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变控温的汽轮机预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1295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相变控温的汽轮机预热装置,包括,汽轮机单元,所述汽轮机单元包括汽轮机外缸和汽轮机内缸,所述汽轮机外缸和所述汽轮机内缸依次连接;预热单元,所述预热单元设置于所述汽轮机外缸内表面和所述汽轮机内缸外表面;所述汽轮机外缸和所述汽轮机内缸与所述预热单元可拆卸式连接;所述预热单元包括导热层、相变材料和隔离外壳,所述相变材料位于所述导热层和所述隔离外壳之间;所述导热层与所述汽轮机外缸内表面和所述汽轮机内缸外表面相连接;所述隔离外壳将所述相变材料和所述导热层固定在所述汽轮机外缸内表面上和所述汽轮机内缸外表面上。解决了汽轮机停机后再次启动时,汽轮机升温缓慢和动叶转速提升缓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相变控温的汽轮机预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轮机
,尤其涉及一种相变控温的汽轮机预热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汽轮机的启动来说,汽轮机通流部分热应力的控制是十分关键的一环,就是要保证设备所具有的热应力能够始终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而这也正是汽轮机保证运行稳定性的一项重要因素,即使汽轮机在升速、冲转、并网等过程中能够一直保持良好的热应力,以此使机组在运行中受到的损耗能够降至最低。而要想对该目标进行良好的实现,就需要对机组在停机、启动以及负荷变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度变化进行较好的控制,因为当温度变化速率过大时,会由转子产生较大的温度梯度,并随之产生大量的热应力,即大容量机组的热应力控制归结到底也就是汽轮机转子的热应力控制。由此,目前在确保机组热应力处于安全水平的前提下,想要减少启动时间,提高汽轮机整体效率,可以从保证汽轮机整体温度,保证在一个较好的温度点之上来缩短启动时间,提高效率。现今,汽轮机进气温度和压力更高,为缓解汽轮机缸体内外的巨大压力差,以及受热不均产生较大热应力,目前汽轮机高、中压缸均采用双层或多层缸提结构。内缸可以做成较薄的结构,外缸可采用稍差一些的钢材铸造,采用此结构可以减少优质耐高温钢材消耗,同时也减少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现有相变控温的汽轮机预热装置存在的汽轮机停机后再次启动时,汽轮机升温缓慢和动叶转速提升缓慢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因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相变控温的汽轮机预热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汽轮机单元,所述汽轮机单元包括汽轮机外缸和汽轮机内缸,所述汽轮机外缸和所述汽轮机内缸依次连接;预热单元,所述预热单元设置于所述汽轮机外缸内表面和所述汽轮机内缸外表面。作为本技术所述相变控温的汽轮机预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汽轮机外缸和所述汽轮机内缸与所述预热单元可拆卸式连接。作为本技术所述相变控温的汽轮机预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预热单元包括导热层、相变材料和隔离外壳,所述相变材料位于所述导热层和所述隔离外壳之间。作为本技术所述相变控温的汽轮机预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热层与所述汽轮机外缸内表面和所述汽轮机内缸外表面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所述相变控温的汽轮机预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隔离外壳将所述相变材料和所述导热层固定在所述汽轮机外缸内表面上和所述汽轮机内缸外表面上。作为本技术所述相变控温的汽轮机预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范围为380℃-600℃。作为本技术所述相变控温的汽轮机预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热层的导热系数不低于80W/(m·K)。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整体结构简单、安全高效和实用性强,通过设计具有夹层的汽轮机预热单元,当汽轮机正常运行时,高温高压蒸汽的热量将被汽轮机的缸体吸收并传递给预热单元吸收并储存,在汽轮机停机后再启动时,预热单元释放热量再传递给汽轮机,由此,从而可缩短汽轮机再启动的时间,提高整体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相变控温的汽轮机预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再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实施例1参照图1,提供了一种相变控温的汽轮机预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一种相变控温的汽轮机预热装置包括汽轮机单元100、汽轮机外缸101、汽轮机内缸102和预热单元200,具体的,汽轮机单元100可为预热单元200提供热能,汽轮机单元100包括汽轮机外缸101和汽轮机内缸102,汽轮机外缸101和汽轮机内缸102依次连接;为汽轮机进行预热的预热单元200,预热单元200设置于汽轮机外缸101内表面和汽轮机内缸102外表面;汽轮机外缸101和汽轮机内缸102与预热单元200可拆卸式连接,预热单元200通过法兰盘或者卡扣等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与汽轮机外缸101和汽轮机内缸102可拆卸式连接,可针对不同型号的汽轮机进行匹配不同型号的预热单元200,增强了装置的便利性和适用性。操作过程:当汽轮机正常运行时,从主蒸汽管道来的高温高压蒸汽推动汽轮机转子转动,同时会对汽轮机外缸101和汽轮机内缸102进行加热,最终到达一个稳定值。由于预热单元200与汽轮机外缸101内表面和汽轮机内缸102外表面均直接接触,汽轮机外缸1和汽轮机内缸2中的热量也会通过该途径传递给预热单元200,预热单元200在受热后达到相变温度值会融化并吸收保存相应的热量,在汽轮机正常运转期间以存储着热量的液态形式存在。在汽轮机短暂的停机期间,主蒸汽不再对汽轮机外缸101和汽轮机内缸102进行加热,此时它们的温度会下降,不利于汽轮机的再次启动。这时,预热单元200将其中存储的热量传递给汽轮机外缸101和汽轮机内缸1022,并使它们保持一定的温度。汽轮机再启动时,由于汽轮机外缸101和汽轮机内缸102温度稍有降低,单较未安装预热装置时要高出许多,此时的启动时间要减少许多。实施例2参照图1,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预热单元200包括导热层201、相变材料202和隔离外壳203,具体的,预热单元200包括导热层201、相变材料202和隔离外壳203,相变材料202位于导热层201和隔离外壳203之间;导热层201可将来自汽轮机外缸101和汽轮机内缸102的热能传递给相变材料202,其与汽轮机外缸101内表面和汽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相变控温的汽轮机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汽轮机单元(100),所述汽轮机单元(100)包括汽轮机外缸(101)和汽轮机内缸(102),所述汽轮机外缸(101)和所述汽轮机内缸(102)依次连接;/n预热单元(200),所述预热单元(200)设置于所述汽轮机外缸(101)内表面和所述汽轮机内缸(102)外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相变控温的汽轮机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汽轮机单元(100),所述汽轮机单元(100)包括汽轮机外缸(101)和汽轮机内缸(102),所述汽轮机外缸(101)和所述汽轮机内缸(102)依次连接;
预热单元(200),所述预热单元(200)设置于所述汽轮机外缸(101)内表面和所述汽轮机内缸(102)外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控温的汽轮机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机外缸(101)和所述汽轮机内缸(102)与所述预热单元(200)可拆卸式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变控温的汽轮机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单元(200)包括导热层(201)、相变材料(202)和隔离外壳(203),所述相变材料(202)位于所述导热层(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江王蕴云王鲁玉付在国翁培奋范进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力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