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旋式风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2810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4:01
一种对旋式风扇结构包含第一基座、第一风扇、第二基座以及第二风扇。第一风扇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基座上,并包含第一轮毂。第一轮毂具有第一最大宽度。第二风扇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基座上,并包含第二轮毂。第二轮毂具有第二最大宽度。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位于第一风扇与第二风扇之间。第二最大宽度大于第一最大宽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旋式风扇结构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风扇结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对旋式风扇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朝向高性能、高频率、高速度与轻薄化的迅速发展,电子产品的发热温度越来越高,因而容易产生不稳定现象,影响产品可靠度。因此,散热已成为目前电子产品开发的重要课题之一。现今,利用风扇作为电子产品中的散热装置乃为常见的设计,但对于产生大量热能的电子产品,单一风扇并不足以有效散逸热能,另外,为避免单一风扇因故障而造成散热装置运转的中断,因此一般是利用同时使用多个风扇,借以达到提升气流的风量的目的。其中,所述多个风扇是为轴流式风扇。然而,当两风扇相互串联组立但结构配置设计不佳时,很有可能反而造成两风扇的出风效能相互影响而彼此干扰。也就是说,串联另一风扇不但没有加成的效果,反而可能导致负面效果产生。因此,如何提出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风扇结构,是目前业界亟欲投入研发资源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有效解决前述问题的对旋式风扇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一种对旋式风扇结构包含第一基座、第一风扇、第二基座以及第二风扇。第一风扇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基座上,并包含第一轮毂。第一轮毂具有第一最大宽度。第二风扇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基座上,并包含第二轮毂。第二轮毂具有第二最大宽度。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位于第一风扇与第二风扇之间。第二最大宽度大于第一最大宽度。于本专利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基座具有第三最大宽度,第二基座具有第四最大宽度,且第二最大宽度第三最大宽度与第四最大宽度均介于第一最大宽度与第二最大宽度之间。于本专利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三最大宽度等于第四最大宽度。于本专利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三最大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最大宽度。第四最大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三最大宽度。第二最大宽度大于第四最大宽度。于本专利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三最大宽度大于第一最大宽度。第四最大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三最大宽度。第二最大宽度大于或等于第四最大宽度。于本专利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风扇配置以基于轴线转动。在通过轴线的剖面上,第二轮毂具有外缘轮廓线。外缘轮廓线具有倾斜段相对轴线倾斜。于本专利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外缘轮廓线还具有平行段。平行段与倾斜段相连,平行于轴线,并较倾斜段远离第二基座。于本专利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风扇配置以基于轴线转动。在通过轴线的剖面上,第一轮毂具有外缘轮廓线。外缘轮廓线具有倾斜段相对轴线倾斜。于本专利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外缘轮廓线还具有平行段。平行段与倾斜段相连,平行于轴线,并较倾斜段靠近第一基座。于本专利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在平行于轴线的方向上,平行段的高度与外缘轮廓线的高度的比值实质上介于0.2至0.85。于本专利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倾斜段为直线或曲线。于本专利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对旋式风扇结构进一步包含多个第一静叶以及多个第二静叶。第一静叶连接于第一基座的外缘。第二静叶连接于第二基座的外缘。第一静叶与第二静叶彼此间具有相对应的位置关系。相连的第一静叶与第二静叶形成多个组合静叶。于本专利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基座具有中心。第一静叶所连接的第一基座的外缘处各具有根部。第一静叶的根部至中心具有多个圆心角,且圆心角中的至少两个的角度是彼此相异。综上所述,在本专利技术的对旋式风扇结构中,第一风扇与第二风扇是采用对旋的方式运转的(即旋转方向相反),因此进入对旋式风扇结构内的空气会在第一风扇与第二风扇之间增压,进而提高出口风速,并有效增进散热能力。此外,通过使第一风扇的轮毂的形状相对于第二风扇的轮毂的形状在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呈非对称设计(例如,使第二风扇的轮毂的最大宽度大于第一风扇的轮毂的最大宽度),可以有效改良本专利技术的对旋式风扇结构在中高阻抗上的特性表现。另外,通过使第二风扇的轮毂的形状在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呈非对称设计(例如,使第二风扇的轮毂的外缘轮廓线设计有倾斜段),亦有助于增进本专利技术的对旋式风扇结构在中高阻抗上的特性表现。以上所述仅是用以阐述本专利技术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功效等等,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方式及相关附图中详细介绍。附图说明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图1为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对旋式风扇结构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绘示图1中的对旋式风扇结构的立体爆炸图;图3为绘示图1中的对旋式风扇结构沿着线段3-3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对旋式风扇结构在不同设计参数下的特性曲线图;图5为绘示图1中的第一壳体的底视图。【符号说明】100:对旋式风扇结构110:第一壳体111:第一外壁112:第一基座112a:穿孔113:第一静叶113a:根部120:第一风扇121:第一轮毂121a、141a:外缘轮廓线121a1、141a1:倾斜段121a2、141a2:平行段122:第一扇叶130:第二壳体131:第二外壁132:第二基座133:第二静叶140:第二风扇141:第二轮毂142:第二扇叶A:轴线C:中心FH、FSH、RH、RSH:高度L1、L2、L3、L4:曲线W1:第一最大宽度W2:第二最大宽度W3:第三最大宽度W4:第四最大宽度θ1、θ2、θ3:圆心角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3。图1为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对旋式风扇结构100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绘示图1中的对旋式风扇结构100的立体爆炸图。图3为绘示图1中的对旋式风扇结构100沿着线段3-3的剖面示意图。图1至图3所绘示的箭头方向是表示对旋式风扇的入出风方向。如图1与图2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对旋式风扇结构100包含第一壳体110、第一风扇120、第二壳体130以及第二风扇140。以下将详细说明对旋式风扇结构100所包含的各元件的结构、功能以及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如图2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10包含第一外壁111、第一基座112以及多个第一静叶113。第一外壁111呈中空状,并具有相对的两开口。第一基座112位于第一外壁111的其中一开口处。第一静叶113实质上呈放射状地连接于第一外壁111的内缘与第一基座112的外缘之间。于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静叶113的数量为3个,但本专利技术并不以此为限,并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弹性地修改。如图2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风扇120容置于第一外壁111内(可一并参考图3),并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基座112上。具体来说,第一风扇120包含第一轮毂121以及多个第一扇叶122。第一轮毂121是基于轴线A(见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旋式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n一第一基座;/n一第一风扇,可转动地设置于该第一基座上,并包含一第一轮毂,该第一轮毂具有一第一最大宽度;/n一第二基座;以及/n一第二风扇,可转动地设置于该第二基座上,并包含一第二轮毂,该第二轮毂具有一第二最大宽度,/n其中该第一基座与该第二基座位于该第一风扇与该第二风扇之间,该第一基座具有一第三最大宽度,该第二基座具有一第四最大宽度,且该第二最大宽度大于该第一最大宽度,该第三最大宽度与该第四最大宽度均介于该第一最大宽度与该第二最大宽度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旋式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基座;
一第一风扇,可转动地设置于该第一基座上,并包含一第一轮毂,该第一轮毂具有一第一最大宽度;
一第二基座;以及
一第二风扇,可转动地设置于该第二基座上,并包含一第二轮毂,该第二轮毂具有一第二最大宽度,
其中该第一基座与该第二基座位于该第一风扇与该第二风扇之间,该第一基座具有一第三最大宽度,该第二基座具有一第四最大宽度,且该第二最大宽度大于该第一最大宽度,该第三最大宽度与该第四最大宽度均介于该第一最大宽度与该第二最大宽度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旋式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三最大宽度等于该第四最大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旋式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三最大宽度大于或等于该第一最大宽度,该第四最大宽度大于或等于该第三最大宽度,且该第二最大宽度大于该第四最大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旋式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三最大宽度大于该第一最大宽度,该第四最大宽度大于或等于该第三最大宽度,且该第二最大宽度大于或等于该第四最大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旋式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风扇配置以基于一轴线转动,在通过该轴线的一剖面上,该第二轮毂具有一外缘轮廓线,且该外缘轮廓线具有一倾斜段相对该轴线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旋式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外缘轮廓线还具有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宏杨朝富黄建智黄躍龙张楯成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