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活塞组件,包括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头;第一活塞杆的内部形成有与压缩机的进气管路相连通的第二气缸,第一活塞头具有连通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第一吸气阀;第二活塞组件,第二活塞组件被设置为压缩第二气缸内的工质进行压缩操作,并将压缩后的工质排出至第一气缸。本公开实施例中将压缩机的第二气缸形成于活塞杆的内部,并使第二气缸和第一气缸通过第一吸气阀相连通,该种压缩结构的压缩机的两个气缸的结构体积等同或者接近单级压缩结构的压缩机机型,且同样也能够实现对工质的两次压缩操作;从而可以在压缩机整体体积不变或者变化较小的情况下,保证压缩机的压缩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本申请涉及压缩装置领域,例如涉及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压缩机是目前冰箱、空调等常见制冷设备的核心动力部件,其能够通过活塞在气缸内的往复压缩运动将冷媒等工质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以满足制冷设备的换热需求;这里,压缩后的工质所能够达到的温度和压力的高低能够直接反映出压缩机自身压缩性能的好坏。对于相关技术中采用单级压缩结构的压缩机机型,其对工质仅能进行单次压缩的操作,压缩机排出的工质的温度和压力往往难以达到较高的数值;因此,为提高压缩机对工质的压缩性能,目前相关技术中还设计由双级压缩或者多级压缩结构的压缩机机型,通过每一级压缩机分别进行压缩操作,可以实现对工质的两次或多次压缩,从而使得压缩机排出的工质能够达到较高的温度和压力,有效提高了压缩机所应用的制冷设备的制冷能力。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相关技术中的双级压缩机机型的双级压缩结构一般是在原有单缸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相同型号或尺寸的的缸体,并将缸体之间连通,使冷媒依次在流经每个缸体时进行压缩;而为满足增设缸体的安装空间要求,压缩机内部容置缸体的空间也需要增大,这就使得压缩机机体的整体体积体积较大且会占用过多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双级压缩机的整体体积过大、占用空间过多的技术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活塞组件,包括第一活塞杆、设于所述第一气缸内且与所述第一活塞杆的端部连接的第一活塞头;其中,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内部形成有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管路相连通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活塞头具有连通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第一吸气阀;第二活塞组件,所述第二活塞组件被设置为对所述第二气缸内的工质进行压缩,并将压缩后的工质排出至所述第一气缸。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压缩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及制冷设备,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本公开实施例中将压缩机的第二气缸形成于活塞杆的内部,并使第二气缸和第一气缸通过第一吸气阀相连通,该种压缩结构的压缩机的两个气缸的结构体积等同或者接近单级压缩结构的压缩机机型,且同样也能够实现对工质的两次压缩操作;从而可以在压缩机整体体积不变或者变化较小的情况下,保证压缩机的压缩性能。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外壳体;11、气缸外盖;21、动子件;22、定子件;31、第一动子弹簧;32、第二动子弹簧;41、第一气缸;42、第二气缸;51、第一活塞杆;511、排气杆段;512、气缸杆段;52、第二活塞杆;61、第一活塞头;62、第二活塞头;71、第一吸气阀;72、第二吸气阀;73、排气阀片;81、中间连接板;82、活塞弹簧;90、进气通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压缩机包括外壳体10和压缩组件,其中,外壳体10限定有用于容置压缩组件的内部空间,压缩组件设置于该外壳体10的内部空间中。这里,压缩组件的主要组成部件包括气缸外盖11、驱动组件、弹性部件、气缸和活塞组件等。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气缸外盖11其限定有可容置压缩组件的其它组成部件的内部空间。这里,气缸外盖11为采用强度较高的材料制成的刚性结构,以使其能够承受活塞往复运动过程中压缩产生的高压气体的冲击作用力以及其它部件的震动作用力等。气缸外盖11为半封闭结构,其开设有可用于安装或连接输油管路、排气管路、进气管路等的端口。可选的,气缸外盖11包括中部盖体以及安装于中部盖体的纵向两端的端盖;这里,中部盖体的纵向与气缸的轴向平行。分体式结构可以便于压缩组件的其它组成部件安装于气缸外盖11的内部空间或者便于组成部件从内部空间中拆出。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驱动组件主要包括动子件21和定子件22等;其中,定子件22与压缩机的供电电路电连接,其作用是利用线圈等产生电磁作用力,并通过电磁作用力驱动动子件21进行移动;这里,动子件21与活塞组件的活塞杆连接,因此在动子件21移动过程中能够同步带动活塞杆进行移动;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周期性的改变电磁作用力的方向,可以驱动动子件21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之间移动,因此通过该种方式可以实现带动活塞组件进行往复移动的目的。实施例中,动子件21在电磁作用力的驱动下,沿平行于气缸轴线的直线方向进行往复移动,从而使其带动的活塞杆能够在气缸内部进行往复移动,以进行对气缸内待压缩工质的吸入和压缩操作。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弹性部件包括第一动子弹簧31和第二动子弹簧32;其中,第一动子弹簧31设置于动子件21和其相邻一侧的气缸外盖11之间,其弹性两端分别与动子件21和气缸外盖11相连接,这里,第一动子弹簧31可用于在动子件21向气缸外盖11方向移动时提供弹性力进行缓冲,避免两者发生撞击;第二动子弹簧32设置于定子件22和动子件21之间,其弹性两端分别与定子件22和动子件21相连接,这里,第二动子弹簧32可用于在动子件21向定子件22方向移动时提供弹性力进行缓冲,避免两者发生撞击。这里,第一动子弹簧31和第二动子弹簧32均是多个,且沿以第一气缸41的轴线为圆心的圆周线设置;第一动子弹簧31和第二动子弹簧32位置一一对应。该种设置方式有利于保证动子件21、定子件22和气缸外盖11之间受力平衡,防止处于中间的动子件21因受力不均出现倾斜的问题。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气缸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置工质以及供活塞组件移动的压缩空间,活塞组件在该压缩空间内对工质进行压缩;气缸的外端部设置有排气阀片73,压缩后的工质能够经由该排气阀片73排出气缸。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气缸包括第一气缸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气缸;/n第一活塞组件,包括第一活塞杆、设于所述第一气缸内且与所述第一活塞杆的端部连接的第一活塞头;其中,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内部形成有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管路相连通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活塞头具有连通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第一吸气阀;/n第二活塞组件,所述第二活塞组件被设置为对所述第二气缸内的工质进行压缩,并将压缩后的工质排出至所述第一气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气缸;
第一活塞组件,包括第一活塞杆、设于所述第一气缸内且与所述第一活塞杆的端部连接的第一活塞头;其中,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内部形成有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管路相连通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活塞头具有连通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第一吸气阀;
第二活塞组件,所述第二活塞组件被设置为对所述第二气缸内的工质进行压缩,并将压缩后的工质排出至所述第一气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组件包括:
第二活塞杆,沿第二气缸的轴向延伸设置;
第二活塞头,设于所述第二气缸内且与所述第一活塞杆的端部连接;
所述第二活塞组件被设置为:
在所述第一活塞组件进行第一吸气操作时,所述第二活塞头相向于所述第一活塞头移动,以通过所述第一吸气阀由所述第二气缸向所述第一气缸进行第二排气操作;以及,
在所述第一活塞组件进行第一排气操作时,所述第二活塞头背向于所述第二活塞头移动,以通过所述进气管路在所述第二气缸内进行第二吸气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缸外盖,所述气缸外盖限定有至少容置所述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活塞组件和所述第二活塞组件的内部空间;
所述第二活塞头通过所述第二活塞杆与所述气缸外盖的内壁刚性或弹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二活塞头连接,另一端部与所述气缸外盖的内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组件还包括活塞弹性件,所述活塞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塞杆的相对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斌,罗荣邦,王飞,刘洋,俞国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