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主梁、预制次梁钢筋骨架的装配构造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1102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主梁、预制次梁钢筋骨架的装配构造节点,它包括主梁和次梁,所述主梁内置有主梁钢筋骨架,主梁设置有主次梁交接区域,主梁的主梁纵筋在主次梁交接区域断开并预埋在主梁钢筋骨架上,所述次梁内置有次梁钢筋骨架,所述次梁钢筋骨架包括次梁上部纵筋、次梁下部纵筋及箍筋,所述次梁下部纵筋上弯60度或45度,将次梁上部纵筋和次梁下部纵筋共同锚入主次梁交接区域内,并满足锚固要求,次梁钢筋安装就位后,将主梁纵筋移动至主次梁交接区域,主梁纵筋与主梁的箍筋通过绑扎或固定件固定在一起。提高施工质量,降低工作强度,缩短施工工期,推进钢筋安装走向工厂化、智能化,促进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主梁、预制次梁钢筋骨架的装配构造节点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预制主梁、预制次梁钢筋骨架的装配构造节点。
技术介绍
预制主梁的主梁钢筋骨架和预制次梁的次梁钢筋骨架采用斜插方式进行装配,实现主梁和次梁连接,但是采用上述装配方式,施工过程中,预制次梁的锚固段钢筋与预制主梁的纵筋在主次梁交接区域互相碰撞,造成次梁钢筋骨架难于安装,施工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梁和次梁装配简单、快捷的一种预制主梁、预制次梁钢筋骨架的装配构造节点。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预制主梁、预制次梁钢筋骨架的装配构造节点,包括主梁和次梁,所述主梁内置有主梁钢筋骨架,主梁设置有主次梁交接区域,主梁的主梁纵筋在主次梁交接区域断开并预埋在主梁钢筋骨架上,所述次梁内置有次梁钢筋骨架,所述次梁钢筋骨架包括次梁上部纵筋、次梁下部纵筋及箍筋,所述次梁下部纵筋上弯60度或45度,将次梁上部纵筋和次梁下部纵筋共同锚入主次梁交接区域内,并满足锚固要求,次梁钢筋安装就位后,将主梁纵筋移动至主次梁交接区域,主梁纵筋与主梁的箍筋通过绑扎或固定件固定在一起。所述主梁的主梁纵筋在主次梁交接区域断开,主梁的主梁纵筋移动至主次梁交接区域之外固定在主梁钢筋骨架上,避免安装时主梁纵筋与次梁上部纵筋和次梁下部纵筋碰撞,所述次梁下部纵筋上弯60度或45度,将次梁上部纵筋和次梁下部纵筋共同垂直锚入主次梁交接区域内并置于主梁钢筋骨架上,满足锚固要求,避免次梁锚固钢筋与主梁纵筋的碰撞,接着移回断开的主梁纵筋并与箍筋固定,即可完成主梁和次梁连接。方便预制钢筋笼现场安装,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施工质量,降低工作强度,缩短施工工期,推进钢筋安装走向工厂化、智能化,促进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而且,实现了采用预制主梁钢筋骨架和预制次梁钢筋骨架的便利安装,可以大大增加预制装配率,提高建筑领域的装配化施工程度,提高施工效率。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主梁为带腰筋的主梁。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主梁为带扭筋的主梁。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主梁的梁底标高与次梁的梁底标高一致。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次梁下部纵筋锚入主梁的上半部分。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次梁内置有连接钢筋,所述连接钢筋一端焊接在次梁下部纵筋上,连接钢筋另一端朝向次梁端部延伸并与次梁形成钢筋骨架。作为更具体的方案,主次梁交接区域,主梁的主梁纵筋预先断开,次梁安装就位后,将断开的主梁纵筋补足并与箍筋固定。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次梁的次梁锚固段按铰接设计,次梁上部纵筋锚固长度不小于0.35lab。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所述主梁的主梁纵筋在主次梁交接区域断开,主梁的主梁纵筋移动至主次梁交接区域之外固定在主梁钢筋骨架上,避免安装时主梁纵筋与次梁上部纵筋和次梁下部纵筋碰撞,所述次梁下部纵筋上弯60度或45度,将次梁上部纵筋和次梁下部纵筋共同垂直锚入主次梁交接区域内并置于主梁钢筋骨架上,满足锚固要求,避免次梁锚固钢筋与主梁纵筋的碰撞,接着移回断开的主梁纵筋并与箍筋固定,即可完成主梁和次梁连接。方便预制钢筋笼现场安装,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施工质量,降低工作强度,缩短施工工期,推进钢筋安装走向工厂化、智能化,促进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本技术,实现了采用预制主梁钢筋骨架和预制次梁钢筋骨架的便利安装,可以大大增加预制装配率,提高建筑领域的装配化施工程度,提高施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梁和次梁连接平面图(未安装状态)。图2为本技术的主梁和次梁连接平面图(安装状态)。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带腰筋的主梁和次梁连接侧视图(安装状态)。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高度与次梁高度相同的主梁和次梁连接侧视图(安装状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结合图1到图4所示,一种预制主梁1和预制次梁2的装配构造节点,包括带腰筋的主梁1和次梁2,所述主梁1内置有主梁纵筋3和主梁钢筋骨架4,主梁1设置有主次梁交接区域5,主梁1的主梁纵筋3在主次梁交接区域5断开并预埋在主梁钢筋骨架4上,所述次梁2内置有次梁钢筋骨架6,所述次梁钢筋骨架6包括次梁上部纵筋7、次梁下部纵筋8和箍筋10,所述箍筋10固定梁主梁纵筋7、次梁下部纵筋8形成次梁钢筋骨架6,所述次梁下部纵筋8上弯60度,将次梁上部纵筋7和次梁下部纵筋8共同锚入主次梁交接区域5内并置于主梁钢筋骨架4上,而且次梁下部纵筋锚入主梁的上半部分,满足锚固要求。所述次梁2内置有连接钢筋9,所述连接钢筋9一端焊接在焊接次梁下部纵筋8上,连接钢筋9另一端朝向次梁2端部延伸并焊接在次梁钢筋骨架6上。所述次梁上部纵筋7为带肋钢筋,次梁上部纵筋7的长度为12d,所述次梁下部纵筋8为光圆钢筋,次梁下部纵筋8的长度为15d。所述次梁2的次梁锚固段按铰接设计,锚固长度不小于0.35lab。实施例2,结合图4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实施例2的主梁1为高度与次梁2高度相同的主梁1。而且,本技术的主梁1也可以为带扭筋的主梁。本技术,所述主梁1的主梁纵筋3在主次梁交接区域5断开,主梁1的主梁纵筋3移动至主次梁交接区域5之外固定在主梁钢筋骨架4上,避免安装时主梁纵筋3与次梁上部纵筋7和次梁下部纵筋8碰撞,所述次梁下部纵筋8上弯60度,将次梁上部纵筋7和次梁下部纵筋8共同垂直锚入主次梁交接区域5内并置于主梁钢筋骨架4上,满足锚固要求,避免次梁锚固钢筋与主梁纵筋3的碰撞,接着移回断开的主梁纵筋3并与箍筋固定,即可完成主梁1和次梁2连接。方便预制钢筋笼现场安装,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施工质量,降低工作强度,缩短施工工期,推进钢筋安装走向工厂化、智能化,促进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再有,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次梁下部纵筋8也可以选择上弯45度。本技术,实现了采用预制主梁钢筋骨架4和预制次梁钢筋骨架6的便利安装,可以大大增加预制装配率,提高建筑领域的装配化施工程度,提高施工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主梁、预制次梁钢筋骨架的装配构造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和次梁,所述主梁内置有主梁钢筋骨架,主梁设置有主次梁交接区域,主梁的主梁纵筋在主次梁交接区域断开并预埋在主梁钢筋骨架上,所述次梁内置有次梁钢筋骨架,所述次梁钢筋骨架包括次梁上部纵筋、次梁下部纵筋及箍筋,所述次梁下部纵筋上弯60度或45度,将次梁上部纵筋和次梁下部纵筋共同锚入主次梁交接区域内,并满足锚固要求,次梁钢筋安装就位后,将主梁纵筋移动至主次梁交接区域,主梁纵筋与主梁的箍筋通过绑扎或固定件固定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主梁、预制次梁钢筋骨架的装配构造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和次梁,所述主梁内置有主梁钢筋骨架,主梁设置有主次梁交接区域,主梁的主梁纵筋在主次梁交接区域断开并预埋在主梁钢筋骨架上,所述次梁内置有次梁钢筋骨架,所述次梁钢筋骨架包括次梁上部纵筋、次梁下部纵筋及箍筋,所述次梁下部纵筋上弯60度或45度,将次梁上部纵筋和次梁下部纵筋共同锚入主次梁交接区域内,并满足锚固要求,次梁钢筋安装就位后,将主梁纵筋移动至主次梁交接区域,主梁纵筋与主梁的箍筋通过绑扎或固定件固定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制主梁、预制次梁钢筋骨架的装配构造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为带腰筋的主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制主梁、预制次梁钢筋骨架的装配构造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为带扭筋的主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制主梁、预制次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映丽冯杰何伟骥漆光宇石永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