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光捕获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652602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捕获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光捕获体系利用化合物D(氧杂螺环桥连的四苯基乙烯化合物)作为AIE型能量给体,利用荧光染料尼罗红作为能量受体,利用两亲性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两亲体,通过在水溶液中进行微乳化形成光捕获纳米粒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捕获体系在水中构建,具有成本低、绿色环保的特点;水分散性纳米颗粒具有结构稳定,储存数月仍具备高效发光特性;光捕获体系同时具备高效能量转移能力和超高的天线效应等优点;光捕获体系可制备成高效的白光发射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捕获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捕获体系发光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捕获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超分子化学是法国化学家JeanM.Lehn所提出,超分子化学是以研究分子(或组分)间非共价键联结的分子聚集体的化学,其内容包括它们的制备、组成、构成的机制和驱动力以及它们在各方面的应用。在生物体系中,分子的聚集和组织可使它们形成特殊的体系,并呈现出特定的功能。例如,自然界光合作用单元的出现并不是所含亚组分的简单集合,而是这些亚组分通过适当而有规律的组织、使之能实现诸如光捕获、电子转移和电荷分离的功能,在超分子化学中人们所着重注意研究的就是体系中组分的组织以及彼此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而使体系表现出来的种种不同功能特征,由此看出,超分子光化学就应该是以研究超分子体系中的光化学为其宗旨和主要目的。光与超分子体系间的相互作用首先表现在:光作为一种能量,可以被体系中某一特定组分所吸收,形成了该组分的激发态,以及随之而来的后继过程,包括体系内激发组分与其它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能量转移过程等。到目前为止,大量人工光捕获的研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捕获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捕获体系为利用化合物D作为光采集天线和能量给体,化合物A尼罗红作为能量受体,在两亲性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化合物D和化合物A与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进行微乳化形成光捕获纳米粒子,形成光捕获体系;/n其中,化合物D化学结构式如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捕获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捕获体系为利用化合物D作为光采集天线和能量给体,化合物A尼罗红作为能量受体,在两亲性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化合物D和化合物A与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进行微乳化形成光捕获纳米粒子,形成光捕获体系;
其中,化合物D化学结构式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捕获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十六烷基溴化铵;
和/或,所述光捕获体系中,给体化合物D与受体化合物A的摩尔浓度比例为80-1000;
和/或,所述光捕获体系的形式为水分散性纳米颗粒;
和/或,所述的光捕获体系中,化合物D的浓度为1×10-6-1×10-4mol/L,化合物A的浓度为1×10-9-1×10-6mol/L;或,所述的光捕获体系中,化合物D的浓度为1×10-5-9.9×10-5mol/L,化合物A的浓度为1×10-8-9.9×10-7mol/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捕获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捕获体系中,给体化合物D与受体化合物A的摩尔浓度比例为130-170时,在365nm的紫外光激发下能够实现白光发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唐鑫魏小艳吴浩然吴可慧李正义孙小强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