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刺点瘢痕松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21906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穿刺点瘢痕松解装置,包括松解针体、刀片和操作部;其中,松解针体上设置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沿松解针体的轴向贯穿松解针体设置,刀片设置于松解针体靠近松解针第一端的外壁上,刀片相对于松解针固定设置或者可转动设置,操作部与松解针第二端连接;在使用时,刀片的刃部朝向松解针第一端,松解针的第一腔体用于容纳导丝并引导丝穿过。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穿刺点瘢痕松解装置,主要应用于再次介入手术中穿刺点存在瘢痕的情况,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穿刺点瘢痕松解装置可以代替常规器械(手术刀、组织剪或血管钳来)对瘢痕进行处理,从而避免创伤扩大或组织破坏严重,从而保证介入手术的微创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刺点瘢痕松解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穿刺点瘢痕松解装置。
技术介绍
介入治疗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手段,即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态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介入治疗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临床上,有的病人会需要进行再次介入手术。在手术过程中,经常会因为穿刺点在首次术后留下的瘢痕导致穿刺困难和导管鞘进入困难,一般来说瘢痕大多位于体表深处,因此一般常规的操作是使用常规器械如手术刀、组织剪或血管钳来对瘢痕进行处理,但是这样的操作会造成创伤扩大或组织破坏严重,从而引发术后恢复缓慢、瘢痕增加或者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甚至影响血管的远期通畅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研发一种创伤小,便于对穿刺点瘢痕进行松解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临床上再次介入手术时,穿刺点瘢痕所导致穿刺困难和导管鞘进入困难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穿刺点瘢痕松解装置。一种穿刺点瘢痕松解装置,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穿刺点瘢痕松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松解针体、刀片和操作部;其中,所述松解针体上设置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沿所述松解针体的轴向贯穿所述松解针体设置,所述刀片设置于松解针体靠近松解针第一端的外壁上,所述刀片相对于所述松解针固定设置或者可转动设置,所述操作部与松解针第二端连接;在使用时,所述刀片的刃部朝向所述松解针第一端,所述松解针的第一腔体用于容纳导丝并引导丝穿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刺点瘢痕松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松解针体、刀片和操作部;其中,所述松解针体上设置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沿所述松解针体的轴向贯穿所述松解针体设置,所述刀片设置于松解针体靠近松解针第一端的外壁上,所述刀片相对于所述松解针固定设置或者可转动设置,所述操作部与松解针第二端连接;在使用时,所述刀片的刃部朝向所述松解针第一端,所述松解针的第一腔体用于容纳导丝并引导丝穿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点瘢痕松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的刃部的延长线与所述松解针第一端的延长线的夹角的角度值为α,45°≤α≤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点瘢痕松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松解针体的轴线的方向上,所述刀片上的点与所述松解针体的外壁的最远距离为2mm-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点瘢痕松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松解针体靠近所述松解针体第一端处整体呈锥形,所述松解针体第一端为锥形面积较小的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点瘢痕松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相对于所述松解针固定设置为可转动设置,在所述松解针体靠近所述松解针体第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刀片具有两种可相互切换的锁定状态,当所述刀片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刀片完全隐蔽到所述容纳槽中,此时松解装置处于未使用状态;当所述刀片处于第二锁定状态时,所述刀片从所述容纳槽中伸出,此时所述松解装置处于使用状态。


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金锐李方达郑月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