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石墨烯自限温发热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2047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石墨烯自限温发热体,其基材、石墨烯膜、电极和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膜采用PTC石墨烯加热涂层,所述PTC石墨烯加热涂层涂覆于所述基材的正反两面,每一面的所述PTC石墨烯加热涂层的两侧均设有电极,所述保护膜贴附于所述电极及PTC石墨烯加热涂层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基材的正反两面设置PTC石墨烯加热涂层、电极及保护膜,实现两块发热体集成于一体,可根据使用需求,将两所述PTC石墨烯加热涂层串联或并联连接,可增加单位面积的发热量,无需破坏产品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石墨烯自限温发热体
本技术涉及发热膜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石墨烯自限温发热体。
技术介绍
传统的石墨烯发热体的石墨烯膜直接涂覆于基材的一面,贴上电极后再由保护膜覆盖,这种形式的石墨烯发热体在最大功率状态下时,无法实现进一步加热,而通常的操作是再增加一块发热体(串联或并联)进行进一步加热操作,但是新增加的发热体可能需要破坏产品ζ安装有石墨烯发热体的产品,如带石墨烯发热体的衣物等),或限于产品的安装空间,操作困难;另外,传统普通的石墨烯不具备自限温功能。因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只需通过接线可选择性的提高单位面积发热量的、且具有自限温功能的新型石墨烯自限温发热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只需通过接线可选择性的提高单位面积发热量的、且具有自限温功能的新型石墨烯自限温发热体。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新型石墨烯自限温发热体包括基材、石墨烯膜、电极和保护膜,所述石墨烯膜采用PTC石墨烯加热涂层,所述PTC石墨烯加热涂层涂覆于所述基材的正反两面,每一面的所述PTC石墨烯加热涂层的两侧均设有电极,所述保护膜贴附于所述电极及PTC石墨烯加热涂层的外侧;所述基材的正反两面的所述电极均连接有导线,所述导线连接电源,使正反两面的两所述PTC石墨烯加热涂层串联或并联或互为备用。在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石墨烯自限温发热体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电极采用复合电极,包括银电极和铜电极,所述铜电极附着于银电极上。在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石墨烯自限温发热体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银电极为以银浆为材料,通过喷墨打印或丝网印刷成型于所述PTC石墨烯加热涂层的两侧;所述铜电极为以铜箔为材料,通过覆膜机粘贴于所述银电极上。在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石墨烯自限温发热体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铜电极的宽度小于所述银电极的宽度。在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石墨烯自限温发热体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PTC石墨烯加热涂层通过涂布、凹辊、凹版或丝印的方式于所述基材正反两面成型。在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石墨烯自限温发热体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保护膜为热塑性聚氨酯膜、高温聚酯薄膜或聚酰亚胺膜,通过热压覆合于所述电极及PTC石墨烯加热涂层的外侧。在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石墨烯自限温发热体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PTC石墨烯加热涂层为多条并列的条纹型,为直线型、波浪型、折线型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在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石墨烯自限温发热体的另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PTC石墨烯加热涂层为镂空的网状结构,网孔为圆形或多边形或与产品的LOGO形状一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石墨烯自限温发热体的有益效果是:一、本技术通过在基材的正反两面设置PTC石墨烯加热涂层、电极及保护膜,实现两块发热体集成于一体,可根据使用需求,将两所述PTC石墨烯加热涂层串联或并联连接,可增加单位面积的发热量,无需破坏产品结构;二、采用的所述PTC石墨烯加热涂层,当温度升高时,其电阻会变大,从而使其加热功率降低,温度也会随之降低;反之,当温度降低时,其电阻会变小,发热体功率随之升高,加热涂层温度也随之上升,使发热体具备自限温的特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石墨烯自限温发热体的俯视局部剖视图;图2是图1提供的A-A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石墨烯自限温发热体的接线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另一实施例的新型石墨烯自限温发热体的俯视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图3,本申请的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石墨烯自限温发热体,包括基材11、石墨烯膜12、电极13和保护膜14,所述石墨烯膜12采用PTC石墨烯加热涂层,当温度升高时,其电阻会变大,从而使其加热功率降低,温度也会随之降低;反之,当温度降低时,其电阻会变小,发热体功率随之升高,加热涂层温度也随之上升,使发热体具备自限温的特性。所述PTC石墨烯加热涂层12涂覆于所述基材11的正反两面,每一面的所述PTC石墨烯加热涂层12的两侧均设有电极13,所述保护膜14贴附于所述电极13及PTC石墨烯加热涂层12的外侧。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所述电极13采用复合电极,包括银电极131和铜电极132,所述铜电极132附着于银电极131上。优选地,所述银电极131为以银浆为材料,通过喷墨打印或丝网印刷成型于所述PTC石墨烯加热涂层12的两侧;所述铜电极132为以铜箔为材料,通过覆膜机粘贴于所述银电极131上。优选地,所述铜电极132的宽度小于所述银电极131的宽度。采用复合电极,解决了单纯采用银电极带来的发热不均匀和电极过热的问题,也解决了单纯使用铜电极带来的潜在电火花的隐患。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所述PTC石墨烯加热涂层12通过涂布、凹辊、凹版或丝印的方式于所述基材11正反两面成型。优选地,本实施例的所述保护膜14为热塑性聚氨酯膜、高温聚酯薄膜或聚酰亚胺膜,通过热压覆合于所述电极13及PTC石墨烯加热涂层12的外侧。优选地,本实施例的所述基材11的正反两面的所述电极13均连接有导线15,所述导线15连接电源,使正反两面的两所述PTC石墨烯加热涂层12串联或并联或互为备用。如图3所示,正常使用时,只需将发热体一面的电极连接电源;当发热量需要进一步提升时,可将另一面的电极并入电路中,从而无需破坏产品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石墨烯自限温发热体,包括基材、石墨烯膜、电极和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膜采用PTC石墨烯加热涂层,所述PTC石墨烯加热涂层涂覆于所述基材的正反两面,每一面的所述PTC石墨烯加热涂层的两侧均设有电极,所述保护膜贴附于所述电极及PTC石墨烯加热涂层的外侧;/n所述基材的正反两面的所述电极均连接有导线,所述导线连接电源,使正反两面的两所述PTC石墨烯加热涂层串联或并联或互为备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石墨烯自限温发热体,包括基材、石墨烯膜、电极和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膜采用PTC石墨烯加热涂层,所述PTC石墨烯加热涂层涂覆于所述基材的正反两面,每一面的所述PTC石墨烯加热涂层的两侧均设有电极,所述保护膜贴附于所述电极及PTC石墨烯加热涂层的外侧;
所述基材的正反两面的所述电极均连接有导线,所述导线连接电源,使正反两面的两所述PTC石墨烯加热涂层串联或并联或互为备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石墨烯自限温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采用复合电极,包括银电极和铜电极,所述铜电极附着于银电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石墨烯自限温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银电极为以银浆为材料,通过喷墨打印或丝网印刷成型于所述PTC石墨烯加热涂层的两侧;
所述铜电极为以铜箔为材料,通过覆膜机粘贴于所述银电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新俞大森贺盼盼刘秋红谢雄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烯源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