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雾检漏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1695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烟雾检漏设备,其中,所述烟雾检漏设备包括壳体、加热件和内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壳体内部设置内壳,通过加热件和汽化后的油烟对内壳进行加热,使第二腔体的温度低于第一腔体的温度,同时使荧光油在合适的温度汽化,防止荧光油产生有毒物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雾检漏设备
本技术涉及检漏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烟雾检漏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的普及,伴随的汽车故障也日益增多,其中动力系统漏气会造成发动机出现缺火、怠速不稳或者混合气稀等症状,因此,汽修工作者通常需要使用烟雾检漏仪对管路进行漏气检测,而现有的烟雾检漏仪为了使油烟便于辨识,会在烟雾检漏仪内添加荧光油,但荧光油通过高温加热后,容易分解有毒气体,给汽修工作者带来潜在生命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烟雾检漏设备,旨在解决烟雾检漏仪内的荧光油通过高温加热后,容易分解有毒气体,给汽修工作者带来潜在生命威胁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烟雾检漏设备,所述烟雾检漏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储存有液体油;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并部分延伸至所述腔体的内部;内壳,所述内壳设置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加热件的一端上,所述内壳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内壳的内部形成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内存储有荧光油,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二腔体还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其中,所述液体油被所述加热件加热形成高温油烟,所述油烟加热所述内壳,以使所述荧光油汽化成荧光烟雾,所述油烟部分进入所述第二腔体内,与所述荧光烟雾混合后输出至壳体的外部。优选地,所述烟雾检漏设备包括:套筒,所述套筒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套筒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加热件上,所述套筒远离所述内壳的一侧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进油通道,所述套筒朝向所述内壳的一端开口,所述套筒的内周壁与所述加热件的表面之间形成有汽化间隙,所述进油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汽化间隙和所述第一腔体连通;其中,所述液体油通过所述进油通道进入所述汽化间隙内,所述液体油在所述汽化间隙内被加热形成油烟,并通过所述汽化间隙输出至所述内壳的表面上。优选地,所述内壳朝向所述加热件的一端设置有导热孔,所述烟雾检漏设备包括:导热件,所述导热件设置于所述导热孔内,并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二腔体内。优选地,所述套筒朝向所述内壳的一端高于所述加热件朝向所述内壳的一端。优选地,所述内壳的周壁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烟雾检漏设备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连接孔上,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朝向所述加热件延伸设置,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优选地,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出气孔和进油孔,所述出气孔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进油孔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形成有所述第一腔体,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加热孔;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加热孔内,所述连接件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加热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套筒朝向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插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套筒朝向所述连接件一侧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形成所述进油通道。优选地,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上环形设置有加热凸起,所述套筒朝向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加热凸起抵接,所述套筒朝向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与所述加热凸起之间形成有加热间隙,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加热间隙连通形成所述进油通道。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进气孔,所述加热件呈圆柱形结构,所述加热件包括:第一加热部,所述第一加热部设置于所述套筒内,所述加热凸起套设于所述第一加热部远离所述套筒的一侧上,所述加热凸起的周壁与所述第一加热部的周壁之间形成有第一气流间隙;第二加热部,所述第二加热部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二加热部的周壁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之间形成有第二气流间隙,所述第一气流间隙与所述第二气流间隙连通,所述第二气流间隙与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进气孔外接气源。本技术通过在壳体内部设置内壳,通过加热件和汽化后的油烟对内壳进行加热,使第二腔体的温度低于第一腔体的温度,同时使荧光油在合适的温度汽化,防止荧光油产生有毒物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烟雾检漏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Q-Q的截面图;图4为图3中L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烟雾检漏设备一实施例内壳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烟雾检漏设备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烟雾检漏设备10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该所述烟雾检漏设备100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形成有第一腔体A1,所述第一腔体A1内储存有液体油;加热件20,所述加热件20设置于所述壳体10上,并部分延伸至所述腔体的内部;内壳30,所述内壳30设置于所述壳体10远离所述加热件20的一端上,所述内壳30位于所述第一腔体A1内,所述内壳30的内部形成有第二腔体A2,所述第二腔体A2内存储有荧光油,所述第一腔体A1和第二腔体A2连通,所述第二腔体A2还与所述壳体10的外部连通;其中,所述液体油被所述加热件20加热形成高温油烟,所述油烟加热所述内壳30,以使所述荧光油汽化成荧光烟雾,所述油烟部分进入所述第二腔体A2内,与所述荧光烟雾混合后输出至壳体10的外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维修工人检查汽车管路(例如油管等)是否泄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烟雾检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检漏设备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储存有液体油;/n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并部分延伸至所述腔体的内部;/n内壳,所述内壳设置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加热件的一端上,所述内壳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内壳的内部形成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内存储有荧光油,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二腔体还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n其中,所述液体油被所述加热件加热形成高温油烟,所述油烟加热所述内壳,以使所述荧光油汽化成荧光烟雾,所述油烟部分进入所述第二腔体内,与所述荧光烟雾混合后输出至壳体的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雾检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检漏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储存有液体油;
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并部分延伸至所述腔体的内部;
内壳,所述内壳设置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加热件的一端上,所述内壳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内壳的内部形成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内存储有荧光油,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二腔体还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
其中,所述液体油被所述加热件加热形成高温油烟,所述油烟加热所述内壳,以使所述荧光油汽化成荧光烟雾,所述油烟部分进入所述第二腔体内,与所述荧光烟雾混合后输出至壳体的外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雾检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检漏设备包括:
套筒,所述套筒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套筒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加热件上,所述套筒远离所述内壳的一侧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进油通道,所述套筒朝向所述内壳的一端开口,所述套筒的内周壁与所述加热件的表面之间形成有汽化间隙,所述进油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汽化间隙和所述第一腔体连通;
其中,所述液体油通过所述进油通道进入所述汽化间隙内,所述液体油在所述汽化间隙内被加热形成油烟,并通过所述汽化间隙输出至所述内壳的表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雾检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朝向所述加热件的一端设置有导热孔,所述烟雾检漏设备包括:
导热件,所述导热件设置于所述导热孔内,并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二腔体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雾检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的直径小于所述开口的直径,所述导热件朝向所述加热件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开口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烟雾检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朝向所述内壳的一端高于所述加热件朝向所述内壳的一端。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昌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和创智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