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装焦配合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2651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顶装焦配合煤,按质量百分含量计,包括以下组分:高硫25号焦煤:19%;低硫25号焦煤:15%;35号煤I:16%;35号煤II:25%;35号煤III:10%;瘦煤:8%;肥煤:7%;其中,所述35号煤I的粘结指数G值≥75%,35号煤II的粘结指数G值≥70%,35号煤III的粘结指数G值≥65%。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顶装焦炭各组分配比、优化各组分组成及相应参数指标,保障顶装焦炭良好的热强度的同时,降低了高价位的肥煤和低硫主焦煤配量,提高了低价位的瘦煤和高硫主焦煤配量,优化了配煤结构,有效降低了配煤成本,稳定焦炭质量,为高炉稳定运行创造了良好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装焦配合煤
本专利技术涉及冶金
,具体涉及一种顶装焦配合煤。
技术介绍
随着高炉对焦炭质量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来煤质量的稳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充分利用煤岩分析控制来煤质量、优化配煤结构、降低配煤成本成为焦化行业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为了保障高炉焦炭的质量,保障熔效率,常规的配煤结构中肥煤含量高、瘦煤含量低、以及高价位的低硫主焦煤含量高、而低价位的高硫主焦含量低,这种配煤结构虽然能保障高炉焦炭质量,但成本非常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顶装焦配合煤,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顶装焦炭各组分配比、优化各组分组成及相应参数指标,在保证顶装焦炭良好的热强度同时,降低了高价位的肥煤和低硫主焦煤配量,提高了低价位的瘦煤和高硫主焦煤配量,优化了配煤结构,有效降低了配煤成本,实现焦炭质量的稳定,为高炉稳定运行创造了良好条件。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顶装焦配合煤,按质量百分含量计,包括以下组分:高硫25号焦煤:19%;低硫25号焦煤:15%;35号煤I:16%;35号煤II:25%;35号煤III:10%;瘦煤:8%;肥煤:7%;其中,所述35号煤I的粘结指数G值≥75%,35号煤II的粘结指数G值≥70%,35号煤III的粘结指数G值≥65%。本专利技术降低了高价位的肥煤和低硫主焦煤配量,提高低价位的瘦煤和高硫主焦煤配量,优化了配煤结构,有效降低了配煤成本,稳定焦炭质量,为高炉稳定运行创造了良好条件。进一步优选,所述高硫25号焦煤,按质量百分含量计,各组分满足以下关系:低变质程度煤含量<1%,所述低变质程度煤为褐煤和长焰煤的混合煤;高变质程度煤含量<1%,所述高变质程度煤为无烟煤、贫煤和贫瘦煤的混合煤;焦煤含量>50%,肥煤和焦煤含量>85%。进一步优选,所述高硫25号焦煤的平均最大镜质体反射率控制在1.13-1.53范围内。进一步优选,所述肥煤,按质量百分含量计,各组分满足以下关系:低变质程度煤含量<1%,所述低变质程度煤为褐煤和长焰煤的混合煤;高变质程度煤含量<1%,所述高变质程度煤为无烟煤、贫煤和贫瘦煤的混合煤;肥煤含量>50%,肥煤和焦煤含量>70%。进一步优选,所述肥煤的平均最大镜质体反射率控制在0.9-1.13范围内。进一步优选,所述高硫25号焦煤和肥煤的标准偏差S≤0.2;所述低硫25号焦煤的标准偏差S≤0.1;所述瘦煤的标准偏差S≤0.2。进一步优选,顶装焦配合煤的镜质组最大反射率为1.1-1.25。进一步优选,顶装焦配合煤的Vdaf控制在26%-30%,粘结指数G值为76%-83%,Y值为15mm-18mm。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顶装焦炭各组分配比、优化各组分组成及相应参数指标,在保证顶装焦炭良好的热强度同时,降低了高价位的肥煤和低硫主焦煤配量,提高了低价位的瘦煤和高硫主焦煤配量。2、本专利技术使配合煤反射率分布图由具有2个凹口的4型混煤变成复杂无凹口的2型混煤,配煤结构得到明显的优化。3、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常规顶装配煤结构,可显著降低配合煤成本,并提高焦炭质量,使焦炭热强度保持在60%以上,为高炉的稳产顺行创造了条件。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配合煤反射率分布图,为复杂无凹口的2型混煤,附图中,横坐标表示反射率,纵坐标表示频率。图2为对比例1的配合煤反射率分布图,为具有2个凹口的4型混煤,附图中,横坐标表示反射率,纵坐标表示频率。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顶装焦配合煤,按质量百分含量计,由如下组分构成:高硫25号焦煤:19%;低硫25号焦煤:15%;35号煤I:16%;35号煤II:25%;35号煤III:10%;瘦煤:8%;肥煤:7%。其中,各组分要求如下所示:(1)35号煤:35号煤I的粘结指数G值为80%;35号煤II的粘结指数G值为75%;35号煤III的粘结指数G值为65%。(2)高硫25号焦煤:高硫25号焦煤,按质量百分含量计,各组分满足以下关系:低变质程度煤的含量为0.4%,所述低变质程度煤为褐煤和长焰煤按质量比为1:2的混合煤;高变质程度煤的含量为0.8%,所述高变质程度煤为无烟煤、贫煤和贫瘦煤按质量比为1:3:1的混合煤;焦煤的含量为69.1%,肥煤和焦煤的含量为98.8%。高硫25号焦煤的平均最大镜质体反射率为1.50,高硫25号焦煤的标准偏差S≤0.2。(3)肥煤:所述肥煤,按质量百分含量计,各组分满足以下关系:低变质程度煤的含量为0.5%,所述低变质程度煤为褐煤和长焰煤按质量比1:0.8混合煤;高变质程度煤为0.9%,所述高变质程度煤为无烟煤、贫煤和贫瘦煤的按质量比1:2:3混合煤;肥煤的含量为65.0%,肥煤和焦煤含量98.6%。肥煤的平均最大镜质体反射率为1.11,肥煤的标准偏差S≤0.2。(4)低硫25号焦煤:所述低硫25号焦煤的标准偏差S≤0.1。(5)瘦煤:所述瘦煤的标准偏差S≤0.2。(6)顶装焦配合煤:顶装焦配合煤的Vdaf控制在28%-30%,粘结指数G值为78%-80%,Y值为15mm-17mm;镜质组最大反射率为1.15-1.20。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顶装焦配合煤,按质量百分含量计,由如下组分构成:高硫25号焦煤:19%;低硫25号焦煤:15%;35号煤I:16%;35号煤II:25%;35号煤III:10%;瘦煤:8%;肥煤:7%。其中,各组分要求如下所示:(1)35号煤:35号煤I的粘结指数G值为75%;35号煤II的粘结指数G值为70%;35号煤III的粘结指数G值为68%。(2)高硫25号焦煤:高硫25号焦煤,按质量百分含量计,各组分满足以下关系:低变质程度煤含量为0.5%,所述低变质程度煤为褐煤和长焰煤按质量比1:1混合煤;高变质程度煤的含量为0.8%,所述高变质程度煤为无烟煤、贫煤和贫瘦煤按质量比1:1:1混合煤;焦煤含量为66.3%,肥煤和焦煤含量为32.4%。高硫25号焦煤的平均最大镜质体反射率为1.13,高硫25号焦煤的标准偏差S≤0.2。(3)肥煤:所述肥煤,按质量百分含量计,各组分满足以下关系:低变质程度煤的含量为0.6%,所述低变质程度煤为褐煤和长焰煤按质量比1:1的混合煤;高变质程度煤的含量为0.9%,所述高变质程度煤为无烟煤、贫煤和贫瘦煤按质量比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装焦配合煤,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含量计,包括以下组分:/n高硫25号焦煤:19%;低硫25号焦煤:15%;35号煤I:16%;35号煤II:25%;35号煤III:10%;瘦煤:8%;肥煤:7%;/n其中,所述35号煤I的粘结指数G值≥75%,35号煤II的粘结指数G值≥70%,35号煤III的粘结指数G值≥6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装焦配合煤,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含量计,包括以下组分:
高硫25号焦煤:19%;低硫25号焦煤:15%;35号煤I:16%;35号煤II:25%;35号煤III:10%;瘦煤:8%;肥煤:7%;
其中,所述35号煤I的粘结指数G值≥75%,35号煤II的粘结指数G值≥70%,35号煤III的粘结指数G值≥6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装焦配合煤,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硫25号焦煤,按质量百分含量计,各组分满足以下关系:
低变质程度煤含量<1%,所述低变质程度煤为褐煤和长焰煤的混合煤;
高变质程度煤含量<1%,所述高变质程度煤为无烟煤、贫煤和贫瘦煤的混合煤;
焦煤含量>50%,
肥煤和焦煤含量>8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顶装焦配合煤,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硫25号焦煤的平均最大镜质体反射率控制在1.13-1.53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装焦配合煤,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素安李元廷杜国权吴映忠熊江君何德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达州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