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1789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包括一插芯组件、一连接件,及一外壳。该插芯组件包括一本体、一套管,及一限位件。该本体具有一头段、一尾段,及一位于该头段及该尾段之间的凹部。该凹部的直径小于该尾段的直径。该套管套设于该本体并具有一第一结合部。该限位件设置于该本体的该凹部。该限位件与该本体的该头段相配合,以限制该套管轴向脱离该本体。该连接件套设于该插芯组件并包括一第二结合部。该第二结合部与该套管的该第一结合部彼此结合,以使该连接件固定于该插芯组件。该外壳能拆卸地设置于该连接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纤连接器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组装简便无需采用熔接技术的光纤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光纤到户(FiberToTheHome,简称FTTH)的布线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通常采用熔接技术,即先将每户的光纤接头和入户光缆用光纤熔接机在分纤盒内进行熔接,接着再将入户光缆以气吹工法(BlowingMethod)或拉动工法(PullingMethod)送到每一住户家,而在每住户家也需再进行一次现场熔接。同时,多次熔接的操作,增加了整体链路的插入损耗(insertingloss),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使用者端网络故障。故能理解,使用上述熔接技术不仅需购买专用的光纤熔接设备,还对施工人员本身的技术要求高,整体而言现有技术存有施工过程繁琐、需购入专用设备及人力专业技术要求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可改善先前技术中至少一缺点的光纤连接器。本技术光纤连接器包括一插芯组件、一连接件,及一外壳。该插芯组件包括一本体、一套管,及一限位件。该本体具有一头段、一尾段,及一位于该头段及该尾段之间的凹部。该凹部的直径小于该尾段的直径。该套管套设于该本体并具有一第一结合部。该限位件设置于该本体的该凹部。该限位件与该本体的该头段相配合,以限制该套管轴向脱离该本体。该连接件套设于该插芯组件并包括一第二结合部。该第二结合部与该套管的该第一结合部彼此结合,以使该连接件固定于该插芯组件。该外壳能拆卸地设置于该连接件。本技术的功效在于:将与光缆接合的该插芯组件,通过气吹工法送至用户端的组装现场后,仅需将该插芯组件、该连接件及该外壳三者组装在一起后便可直接使用,故可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现场熔接的繁琐问题,且能同时减少一次熔接导致的插入损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光纤连接器的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光纤连接器的一实施例的一插芯组件的一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光纤连接器的一实施例的该插芯组件的一立体组合图;及图4为本技术光纤连接器的一实施例的一局部组装剖视图,说明该插芯组件与一连接件及一外壳彼此组合在一起;符号说明:1、插芯组件,11、本体,111、头段,112、尾段,113、凹部,114、锥部,12、弹性元件,13、套管,131、大径段,132、小径段,133、第一结合部,14、限位件,2、连接件,21、第一围绕壁,22、第二围绕壁,23、第二结合部,233、斜面,24、卡榫,3、外壳,31、壳体,32、卡孔,4、防尘帽,5、光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阅图1和图4,本技术光纤连接器的一实施例,包含一插芯组件1、一连接件2、一外壳3,及一防尘帽4。参阅图2和图3,该插芯组件1包括一本体11、一弹性元件12、一套管13,及一限位件14。该本体11具有一头段111、一尾段112,及一位于该头段111及该尾段112之间的凹部113。该本体11的该头段111具有一锥部114,该锥部114外径朝远离该尾段112的方向渐缩。该凹部113的直径小于该尾段112的直径。较佳地,该本体11的该尾段112内径为1.2毫米,因此可以埋入外径小于1.2毫米的气吹光缆5(如图3所示),更进一步而言,本技术的理念在于可搭配外径较小的光缆,而目前常见外径较小的光缆约为1.2毫米,因此,上述内径大小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参阅图3和图4,该弹性元件12套设于该本体11。该弹性元件12位于该本体11的该头段111与该套管13之间。该套管13套设于该本体11。该套管13具有一大径段131、一小径段132,及一第一结合部133。该大径段131的内径大于该小径段132的内径,该套管13的该大径段131供该弹性元件12部分容设。在本实施例中,该套管13的该第一结合部133为凹槽且位于该小径段132,该第一结合部133是自该套管13的外表面径向向内凹设形成。补充说明,在实际使用上,该套管13能为金属材质。该限位件14设置于该本体11的该凹部113。在本实施例中,该限位件14呈C型,并能拆卸地夹设于该本体11的该凹部113。该限位件14与该本体11的该头段111相配合,以限制该套管13轴向脱离该本体11。参阅图1和图4,该连接件2套设于该插芯组件1。该连接件2包括一第一围绕壁21、一连接该第一围绕壁21的第二围绕壁22、二形成于该第一围绕壁21的第二结合部23,及二形成于该第二围绕壁22外周面并相对设置的卡榫24。每一该第二结合部23位于该第一围绕壁21的一端上。该第二结合部23与该套管13的该第一结合部133彼此结合,以使该连接件2固定于该插芯组件1。在本实施例中,每一该第二结合部23为凸块,且具有一斜面233。然而,第二结合部可为摆壁的型态,本技术并不限制第二结合部的态样,只要第二结合部可与套管的第一结合部彼此结合,以达到使连接件得以固定于插芯组件即可。值得一提,该连接件2的第二结合部23数量也可以只有一个,如此,也能防止该连接件2相对于该插芯组件1轴向移动,因此也能达到将该连接件2固定于该插芯组件1的目的。该外壳3能拆卸地设置于该连接件2。该外壳3包括一壳体31,及二形成于该壳体31的卡孔32,该外壳3的该等卡孔32分别供该连接件2的该等卡榫24卡设于内。该防尘帽4能拆卸地套设于该本体11的该头段111。值得一提,该连接件2的卡榫24数量也可以为一个,该外壳3的卡孔32数量也可以为一个,如此,也能防止该外壳3相对该连接件2轴向移动,所以也能达到将该外壳3固定于该连接件2的目的。参阅图1、图2和图4,本技术在组装上,首先,先将该弹性元件12与该套管13依次套设于该本体11,接着再将限位件14夹设于该本体11的该凹部113后,便能完成该插芯组件1的组装(如图3所示)。补充说明,在使用上可进一步将气吹光缆5埋设于该本体11的该尾段112。然后,再将该连接件2自该插芯组件1的该本体11的该头段111往该尾段112套设,此过程中,该连接件2的每一该第二结合部23因为具有该斜面233,因此能被导引而顺畅地经过该本体11的该锥部114及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n一插芯组件,包括:/n一本体,具有一头段、一尾段,及一位于该头段及该尾段之间的凹部,该凹部的直径小于该尾段的直径;/n一套管,套设于该本体,并具有一第一结合部;及/n一限位件,设置于该本体的该凹部,并与该本体的该头段相配合,以限制该套管轴向脱离该本体;/n一连接件,套设于该插芯组件,并包括一第二结合部,该第二结合部与该套管的该第一结合部彼此结合,以使该连接件固定于该插芯组件;及/n一外壳,能拆卸地设置于该连接件。/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204 TW 1092012401.一种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插芯组件,包括:
一本体,具有一头段、一尾段,及一位于该头段及该尾段之间的凹部,该凹部的直径小于该尾段的直径;
一套管,套设于该本体,并具有一第一结合部;及
一限位件,设置于该本体的该凹部,并与该本体的该头段相配合,以限制该套管轴向脱离该本体;
一连接件,套设于该插芯组件,并包括一第二结合部,该第二结合部与该套管的该第一结合部彼此结合,以使该连接件固定于该插芯组件;及
一外壳,能拆卸地设置于该连接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限位件呈C型,并能拆卸地夹设于该本体的该凹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套管的该第一结合部为凹槽,该连接件的该第二结合部为凸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件还包括一第一围绕壁,且该第二结合部形成于该第一围绕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思铭
申请(专利权)人:光红建圣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