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热泵和家用电器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集热泵和家用电器。
技术介绍
现如今许多家庭已经配备了洗碗机,洗碗机的主要功能是为了自动清洗餐具设备。其通常具有洗涤、消毒、烘干等功能,为了有效地融油和除菌,往往需要将洗涤的水温加热到一定温度,因此需要在水泵内或者其它洗碗机底部空间内增加加热件。现代洗碗机越来越紧凑化的设计往往要求泵和件做成一体结构,形成集热泵的结构需求。而现有集热泵中进入的水流常携带有大量的气泡或在进入集热泵内时产生许多气泡,以及集热泵内的结构使得气泡聚集于加热件上与水流接触的死区内,而由于气泡内空气的导热性能比水的导热性能差很多,加热件上易形成干烧现象,进而烧坏加热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主要提供一种集热泵和家用电器,以解决集热泵内加热件上易形成干烧现象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集热泵该集热泵包括:导流件包括导流主体以及至少一个导流叶片,至少一个导流叶片设置于导流主体的外周壁上;加热件设置于导流件的外围,且沿导流主体的径向与导流叶片间隔设置;其中,导流叶片设置成使得水流沿导流主体的外周壁形成第一旋流,并进一步在加热件和导流叶片之间的间隙内形成第二旋流,第一旋流的速度方向和第二旋流的速度方向在垂直于导流主体的轴向的参考面上的投影互为反向,第二旋流用于携载加热件上聚集的气泡。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导流叶片,至少两个所述导流叶片沿所述导流主体的周向彼此间隔且旋绕设置于所述导流主体的外周壁上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热泵,其特征在于,包括:/n导流件,包括导流主体以及至少一个导流叶片,所述至少一个导流叶片设置于所述导流主体的外周壁上;/n加热件,设置于所述导流件的外围,且沿所述导流主体的径向与所述导流叶片间隔设置;/n其中,所述导流叶片设置成使得水流沿所述导流主体的外周壁形成第一旋流,并进一步在所述加热件和所述导流叶片之间的间隙内形成第二旋流,所述第一旋流的速度方向和所述第二旋流的速度方向在垂直于所述导流主体的轴向的参考面上的投影互为反向,所述第二旋流用于携载所述加热件上聚集的气泡。/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集热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流件,包括导流主体以及至少一个导流叶片,所述至少一个导流叶片设置于所述导流主体的外周壁上;
加热件,设置于所述导流件的外围,且沿所述导流主体的径向与所述导流叶片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导流叶片设置成使得水流沿所述导流主体的外周壁形成第一旋流,并进一步在所述加热件和所述导流叶片之间的间隙内形成第二旋流,所述第一旋流的速度方向和所述第二旋流的速度方向在垂直于所述导流主体的轴向的参考面上的投影互为反向,所述第二旋流用于携载所述加热件上聚集的气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导流叶片,至少两个所述导流叶片沿所述导流主体的周向彼此间隔且旋绕设置于所述导流主体的外周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叶片包括第一导流段,所述第一导流段与所述导流主体的外周壁连接所形成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具有第一中心线,第一中心线的切向与所述导流主体的轴向之间的夹角在从所述导流件的入水侧至出水侧的方向上逐渐增加,以使得所述第一导流段朝向所述入水侧的一侧形成第一凹面,背离所述入水侧的另一侧形成第一凸面,进而所述水流沿所述第一凹面流动形成所述第一旋流,并进一步形成从所述第一凹面的一侧流向所述第一凸面的另一侧的所述第二旋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叶片还包括第二导流段,所述第二导流段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流段的上游,所述第二导流段与所述导流主体的外周壁连接所形成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具有第二中心线,所述第二中心线的切向与所述导流主体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第一预设角度,以使得所述水流相对所述第二中心线的切向以无冲角的姿态进入所述第二导流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叶片包括第三导流段,所述第三导流段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流段的下游,所述第三导流段与所述导流主体的外周壁连接所形成第三连接面,所述第三连接面具有第三中心线,所述第三中心线的切向与所述导流主体的轴向之间的夹角在所述入水侧至所述出水侧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以使得所述第三导流段朝向所述入水侧的一侧形成第二凸面,背离所述入水侧的另一侧形成第二凹面;或
所述第三中心线的切向与所述导流主体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第二预设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段、所述第一导流段和所述第三导流段依次连接且平滑过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导流主体的入水侧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的径向尺寸在远离所述导流主体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且平滑过渡,且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导流主体的一端平滑过渡连接;和/或
所述导流件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导流主体的出水侧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径向尺寸在远离所述导流主体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且平滑过渡,且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导流主体的另一端平滑过渡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胡小文,胡斯特,戴龙珍,刘日超,谭发刚,张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