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_技高网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7936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光学镜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凹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第一侧面为凹面,第二侧面为凸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七透镜,第一侧面为凸面。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光学镜头存在大角分辨率、高解像、小型化、小口径、大光圈、温度性能好和无鬼像难以同时兼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1、随着光学镜头多样性、多元化的发展,各类型的光学镜头逐渐进入不同的领域中。以车辆为例,应用在车辆上的车载镜头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目前车辆生产商为了外形美观以及安装方便考虑,车载镜头的安装方式大多采用隐藏的方式,因此对车载镜头的小口径和小型化、高解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随着自动驾驶市场的兴起,车载镜头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汽车辅助驾驶系统中,车载镜头需要配合芯片的发展,具有百万级别的清晰度,同时要求无鬼像干扰方便图像识别。同时,车载镜头在满足实现高清晰成像外,还要求实现弱光环境下的清晰识别,这样使得车载镜头也需要更大的光圈。此外由于车载镜头处于温差较大的工作环境中,车载镜头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来降低温度对成像性能的影响。其次,环视复合镜头对角分辨率的要求比较高,中心区域代替传统侧视,周边保留环视功能,因此对中心和边缘的角分辨率要求都比较高。

2、针对以上需求,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些光学镜头,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光学镜头存在一些固有问题。例如:现有技术中的一些光学镜头不能同时满足前端小口径、小型化和高解像的要求;还有一些光学镜头虽然可达到百万像素的清晰度,但是光学镜头鬼像等像差问题无法达到使用要求;现有技术中的另一些光学镜头通光能力不强,不能够适应夜间或阴雨天较暗的环境;还有一些光学镜头为达到高解像、小型化的效果,导致系统在高低温情况下,产生影像不清晰等不良影响;还有一些现有的广角镜头中不能兼顾中心及边缘的大角分辨率,导致环境物体辨识度低。

<p>3、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的光学镜头存在大角分辨率、高解像、小型化、小口径、大光圈、温度性能好和无鬼像难以同时兼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光学镜头存在大角分辨率、高解像、小型化、小口径、大光圈、温度性能好和无鬼像难以同时兼顾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凹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第一侧面为凹面,第二侧面为凸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七透镜,第一侧面为凸面。

3、进一步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4、进一步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5、进一步地,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凸面。

6、进一步地,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凹面,第二侧面为凹面。

7、进一步地,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六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凹面,第二侧面为凹面。

8、进一步地,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六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凹面,第二侧面为凸面。

9、进一步地,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六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凸面。

10、进一步地,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七透镜的第二侧面为凸面。

11、进一步地,第七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七透镜的第二侧面为凹面。

12、进一步地,光学镜头还包括光阑,光阑设置在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

13、进一步地,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14、进一步地,第四透镜的第一侧面或者第四透镜的第二侧面设置反曲。

15、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七透镜为非球面透镜。

16、进一步地,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之间满足:0.1≤f/h≤1。

17、进一步地,第四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8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即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之间满足:r8/ttl≥0.03。

18、进一步地,第三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5与第三透镜的第二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0.3≤r5/r6≤1.5。

19、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3与第二透镜的第二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0.8≤r3/r4≤2.5。

20、进一步地,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弧度值θ之间满足:-2≤(h/2)/(f*tan(θ/2))≤-0.02。

21、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3与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d3之间满足:0.3≤et3/d3≤1.35。

22、进一步地,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即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之间满足:f/ttl≥0.03。

23、进一步地,第六透镜的第二侧面的中心至第七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d67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即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之间满足:d67/ttl≤0.05。

24、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第二侧面的张角arctan(1/k(s2))满足:arctan(1/k(s2))≥40。

25、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第一侧面的张角arctan(1/k(s3))满足:arctan(1/k(s3))≥10。

26、进一步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即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之间满足:ttl/(h*fov)≤0.1。

27、进一步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即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弧度值θ之间满足:ttl/(h*θ)≤4。

28、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焦距值f1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15≤f1/f≤-0.5。

29、进一步地,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与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enpd之间满足:f/enpd≤2.5。

30、进一步地,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组成的双胶合透镜的焦距值f56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100≤f56/f≤10。

31、进一步地,第七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13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即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之间满足:r13/ttl≥0.01。

3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具有光焦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五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凸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五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凹面,第二侧面为凹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六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凹面,第二侧面为凹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六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凹面,第二侧面为凸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六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凸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七透镜的第二侧面为凸面。

10.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五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凸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五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凹面,第二侧面为凹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波岳国强李大成王东方王一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