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硫磷酸酯化合物、包含其的非水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26051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硫磷酸酯化合物、合成方法以及非水电解液,将上述化合物应用于非水电解液的电池中后,即使电池处于高电压下,锂离子电池的电极/电解液界面也得到有效改善,从而稳定了电极表面膜,减少了副反应,提高了电池在高温和高电压下的稳定性,提高了电池循环稳定性;同时,缩短了非水电解液的燃烧后的自熄时间,提高了阻燃能力,改善了电池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硫磷酸酯化合物、包含其的非水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硫磷酸酯化合物,该硫磷酸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非水电解液。
技术介绍
作为一种能量存储和转换装置,锂离子二次电池由于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高、无记忆效应、环境污染小和使用寿命长等优势而备受关注。在数十年中取得快速发展并已在笔记本电脑、手机、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类产品电池领域,在大巴车、家用汽车、生产用车等动力电池领域,以及大型储能设备领域和军事领域中得到应用。当前,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已有众多方法被研究和报道,其中提升电池的充电截止电压是较为简单有效的。然而高电压下,电池的安全性能和内部稳定性都明显下降。电池的电压越高携带的能量也越高,电池内部材料的活性也越高,一旦触发安全隐患更易产生连锁反应且产生的能量也越大。同时,高电压,电池内部副反应增加,表现为反应程度加剧和反应种类增加。内部副反应包括电解液的氧化和还原分解、正极过渡金属的溶出、电极材料表面的结构破坏和由于体积效应引起的材料皲裂等。其中,电压越高,电解液成分从正极表面失去电子而发生分解的反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硫磷酸酯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硫磷酸酯化合物的结构如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硫磷酸酯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硫磷酸酯化合物的结构如下:
式中,所述R选自苯基、碳原子数为1~6的饱和烷基、至少部分氢原子被卤素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6的饱和卤代烷基和至少部分氢原子被卤素取代的苯基之中的一种;所述X选自含双键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烃基、含三键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烃基、苄基和含取代基的苄基之中的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磷酸酯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选自甲基、乙基、丙基、苯基、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1,1,3,3,3-六氟异丙基和氟代苯基之中的一种;所述X选自甲基、乙基、丙基、环戊基、环己基、烯丙基、炔丙基、苄基和4-氰基苄基之中的一种。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硫磷酸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两个步骤:
步骤一:在溶剂中,通过三氯氧磷与含R官能团的醇化合物发生氯取代反应得到中间体,反应温度选自0~70℃,反应时间选自0.5~2h,三氯氧磷与R醇的摩尔比为1:(2~3.5);三氯氧磷的滴加速度为0.05~1ml/s;反应式如下:



步骤二:在N2保护下,在溶剂和Et3N中,通过中间体与含X基团的X-Cl原料以及硫粉发生取代反应得到所述的硫磷酸酯化合物,所述反应温度为20~100℃,反应时间为6~15h;所述中间体:硫粉:X-Cl:Et3N的摩尔比为1:(1.0~2.0):(1.0~4.0):(1.0~2.0);反应式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硫磷酸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溶剂选自正己烷、环己烷、苯、甲苯、丙酮、四氢呋喃和乙醚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硫磷酸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溶剂选自正己烷、环己烷、苯、甲苯、乙腈和丙腈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硫磷酸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溶剂选自醚类、饱和烃、酮类和苯及其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硫磷酸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溶剂选自饱和烃、腈类和苯及其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中间体:硫粉:X-Cl:Et3N的摩尔比为1:(1.2~1.5):(2.0~3.0):(1.2~1.5)。


8.一种非水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水电解液包含如权1或权2所述的硫磷酸酯化合物,所述非水电解液还包含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旭峰夏会玲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