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向极性互换转接器以及光纤转接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1789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同向极性互换转接器,包含具有一整合式反转极性部及一接收部的壳体。整合式反转极性部包含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及一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第一光纤连接器包括第一光纤组件,其具有第一耦合套圈、第一连接套圈及耦接于其间的第一光纤,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二光纤组件,其具有第二耦合套圈、第二连接套圈及耦接于其间的第二光纤;接收部包含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用以接收光纤连接器的一对套圈,并且通过相对的端部,第一端口用以接收第二连接套圈,第二端口用以接收第一连接套圈,接合后,利用转接器在光纤连接器及配对光纤连接器之间建立极性反转的光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光纤转接器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向极性互换转接器以及光纤转接器系统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光通信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同向极性互换转接器以及光纤转接器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云端用户不断增长的运算需求,产生了大量来自人工智能物联网设备等边缘运算设备的数据,并使5G网络的初期服务、超大规模架构、主机代管架构和就地部署架构快速地发展,而随着对依赖于边缘数据中心服务需求的提高,创建了与最终用户或设备更近的新数据中心。对于数据中心而言,无论是新建的还是由网络升级的,都需要正确的电缆基础结构才能在数据中心内成功交付应用程序。布线基础设施必须可靠、易于安装、模块化、具有可调变性的,且能够适应变化并可具有扩展性,以支持数据中心的扩张。通常而言,电缆基础结构将数据中心中的流量模式端点和中间点连接到路由器、互连交换机、存取交换机、服务器、SAN交换机及储存器。在数据中心使用的电缆类型中,可符合支持协议标准的高速网络接口和高数据速率的电缆类型为光纤电缆。通常在安装光缆时,作为预连接器的光缆可利用卡扣型态的连接器,以机械连接的方式在对准芯光纤后彼此连接,以实现有效的光传输,其中,所述的连接器由电缆、套圈、连接器主体和耦合件组成。在常见的Lucent连接器(LC)、方形连接器(SC)及MPO连接器的光纤电缆连接器中,以LC双工光纤连接器为例,其具有一对的多模光纤(MMF)或一对的单模光纤(SMF)光纤连接器,且所述的一对光纤连接器各在光纤的两端,以相反的两个方向发送数据,举例来说,LC双工光纤连接器上的发送信号(Tx)端口和接收器(Rx)端口必须始终分别地连接到相应LC双工光纤连接器上的接收器(Rx)端口和发送信号(Tx)端口。而所谓的极性指的是光信号通过光纤的方向,举例来说,在应用于单通道收发器(例如10G或25GSFP)或波长多工器(例如CWDM4,SWDM4或BiDi)时,LC双工光纤连接器可设置在同一对光纤上,并利用LC双工光纤转接器来连接。LC双工光纤转接器连接并对准于LC双工光纤电缆的两个连接器,光纤连接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每个光纤芯线都精确的对准,而对齐的方式受到每个连接器中的插芯和每个转接器中的对齐端口的影响,两个连接器插芯分别装在转接器端口大约中点的位置。随着新数据中心的建立和现有数据中心的升级,安装过程中不良的光纤连接对准和/或光缆交叉的问题已经增加。通常来说,在数据中心中会连接多个转接器和光纤段,且所使用的转接器的极性在部署期间不仅会改变一次,还可能会改变数次。当需要切换极性时,通常会重新连接转接器。然而,这样的手动过程相当耗时,且会提高人为错误的风险,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还会需要特殊的工具才能完成。错误的连接会导致光纤纤芯的无法准确地对准,使得信号的质量下降、设备损坏或信号无法传输等问题。而且,光纤极性的每一次改变,都需要对转接器进行手动的调整,因而进一步地增加了光纤芯线不精确对准的风险。另外,光纤极性的多次改变,使得安装者必须仔细检查转接器的两侧,以确保所需的极性是否正确地连接,这样的步骤又进一步延长了安装所需的时间。且,当光纤转接器需要旋转180度并重新接合的情况下,安装者检查的负担变得更加吃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同向极性互换转接器、同向极性互换转接系统及通过同向极性互换转接器以改变转接器之间极性的连接方法。其中,本技术揭露一种实施态样,提供了一种包含一外壳的同向极性互换转接器,壳体包含一整合式反转极性部、一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一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及一接收部。整合式反转极性部包含一第一本体及一第二本体,第二本体固定地连接于第一本体,且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形成一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且整合式反转极性部包含一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及一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其中,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接合并固定于第一开口且包含一第一光纤组件,第一光纤组件包含一第一耦合套圈、一第一连接套圈及一第一光纤,且第一光纤连接于第一耦合套圈及第一连接套圈之间,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接合并固定于第二开口且包含一第二光纤组件,第二光纤组件包含一第二耦合套圈、一第二连接套圈及一第二光纤,且第二光纤连接于第二耦合套圈及第二连接套圈之间。接收部具有位于其中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端口及第二端口分别相反地配接光纤连接器的一对连接套圈,第一端口配接第二连接套圈、第二端口配接第一连接套圈,以使光纤连接器的一对套圈分别与第二和第一连接套圈之间建立光连接,第一端口与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对准并定位在同一侧,第二端口与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对准并定位在同一侧。当将光纤连接器插入转接器中并使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及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耦合到配接的一配对光纤连接器时,光纤连接器的多个闩锁夹组件分别配接接收部,且光纤连接器的一对套圈配接于配对光纤连接器的第一端口及第二端口,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及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的该些闩锁夹组件配接于配对光纤连接器,第一连接套圈及第二连接套圈则对应配接于配对光纤连接器的一对端口,经由转接器光纤连接器及该配对光纤连接器之间建立极性反转连接。其中,本技术揭露一种实施态样,整合式反转极性部还包含一后引导结构及一前导引结构,后引导结构具有一第一后结构表面及一第二后结构表面,第一后结构表面及第二后结构表面同心地对应设置,且第一后结构表面及第二后结构表面位于第一端口及第二端口的一侧且偏离于第一端口及第二端口的中心,而前导引结构则具有一第一前结构表面及一第二前结构表面,第一前结构表面及第二前结构表面同心地对应设置,且第一前结构表面及第二前结构表面位于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的一侧且偏离于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的中心,其中,第一光纤绕设于第一前结构表面及第二后结构表面,第二光纤绕设于第二前结构表面及第一后结构表面,以固设第一光纤及第二光纤并防止扭曲及交缠。其中,本技术揭露一种实施态样,整合式反转极性部还包含一内固定结构及一近端固定结构,内固定结构临设于第一端口及第二端口,近端固定结构则整合于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且内固定结构固定设置以避免第一连接套圈及第二连接套圈发生滑动,近端固定结构固定设置以避免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及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发生滑动。其中,本技术揭露一种实施态样,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及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各自包含一颈部凸缘端,各颈部凸缘端对应固设于近端固定结构内。其中,本技术揭露一种实施态样,第一连接套圈及第二连接套圈各自包含一稳定部件,其固设于对应的第一连接套圈及第二连接套圈,各稳定部件包含一一体式套筒,一体式套筒具有一远端颈部及一套环,且套环套设于一体式套筒,各稳定部件对应固设于内固定结构内。其中,本技术揭露一种实施态样,内固定结构包含一第一固定部件及一第二固定部件,第一固定部件具有一第一阶梯结构,第一固定部件整合于第一本体并形成一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部件具有一第二阶梯结构,第二阶梯结构与第一阶梯结构对应设置,第二固定部件整合于该第二本体并形成一第二固定孔,其中,第一连接套圈及第二连接套圈分别对应于第二固定孔及第一固定孔并彼此固定接合,第一阶梯结构与稳定部件的一体式套筒及套环的对应表面彼此固定接合,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向极性互换转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n一壳体,包含:/n一整合式反转极性部,包含一第一本体及一第二本体,该第二本体固定地连接于该第一本体,该第一本体及该第二本体形成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且该整合式反转极性部包含一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及一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该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接合并固定于该第一开口且包含一第一光纤组件,该第一光纤组件包含一第一耦合套圈、一第一连接套圈及一第一光纤,且该第一光纤连接于该第一耦合套圈及该第一连接套圈之间,该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接合并固定于该第二开口且包含一第二光纤组件,该第二光纤组件包含一第二耦合套圈、一第二连接套圈及一第二光纤,且该第二光纤连接于该第二耦合套圈及该第二连接套圈之间;以及/n一接收部,具有一第一端口及一第二端口,该第一端口及该第二端口分别相反地配接一光纤连接器的一对连接套圈,该第一端口配接该第二连接套圈,该第二端口配接该第一连接套圈,以建立该第一端口及该第二连接套圈间的光学连接与建立该第二端口及该第一连接套圈间的光学连接,其中,该第一端口与该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对准并定位在同一侧,该第二端口与该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对准并定位在同一侧;/n当将该光纤连接器插入该转接器中并使该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及该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耦合到配接的一配对光纤连接器时,该光纤连接器的多个闩锁夹组件分别配接于该第一端口及该第二端口,且该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及该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的该些闩锁夹组件配接于该配对光纤连接器的多个端口,经由该转接器在该光纤连接器及该配对光纤连接器之间建立极性反转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114 US 16/741,7761.一种同向极性互换转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壳体,包含:
一整合式反转极性部,包含一第一本体及一第二本体,该第二本体固定地连接于该第一本体,该第一本体及该第二本体形成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且该整合式反转极性部包含一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及一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该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接合并固定于该第一开口且包含一第一光纤组件,该第一光纤组件包含一第一耦合套圈、一第一连接套圈及一第一光纤,且该第一光纤连接于该第一耦合套圈及该第一连接套圈之间,该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接合并固定于该第二开口且包含一第二光纤组件,该第二光纤组件包含一第二耦合套圈、一第二连接套圈及一第二光纤,且该第二光纤连接于该第二耦合套圈及该第二连接套圈之间;以及
一接收部,具有一第一端口及一第二端口,该第一端口及该第二端口分别相反地配接一光纤连接器的一对连接套圈,该第一端口配接该第二连接套圈,该第二端口配接该第一连接套圈,以建立该第一端口及该第二连接套圈间的光学连接与建立该第二端口及该第一连接套圈间的光学连接,其中,该第一端口与该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对准并定位在同一侧,该第二端口与该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对准并定位在同一侧;
当将该光纤连接器插入该转接器中并使该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及该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耦合到配接的一配对光纤连接器时,该光纤连接器的多个闩锁夹组件分别配接于该第一端口及该第二端口,且该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及该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的该些闩锁夹组件配接于该配对光纤连接器的多个端口,经由该转接器在该光纤连接器及该配对光纤连接器之间建立极性反转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向极性互换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整合式反转极性部还包含:
一后引导结构,具有一第一后结构表面及一第二后结构表面,该第一后结构表面及该第二后结构表面同心地对应设置,且该第一后结构表面及该第二后结构表面位于该第一端口及该第二端口的一侧且偏离于该第一端口及该第二端口的中心;以及
一前导引结构,有一第一前结构表面及一第二前结构表面,该第一前结构表面及该第二前结构表面同心地对应设置,且该第一前结构表面及该第二前结构表面位于该第一开口及该第二开口的一侧且偏离于该第一开口及该第二开口的中心;
其中,该第一光纤绕设于该第一前结构表面及该第二后结构表面,该第二光纤绕设于该第二前结构表面及该第一后结构表面,以固设该第一光纤及该第二光纤并防止扭曲及交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向极性互换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整合式反转极性部还包含:
一内固定结构,临设于该第一端口及该第二端口;以及
一近端固定结构,整合于该第一开口及该第二开口;
其中,该内固定结构固定设置以避免该第一连接套圈及该第二连接套圈发生滑动,该近端固定结构固定设置以避免该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及该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发生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向极性互换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及该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各自包含一颈部凸缘端,各该颈部凸缘端对应固设于该近端固定结构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向极性互换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套圈及该第二连接套圈各自包含一稳定部件,固设于对应的该第一连接套圈及该第二连接套圈,各该稳定部件包含一一体式套筒,该一体式套筒具有一远端颈部及一套环,且该套环套设于该一体式套筒,各该稳定部件对应固设于该内固定结构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向极性互换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内固定结构包含:
一第一固定部件,具有一第一阶梯结构,该第一固定部件整合于该第一本体并形成一第一固定孔;以及
一第二固定部件,具有一第二阶梯结构,该第二阶梯结构与该第一阶梯结构对应设置,该第二固定部件整合于该第二本体并形成一第二固定孔;
其中,该第一连接套圈及该第二连接套圈分别对应于该第二固定孔及该第一固定孔并彼此固定接合,且该第一阶梯结构与该稳定部件的该一体式套筒及该套环的对应表面彼此固定接合,该第二阶梯结构与该稳定部件的该一体式套筒及该套环的相对表面彼此固定接合,并与该第一阶梯结构相对设置,以防止该稳定部件沿着该套环自该远端颈部的一侧发生x、y及z轴的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同向极性互换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套环的各对应表面及各相对表面均是平坦表面,且该套环的各对应表面对齐设置于该第一阶梯结构的一下阶梯的一部分,该套环的各相对表面则对齐设置于该第二阶梯结构的一下阶梯的一部分,且该第一阶梯结构及该第二阶梯结构的深度等于自该一体式套筒到该套环的对应表面的厚度,该第一阶梯结构及该第二阶梯结构的厚度等于自该一体式套筒到该套环的相对表面的厚度,以避免该稳定部件发生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向极性互换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套圈及该第二连接套圈还分别包含一定位套筒,各该定位套筒固设于该稳定部件并与该远端颈部相对设置,各该定位套筒的长度大于自该稳定部件伸出的各该连接套圈的长度,使各该连接套圈部分地露出于对应的各该定位套筒,且各该定位套筒相应地滑设于该第一端口及该第二端口中的一内挡件,以固定该光纤连接器的该些光纤并使该些光纤对应地对准于该第二连接套圈及该第一连接套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向极性互换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同向极性互换转接器还包含一识别标签,设置于该同向极性互换转接器的至少一可见外表面上,该可见外表面是设置有可移除触发机构的一侧,且该识别标签包含二字母A、二字母B及二类X极性反转标签,其中一该字母B与该第一端口对准,另一该字母B则与该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对准,其中一该字母A与该第二个端口对准,另一该字母A则与该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对准,各该类X极性反转标签分别设置于对应的该字母A及该字母B之间,且各该类X极性反转标签与该第一端口及该第二端口对齐,该字母A及该字母B则分别与该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及该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对齐。


10.一种光纤转接器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思铭
申请(专利权)人:光红建圣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