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杂质检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3004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以简单的结构高精度地检测具有粘性的物质内的磁性体的技术。金属杂质检查装置(100)检测包含于具有粘性的物质即粘性物质内的金属杂质,其具备:将粘性物质维持为恒定的厚度而保持的保持装置(110);检测粘性物质内的金属杂质的检测装置(130);以及引导保持装置在检测装置之上滑动自如的滑动导向件(120),检测装置具备多个具有在保持装置(110)滑动的方向上交替配置的振荡线圈(136)和接收线圈(138)的线圈组(131),振荡线圈(136)生成交流磁场,接收线圈将基于振荡线圈(136)生成的交流磁场的磁场波形作为输出数据而输出,多个线圈组(131)分别配置于在保持装置滑动的滑动面上与滑动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不同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属杂质检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润滑油等具有粘性的物质的检查技术。特别涉及主要用于大型机械的旋转部的轴承、及用于轴承的润滑的润滑油的检查技术。
技术介绍
升降机等大型机械的旋转部使用的轴承在其构造上,由于金属彼此摩擦而磨损,随时间而损伤、劣化。因此,需要定期的检查、保养。通常,为了润滑和部件保护而向轴承部填充润滑油。因此,不能直接确认轴承表面的劣化状态。因此,一般地,通过采取润滑油,测量该润滑油的颜色、润滑油含有的铁粉含有量,从而间接地确认轴承的状态。作为此时使用的铁粉含有量的测量法,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的金属杂质测量装置:“具备:在芯材卷绕第一励磁线圈而形成的第一励磁部;在芯材卷绕第二励磁线圈而形成的第二励磁部;在芯材卷绕检测线圈而形成的检测部;第一连结部;第二连结部;以使通过第一励磁线圈产生的磁场的方向和通过第二励磁线圈产生的磁场的方向互相相反的方式连接于各励磁线圈的高频电源;用于设置保持含有金属杂质的试样的样品保持部的切口部;以及测量在检测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压或感应电流的测量部(摘要摘录)”。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275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专利文献1公开的金属杂质测量装置中,润滑油保持于筒状的样品盒。而且,两个励磁部和一个检测部以包围该样品盒的周围的方式设置。在该金属杂质测量装置中,通过两个励磁部以在检测部互相抵消的方式产生磁通量。在测量的润滑油中不含铁粉的情况下,在检测部不产生基于磁通量而产生的感应电压或感应电流。另一方面,在润滑油中含有铁粉的情况下,磁通量发生变化,在检测部产生感应电压或感应电流。通过测量该感应电压或感应电流来测量润滑油中的铁粉浓度。但是,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金属杂质测量装置的结构的情况下,润滑油含有的铁粉相距励磁部的距离在其分布位置处于样品盒的外周附近的情况和处于中心附近的情况下不同,磁通量密度产生差异。因此,即使含有同量的铁粉,根据铁粉的分布位置,检测到的磁通量的变化产生差异。另外,样品盒为筒状,因此需要进行三维的计测。因此,需要以三轴(X,Y,Z)检测磁通量的构造、和励磁电流等,装置大型,变得昂贵。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成,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高精度地检测具有粘性的物质内的金属杂质的技术。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为一种金属杂质检查装置,其检测包含于具有粘性的物质即粘性物质内的金属杂质,上述金属杂质检查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保持装置,其将上述粘性物质维持为恒定的厚度而保持;检测装置,其检测上述粘性物质内的上述金属杂质;以及滑动导向件,其引导上述保持装置在上述检测装置之上滑动自如,上述检测装置具备多个线圈组,该线圈组具有沿与上述保持装置滑动的方向交替配置的振荡线圈和接收线圈,上述振荡线圈生成交流磁场,上述接收线圈将基于上述振荡线圈生成的上述交流磁场的磁场波形作为输出数据而输出,多个上述线圈组分别配置于在上述保持装置滑动的滑动面上与滑动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不同的位置。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高精度地检测具有粘性的物质内的金属杂质。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以及效果根据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将明了。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金属杂质检查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2中的(a)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检测装置的说明图,(b)及(c)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滑动导向件的说明图。图3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检测装置的详情的说明图。图4中,(a)及(b)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检测装置的原理的说明图。图5中,(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分析装置的结构图,(b)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分析装置的功能块图。图6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金属杂质检查装置的使用方法的说明图。图7中,(a)~(c)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出波形例的说明图。图8中,(a)~(c)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例的说明图,(d)是用于说明根据该显示例推测的润滑油内的铁粉的分布的说明图。图9中,(a)~(c)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例的说明例,(d)是用于说明根据该显示例推测的润滑油内的铁粉的分布的说明图。图10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显示例的说明图。图11中的(a)~(c)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分析处理的输出波形例。图12中的(a)~(b)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分析处理的输出波形例。图13是第三实施方式的金属杂质检查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14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检测装置及照明装置的配置的说明图。图1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金属杂质检查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16中,(a)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导轨的说明图,(b)是用于说明检测装置的说明图,(c)是用于说明照明装置的说明图。图17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变形例的检测装置的说明图。图18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变形例的检测装置的说明图。图中:100—金属杂质检查装置,101—金属杂质检查装置,102—金属杂质检查装置,110—保持装置,111—润滑油,111f—铁粉,112—封入袋,113—夹板(盖板),114—夹板(载置板),120—滑动导向件,121—导轨,121a—导轨,121b—导轨,122—导轨,122a—导轨,122b—导轨,123—导轨,123a—导轨,123b—导轨,124—第一引导槽,125—第二引导槽,130—检测装置,131—线圈组,131a—线圈组,131b—线圈组,131c—线圈组,132—交流产生部,133—接收部,136—振荡线圈,136a—第一振荡线圈,136b—第二振荡线圈,138—接收线圈,140—分析装置,141—信息处理部,141a—CPU,141b—存储器,141c—存储装置,142—通信部,143—操作部,144—显示部,151—含有量判断部,152—分布计算部,153—警告输出部,154—图像解析部,160—照明装置,161—灯,170—照相机,211—输出波形,212—输出波形,213—输出波形,221a—输出波形,221b—输出波形,221c—输出波形,222a—输出波形,222b—输出波形,222c—输出波形,223a—输出波形,223b—输出波形,223c—输出波形,231—输出波形,232—输出波形,233—输出波形,234—输出波形,235—输出波形,241—点划线,243—虚线。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使用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金属杂质检查装置中,在配置有磁传感器的检测装置上使润滑油这样的具有粘性的物质移动,检测该物质内的金属杂质。具有粘性的物质例如以厚度均匀的方式被封入。磁传感器构成为,例如,通过封入的物质移动,磁通量变化。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以下的说明中,将作为检查对象的具有粘性的物质(粘性物质)设为润滑油,将金属杂质设为铁粉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杂质检查装置,其检测包含于具有粘性的物质即粘性物质内的金属杂质,/n上述金属杂质检查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n保持装置,其将上述粘性物质维持为恒定的厚度而保持;/n检测装置,其检测上述粘性物质内的上述金属杂质;以及/n滑动导向件,其引导上述保持装置在上述检测装置之上滑动自如地,/n上述检测装置具备多个线圈组,上述线圈组具有沿与上述保持装置滑动的方向交替配置的振荡线圈和接收线圈,/n上述振荡线圈生成交流磁场,/n上述接收线圈将基于上述振荡线圈生成的上述交流磁场的磁场波形作为输出数据而输出,/n多个上述线圈组分别配置于在上述保持装置滑动的滑动面上与滑动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不同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31 JP 2019-1029121.一种金属杂质检查装置,其检测包含于具有粘性的物质即粘性物质内的金属杂质,
上述金属杂质检查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保持装置,其将上述粘性物质维持为恒定的厚度而保持;
检测装置,其检测上述粘性物质内的上述金属杂质;以及
滑动导向件,其引导上述保持装置在上述检测装置之上滑动自如地,
上述检测装置具备多个线圈组,上述线圈组具有沿与上述保持装置滑动的方向交替配置的振荡线圈和接收线圈,
上述振荡线圈生成交流磁场,
上述接收线圈将基于上述振荡线圈生成的上述交流磁场的磁场波形作为输出数据而输出,
多个上述线圈组分别配置于在上述保持装置滑动的滑动面上与滑动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不同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杂质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
就上述线圈组而言,
上述振荡线圈具备生成互相反向的交流磁场的第一振荡线圈及第二振荡线圈,
上述接收线圈配置于上述第一振荡线圈及上述第二振荡线圈的中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杂质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分析装置,该分析装置分析从上述检测装置输出的上述输出数据,并对使用者提示表示上述金属杂质的有无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杂质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濑尊之大西友治小平法美田中悠一朗松本俊昭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