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理防螨羽绒被面料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27026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物理防螨羽绒被面料加工方法,属于羽绒被面料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选择性氧化:使用浓度为2.5g/L的高碘酸钠溶液在特定温度下对棉纤维进行选择性氧化;S2、混纤:将所制醛基棉纤维与聚氨酯纤维以质量比1:1.5的比例进行混纤;S3、防螨染色:对混纺纱线进行浸染,并在染液中混入防螨剂,混纺纱线与防螨剂质量比为2:1;S4、防螨染香:将固色后的混纺纱线进再次侵染,并在染液中混入香料剂,混纺纱线与香料剂质量比为1:1.5;S5、面料织造:将防螨染香后的混纺纱线经整经、浆纱、穿筘后上织布机,织造成平纹面料,待用;S6、面料轧光,加工方法科学合理,羽绒被面料防螨效果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理防螨羽绒被面料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羽绒被面料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物理防螨羽绒被面料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羽绒被的填充物主要是羽绒,由于羽绒是一种动物性蛋白质纤维,比棉花保温性高,且羽绒球状纤维上密布千万个三角形的细小气孔,能随气温变化而收缩膨胀,产生调温功能,可吸收人体散发流动的热气,隔绝外界冷空气的入侵。羽绒被由被芯和面料组成,该面料通常选用防绒面料,目的是为了防止使用普通面料存在的钻绒问题,同时保证面料的透气透湿性,以发挥羽绒的保暖性,目前,市场上的防绒面料不胜枚举,按成分划分为棉、涤纶、锦纶、锦涤交织等,都能达到基本的防绒要求,但防绒级别有高有低,并且难以兼具透气性和手感好的优点。此外,防螨性也属于羽绒被面料性能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由于羽绒的化学组成是一种蛋白质,并伴有动物性脂肪,在预处理过程中即使经过脱脂和水洗工序,仍不能完全除去脂肪及细菌,因此,需要对羽绒被面料进行防虫防螨处理,防止虫螨在面料表面滋生甚至透过面料破坏内部的羽绒,以保证羽绒被的使用质量,但是现有的防螨性羽绒被面料加工方法不合理,导致导致羽绒被的防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理防螨羽绒被面料加工方法,它加工方法科学合理,羽绒被面料防螨效果较好。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物理防螨羽绒被面料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择性氧化:使用浓度为2.5g/L的高碘酸钠溶液在特定温度下对棉纤维进行选择性氧化,氧化特定时间,得到氧化棉纤维,再将氧化棉纤维放置到0.15mlo/L的丙三醇溶液中反应20min,再使用蒸馏水充分洗涤,最后经离心、过滤、烘干制得醛基含量0.55-0.60mmol/g的醛基棉纤维,待用;S2、混纤:将所制醛基棉纤维与聚氨酯纤维以质量比1:1.5的比例进行混纤,再经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工序加工制成混纺纱线,待用;S3、防螨染色:对混纺纱线进行浸染,并在染液中混入防螨剂,混纺纱线与防螨剂质量比为2:1,染色结束后于45-55℃,并固色15-30min,待用;S4、防螨染香:将固色后的混纺纱线进再次侵染,并在染液中混入香料剂,混纺纱线与香料剂质量比为1:1.5,染香结束后经水洗、脱水、烘干工序处理,待用;S5、面料织造:将防螨染香后的混纺纱线经整经、浆纱、穿筘后上织布机,织造成平纹面料,待用;S6、面料轧光:将轧光助剂加沸水搅拌制成30-35g/l的溶液,经自然冷却至55-60℃,再将织造所得的平纹面料浸渍于该溶液中,并在55-60℃保温45-60min,然后将面料取出,再经脱水后于60-65℃烘干至重量含水量2-4%,利用轧光机进行轧光,控制压力在8-10MPa,温度在135-140℃,车速在30-35m/min,反复轧光五次,每次间隔10-15min,最后经自然冷却定型。进一步的,在步骤S1中,所述特定温度为30℃,所述特定时间为55min。进一步的,在步骤S3中,所述防虫防螨剂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氰硫基乙酸异冰片酯10-20份,多聚谷氨酸2-8份、脱氢醋酸5-10份,邻苯二甲酸羧酸酯10-15份,茶皂素4-5份、聚氧化乙烯1.5-2份、二嗪磷5-9份,六羟甲基三聚氰胺六甲醚0.6-1.0份、桧柏油0.5-1.2份,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0.4-0.6份、纳米银0.2-0.3份。进一步的,在步骤S4中,所述香料剂的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陈艾10-20份,桂花浸膏10-20份、桂花净油5-10份、叶醇2-5份、香叶醇8-12份、橙花醇5-8份,月桂醇4-6份,苏合香香树脂15-20份。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在混纺纱线染色过程中加入防螨剂,通过染色工序同时赋予加工所制面料优异的防螨功能,减少另增工序的成本投入,并且借助染料在纤维上的结合力提高防螨有效成分的有效附着率,又对其进行染香,香料剂中含有的陈艾具备很好的防螨效果,同时香料剂的使用,使得本云绒被面料含有淡淡的桂花香味,并通过对面料进行轧光处理,在轧光助剂的作用下增强面料的透气性和防钻绒性,从而使加工所制面料满足作为羽绒被面料的使用性能要求,提高羽绒被的使用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步骤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制防螨型面料的使用性能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一种物理防螨羽绒被面料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择性氧化:使用浓度为2.5g/L的高碘酸钠溶液在30℃对棉纤维进行选择性氧化,氧化55min,得到氧化棉纤维,再将氧化棉纤维放置到0.15mlo/L的丙三醇溶液中反应20min,再使用蒸馏水充分洗涤,最后经离心、过滤、烘干制得醛基含量0.55-0.60mmol/g的醛基棉纤维,待用;S2、混纤:将所制醛基棉纤维与聚氨酯纤维以质量比1:1.5的比例进行混纤,再经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工序加工制成混纺纱线,待用;S3、防螨染色:对混纺纱线进行浸染,并在染液中混入防螨剂,所述防虫防螨剂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氰硫基乙酸异冰片酯10-20份,多聚谷氨酸2份、脱氢醋酸5份,邻苯二甲酸羧酸酯10份,茶皂素4份、聚氧化乙烯1.5份、二嗪磷5份,六羟甲基三聚氰胺六甲醚0.6份、桧柏油0.5份,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0.4份、纳米银0.2份,混纺纱线与防螨剂质量比为2:1,染色结束后于45-55℃,并固色15-30min,待用;S4、防螨染香:将固色后的混纺纱线进再次侵染,并在染液中混入香料剂,所述香料剂的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陈艾10份,桂花浸膏10份、桂花净油5份、叶醇2份、香叶醇8份、橙花醇5份,月桂醇4份,苏合香香树脂15份,混纺纱线与香料剂质量比为1:1.5,染香结束后经水洗、脱水、烘干工序处理,待用;S5、面料织造:将防螨染香后的混纺纱线经整经、浆纱、穿筘后上织布机,织造成平纹面料,待用;S6、面料轧光:将轧光助剂加沸水搅拌制成30-35g/l的溶液,经自然冷却至55-60℃,再将织造所得的平纹面料浸渍于该溶液中,并在55-60℃保温45-60min,然后将面料取出,再经脱水后于60-65℃烘干至重量含水量2-4%,利用轧光机进行轧光,控制压力在8-10MPa,温度在135-140℃,车速在30-35m/min,反复轧光五次,每次间隔10-15min,最后经自然冷却定型。实施例2:请参阅图1,一种物理防螨羽绒被面料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择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物理防螨羽绒被面料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选择性氧化:使用浓度为2.5g/L的高碘酸钠溶液在特定温度下对棉纤维进行选择性氧化,氧化特定时间,得到氧化棉纤维,再将氧化棉纤维放置到0.15mlo/L的丙三醇溶液中反应20min,再使用蒸馏水充分洗涤,最后经离心、过滤、烘干制得醛基含量0.55-0.60mmol/g的醛基棉纤维,待用;/nS2、混纤:将所制醛基棉纤维与聚氨酯纤维以质量比1:1.5的比例进行混纤,再经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工序加工制成混纺纱线,待用;/nS3、防螨染色:对混纺纱线进行浸染,并在染液中混入防螨剂,混纺纱线与防螨剂质量比为2:1,染色结束后于45-55℃,并固色15-30min,待用;/nS4、防螨染香:将固色后的混纺纱线进再次侵染,并在染液中混入香料剂,混纺纱线与香料剂质量比为1:1.5,染香结束后经水洗、脱水、烘干工序处理,待用;/nS5、面料织造:将防螨染香后的混纺纱线经整经、浆纱、穿筘后上织布机,织造成平纹面料,待用;/nS6、面料轧光:将轧光助剂加沸水搅拌制成30-35g/l的溶液,经自然冷却至55-60℃,再将织造所得的平纹面料浸渍于该溶液中,并在55-60℃保温45-60min,然后将面料取出,再经脱水后于60-65℃烘干至重量含水量2-4%,利用轧光机进行轧光,控制压力在8-10MPa,温度在135-140℃,车速在30-35m/min,反复轧光五次,每次间隔10-15min,最后经自然冷却定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理防螨羽绒被面料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性氧化:使用浓度为2.5g/L的高碘酸钠溶液在特定温度下对棉纤维进行选择性氧化,氧化特定时间,得到氧化棉纤维,再将氧化棉纤维放置到0.15mlo/L的丙三醇溶液中反应20min,再使用蒸馏水充分洗涤,最后经离心、过滤、烘干制得醛基含量0.55-0.60mmol/g的醛基棉纤维,待用;
S2、混纤:将所制醛基棉纤维与聚氨酯纤维以质量比1:1.5的比例进行混纤,再经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工序加工制成混纺纱线,待用;
S3、防螨染色:对混纺纱线进行浸染,并在染液中混入防螨剂,混纺纱线与防螨剂质量比为2:1,染色结束后于45-55℃,并固色15-30min,待用;
S4、防螨染香:将固色后的混纺纱线进再次侵染,并在染液中混入香料剂,混纺纱线与香料剂质量比为1:1.5,染香结束后经水洗、脱水、烘干工序处理,待用;
S5、面料织造:将防螨染香后的混纺纱线经整经、浆纱、穿筘后上织布机,织造成平纹面料,待用;
S6、面料轧光:将轧光助剂加沸水搅拌制成30-35g/l的溶液,经自然冷却至55-60℃,再将织造所得的平纹面料浸渍于该溶液中,并在55-60℃保温45-60min,然后将面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彪戴前进王方玲周亚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弘鑫源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