的物侧面,
其中,所述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物侧面为凸面;或者,
所述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物侧面为凹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上的过渡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还包括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光学部与第一承靠面之间,所述过渡部为连接所述第一承靠面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弧面或者斜面或者弧面和斜面的组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部和所述第二光学部通过胶合方式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宇峰骆林楚天叶裕庆黄虎钧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