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抗倒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2098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抗倒伏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1)增加用种量;(2)喷施多效唑;(3)晒田;(4)水分管理;(5)氮肥施用;(6)磷钾肥施用;(7)新型肥料施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增加用种量,进而增加水稻穗数、降低单穗粒重,结合喷施多效唑、晒田、水肥管理等一系列综合栽培措施,能够促进稻株稳健生长,增强植株机械强度,实现水稻高产条件下抗倒伏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抗倒伏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作物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水稻抗倒伏方法。
技术介绍
水稻的倒伏是水稻生产上普遍存在的大问题。目前,大面积水稻生产上因为直播等轻简栽培技术的应用和水肥管理技术不合理,易造成高产条件下的倒伏。发生倒伏的水稻不仅在产量和品质上受到严重不利影响,还不利于机械化收割,增加收获成本和损耗。高产型的水稻品种,随着产量的增长,防倒伏措施显得越来越重要;优质稻品种如发生倒伏不仅影响产量还会影响品质;现代农业生产条件下,水稻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对防倒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和应用水稻抗倒伏技术,对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促进优质稻产业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目前水稻常规栽培过程中易倒伏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稻抗倒伏方法,通过增加穗数、降低单穗粒重,结合特定的栽培措施,促进稻株稳健生长,增强植株机械强度,实现高产条件下的抗倒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稻抗倒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增加用种量:在常规栽培基础上增加20%用种量;(2)喷施多效唑:水稻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喷施一次25%多效唑,分蘖盛期再施一次;(3)晒田:在分蘖盛期苗数达到预定穗数时排水晒田,晒至田面出现裂缝和白根,苗数下降,进入幼穗分化3期时再复水;(4)水分管理:在秧苗三叶前以旱育为主,分蘖期浅水勤灌,及时晒田,孕穗期保持田间湿润,抽穗期保持水层,灌浆结实期采取干干湿湿的水分管理;(5)氮肥施用:基肥中,大穗型高产品种氮素用量为180-195kg/hm2,穗数型优质品种氮素用量为150-165kg/hm2;剑叶生长定型后,大穗型高产品种追施钾肥时配合增施尿素作穗肥;(6)磷钾肥施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N:P2O5:K2O的质量比为1:0.7:1;(7)新型肥料施用:在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各喷施1200-1500ml/hm2液体硅肥;分蘖期、孕穗期、齐穗期结合病虫害防治,分别用氨基酸络合肥900ml/hm2、1800ml/hm2、1800ml/hm2喷施一次。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水稻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多效唑施用量为0.9-1.2kg/hm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水稻分蘖盛期多效唑施用量为1.2-1.5kg/hm2。进一步地,步骤(3)和(4)中所述的预定穗数以大穗型高产品种最高苗数的75%计,或以穗数型优质品种最高苗数的70%计。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达到预定穗数的苗数以达到一叶一心以上的为计。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晒田时间为5-7天。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大穗型高产品种增施尿素45-60kg/hm2作穗肥。进一步地,所述抗倒伏方法还包括病虫害防治步骤,所述病虫害防治具体为按照常规方法对纹枯病、稻瘟病和稻飞虱进行防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增加用种量,进而增加水稻穗数、降低单穗粒重,结合喷施多效唑、晒田、水肥管理等一系列综合栽培措施,能够促进稻株稳健生长,增强植株机械强度,实现水稻高产条件下抗倒伏的目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材料均可自常规途径购买得到,实施例中采用的大穗型高产品种为深两优867和Y两优143,所述穗数型优质品种为岳优518和桃优香占,所使用的液体硅肥为植丰牌液体硅肥,氨基酸络合肥为丰瑞达氨基酸水溶络合肥。实施例1深两优867一种水稻抗倒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增加用种量:在常规栽培基础上增加20%用种量,深两优867常规用种量为25kg/hm2,本实施例实际用种量为30kg/hm2;(2)喷施多效唑:水稻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喷施一次25%多效唑,施用量为0.9kg/hm2;分蘖盛期再施一次,施用量为1.5kg/hm2;(3)晒田:以达到一叶一心以上的苗数计算预定穗数,该品种预定穗数以最高苗数的75%计,分蘖盛期苗数达到297万/hm2时排水晒田,晒田时间为5-7天,晒至田面出现裂缝和白根,苗数下降,进入幼穗分化3期时再复水;(4)水分管理:在秧苗三叶前以旱育为主,分蘖期浅水勤灌,及时晒田,孕穗期保持田间湿润,抽穗期保持水层,灌浆结实期采取干干湿湿的水分管理;(5)氮肥施用:基肥中氮素用量为180kg/hm2,剑叶生长定型后,追施钾肥时配合增施尿素60kg/hm2作穗肥;(6)磷钾肥施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N:P2O5:K2O的质量比为1:0.7:1;(7)新型肥料施用:在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各喷施1200ml/hm2液体硅肥;分蘖期、孕穗期、齐穗期结合病虫害防治,分别用氨基酸络合肥900ml/hm2、1800ml/hm2、1800ml/hm2喷施一次;(8)病虫害防治:按照常规方法对纹枯病、稻瘟病和稻飞虱进行防治。本实施例实验品种深两优867为大穗型高产品种,2019年于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厂进行深两优867再生稻高产示范,采用本实施例方法下,该品种的有效穗由区试中的平均226.5万/hm2,提高到297万/hm2,增加了23.74%;实粒数由区试中的186.4粒/穗降至156.0粒/穗,下降了16.31%。单产达10888.5kg/hm2,比区试中的10128.45kg增加7.50%。实施例2Y两优143(1)增加用种量:在常规栽培基础上增加20%用种量,Y两优143常规用种量为25kg/hm2,本实施例实际用种量为30kg/hm2;(2)喷施多效唑:水稻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喷施一次25%多效唑,施用量为1.2kg/hm2;分蘖盛期再施一次,施用量为1.2kg/hm2;(3)晒田:以达到一叶一心以上的苗数计算预定穗数,该品种预定穗数以最高苗数的75%计,分蘖盛期苗数达到283.5万/hm2时排水晒田,晒田时间为5-7天,晒至田面出现裂缝和白根,苗数下降,进入幼穗分化3期时再复水;(4)水分管理:在秧苗三叶前以旱育为主,分蘖期浅水勤灌,及时晒田,孕穗期保持田间湿润,抽穗期保持水层,灌浆结实期采取干干湿湿的水分管理;(5)氮肥施用:基肥中氮素用量为195kg/hm2,剑叶生长定型后,追施钾肥时配合增施尿素45kg/hm2作穗肥;(6)磷钾肥施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N:P2O5:K2O的质量比为1:0.7:1;(7)新型肥料施用:在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各喷施1500ml/hm2液体硅肥;分蘖期、孕穗期、齐穗期结合病虫害防治,分别用氨基酸络合肥900ml/hm2、1800ml/hm2、1800m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抗倒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增加用种量:在常规栽培基础上增加20%用种量;/n(2)喷施多效唑:水稻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喷施一次25%多效唑,分蘖盛期再施一次;/n(3)晒田:在分蘖盛期苗数达到预定穗数时排水晒田,晒至田面出现裂缝和白根,苗数下降,进入幼穗分化3期时再复水;/n(4)水分管理:在秧苗三叶前以旱育为主,分蘖期浅水勤灌,及时晒田,孕穗期保持田间湿润,抽穗期保持水层,灌浆结实期采取干干湿湿的水分管理;/n(5)氮肥施用:基肥中,大穗型高产品种氮素用量为180-195kg/h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抗倒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增加用种量:在常规栽培基础上增加20%用种量;
(2)喷施多效唑:水稻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喷施一次25%多效唑,分蘖盛期再施一次;
(3)晒田:在分蘖盛期苗数达到预定穗数时排水晒田,晒至田面出现裂缝和白根,苗数下降,进入幼穗分化3期时再复水;
(4)水分管理:在秧苗三叶前以旱育为主,分蘖期浅水勤灌,及时晒田,孕穗期保持田间湿润,抽穗期保持水层,灌浆结实期采取干干湿湿的水分管理;
(5)氮肥施用:基肥中,大穗型高产品种氮素用量为180-195kg/hm2,穗数型优质品种氮素用量为150-165kg/hm2;剑叶生长定型后,大穗型高产品种追施钾肥时配合增施尿素作穗肥;
(6)磷钾肥施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N:P2O5:K2O的质量比为1:0.7:1;
(7)新型肥料施用:在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各喷施1200-1500ml/hm2液体硅肥;分蘖期、孕穗期、齐穗期结合病虫害防治,分别用氨基酸络合肥900ml/hm2、1800ml/hm2、1800ml/hm2喷施一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抗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琳彭建贾先勇钟许成朱益祥符建法周娟刘俊周小平李柱唐小美余成刘佳杨先跃
申请(专利权)人: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