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达多电机自适应同步消隙控制卡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1068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雷达多电机自适应同步消隙控制卡,其自适应消隙分配方法如下:将多个电机分为两组,第一组中所有电机合成的力矩为M1,第二组中所有电机合成的力矩为M2;轻负载时,设置力矩M1和力矩M2方向相反;重负载时,设置力矩M1和力矩M2方向相同;某一组电机中部分电机故障时,该组电机合成的力矩由正常工作的电机产生;某一组电机的全部电机均故障时,将另一组电机分为两组,并按照自适应消隙分配方法进行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雷达多电机自适应同步消隙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消除传动链齿隙对伺服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提高伺服系统跟踪带宽;采用自适应消隙冗余技术,解决多电机驱动消隙同步、冗余力矩分配问题,提高系统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雷达多电机自适应同步消隙控制卡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雷达伺服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雷达多电机自适应同步消隙控制卡及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大口径、大功率雷达阵面技术的发展,大型雷达传动链中存在齿隙非线性,要完成天线控制的高精度和快速的动态响应,因此必须在传动链上采取一定措施消除齿隙;一般采取力矩电机直驱、多电机偏置消隙系统这两种方式。多电机消隙一般采用双电机,而在负载特别重、双电机无法实现时会采用四电机同步消隙控制;通过电消隙控制可提高伺服传动系统的传动刚度,提高结构谐振频率,提升伺服系统的鲁棒性,在高精度测量雷达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需要一种能够实现多电机同步消隙的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雷达多电机自适应同步消隙控制卡及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内容如下:一种雷达多电机自适应同步消隙控制卡,包括自适应消隙分配模块,自适应消隙分配模块根据电机和驱动器的电流信息判断电机状态并进行消隙分配,自适应消隙分配模块的自适应消隙分配方法如下:电机工作在力矩模式,将多个电机分为两组,第一组中所有电机合成的力矩定为M1,第二组中所有电机合成的力矩定为M2;根据雷达负载和电机的情况对两组电机进行自适应控制,包括:在轻负载时,设置力矩M1和力矩M2方向相反;在重负载时,设置力矩M1和力矩M2方向相同;当某一组电机中部分电机故障时,该组电机合成的力矩由该组正常工作的电机产生;当某一组电机的全部电机均发生故障时,将另一组电机分为两组,并按照自适应消隙分配方法进行控制。进一步的,S2中每组中电机的力矩分配为:M=M1/m,其中,M为该组中每个电机分配的力矩,m为该组中正常工作的电机个数。进一步的,消隙控制卡还包括速度匹配模块、参数配置模块、电流采集模块和速度融合模块,所述速度匹配模块输出的速度经过速度融合模块校正后进入自适应消隙分配模块,自适应消隙分配模块还接收参数配置模块配置的参数、电流采集模块采集的电流,并根据接收的数据产生消隙力矩送至驱动器,再经由驱动器对应的电机驱动雷达天线座转台旋转。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接口模块和过程监控模块,控制接口模块接收外部控制信号并输入至速度匹配模块,过程监控模块监控消隙控制卡中的过程信息并传输至外部显示设备。进一步的,消隙控制卡分别针对雷达天线座的方位运动和俯仰运动过程进行消隙控制,方位运动和俯仰运动过程中的驱动器分别通过消隙控制卡中的现场总线进行速度和电流数据的传输以及消隙力矩的分配。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雷达多电机自适应同步消隙控制系统,包括上述雷达多电机自适应同步消隙控制卡,还包括主控模块,主控模块与消隙控制卡的控制接口相连。进一步的,还包括触摸屏,触摸屏通过过程监控模块与参数配置模块、自适应消隙分配模块、电流采集模块分别进行消隙控制卡中过程信息的数据交换。进一步的,消隙控制卡进行消隙控制的流程如下:S1,参数配置,通过外置的数字化参数配置采集端口进行参数设置并通过参数配置模块发送至自适应消隙分配模块;S2,控制接口处理,将控制接口通过现场总线与主控模块连接;S3,采集负载信息,通过电流采集模块采集方位转台和俯仰转台对应的多个电机和驱动器的电流信息;S4,根据负载信息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冗余消隙,若负载信息均正常,则无需进行冗余消隙;若负载信息存在异常,则需要进行冗余消隙,对正常工作的电机进行力矩的自适应分配。本专利技术的雷达多电机自适应同步消隙控制卡及系统,能够消除传动链齿隙对伺服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提高伺服系统跟踪带宽;采用自适应消隙冗余技术,解决多电机驱动消隙同步、冗余力矩分配,提高系统可靠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阐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雷达多电机自适应同步消隙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雷达多电机自适应同步消隙控制系统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雷达多电机自适应同步消隙控制卡,其控制方法如下:本实施例中以四电机为例,如图1所示,驱动器209~212与电机213~216一一对应,消隙控制卡通过驱动器控制对应电机;电机工作在力矩模式,将电机分为两组,如图1所示,电机213、电机214合成的力矩定为M1,电机215、电机216合成的力矩定为M2,根据负载的情况和电机的故障情况,分别进行如下控制:在轻负载时电机213、电机214和电机215、电机216的力矩方向相反(即M1、M2方向相反)起消隙作用;在重负载时电机213、电机214和电机215、电机216的力矩方向相同(即M1、M2方向相同)合作出力;当某一组电机中部分电机故障时,该组电机合成的力矩由该组正常工作的电机产生(如当驱动器209或电机213故障时,M1的力矩由驱动器210、电机214产生,对整个系统同样起到消隙的作用);当某一组电机的全部电机均发生故障时,将另一组电机分为两组,并按照自适应消隙分配方法进行控制(如当驱动器209、电机213中的至少一个故障并且驱动器210、电机214中至少一个故障时,M1的力矩自动分配由驱动器211、电机215产生,M2的力矩自动分配由驱动器212、电机216产生,完成自适应消隙力矩分配)。本实施例的消隙控制卡对雷达天线座的方位运动和俯仰运动过程进行消隙控制,方位运动中,消隙控制卡依次通过驱动器209~212、电机213~216与方位转台217相连控制其旋转;俯仰运动中;消隙控制卡依次通过驱动器225~228、电机229~232与俯仰转台233相连控制其旋转。俯仰过程中的消隙控制与方位控制中的相同,驱动器225~228与电机229~232一一对应,将电机229、电机230合成的力矩定为M1,电机231、电机232合成的力矩定为M2,轻负载时,M1和M2的方向相反,起消隙作用;重负载时,M1和M2方向相同合作出力;当驱动器225或电机229故障时,M1的力矩由驱动器226、电机230产生,对整个系统同样起到消隙的作用;当驱动器225、电机229中至少一个故障并且驱动器226、电机230中至少一个故障时,M1的力矩自动分配由驱动器227、电机231产生,M2的力矩分配由驱动器228、电机232产生,完成自适应消隙分配。本实施例优选的,自适应消隙分配模块的力矩分配如下:M+=M1/m,M-=M2/n,其中:M1为一组所有电机力矩之和,m为该组正常工作的电机个数,M+为该组每个电机分配的力矩;M2为另一组所有电机力矩之和,n为该组正常工作的电机个数,M-为该组每个电机分配的力矩。对于拥有其他个数的电机的雷达系统,其消隙控制方法仍然与上述方法相同,仅在每组中电机个数存在差别。当一组电机全部无故障时,可按照该分配模式分配;当一组或多组电机中部分电机故障时,剩余的电机仍然按照该分配模式分配力矩;当某一组的电机均发生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雷达多电机自适应同步消隙控制卡,其特征在于:包括自适应消隙分配模块,自适应消隙分配模块根据电机和驱动器的电流信息判断电机状态并进行消隙分配,/n自适应消隙分配模块的自适应消隙分配方法如下:/n电机工作在力矩模式,将多个电机分为两组,第一组中所有电机合成的力矩定为M1,第二组中所有电机合成的力矩定为M2;/n根据雷达负载和电机的情况对两组电机进行自适应控制,包括:/n在轻负载时,设置力矩M1和力矩M2方向相反;/n在重负载时,设置力矩M1和力矩M2方向相同;/n当某一组电机中部分电机故障时,该组电机合成的力矩由该组正常工作的电机产生;/n当某一组电机的全部电机均发生故障时,将另一组电机分为两组,并按照自适应消隙分配方法进行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雷达多电机自适应同步消隙控制卡,其特征在于:包括自适应消隙分配模块,自适应消隙分配模块根据电机和驱动器的电流信息判断电机状态并进行消隙分配,
自适应消隙分配模块的自适应消隙分配方法如下:
电机工作在力矩模式,将多个电机分为两组,第一组中所有电机合成的力矩定为M1,第二组中所有电机合成的力矩定为M2;
根据雷达负载和电机的情况对两组电机进行自适应控制,包括:
在轻负载时,设置力矩M1和力矩M2方向相反;
在重负载时,设置力矩M1和力矩M2方向相同;
当某一组电机中部分电机故障时,该组电机合成的力矩由该组正常工作的电机产生;
当某一组电机的全部电机均发生故障时,将另一组电机分为两组,并按照自适应消隙分配方法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多电机自适应同步消隙控制卡,其特征在于:S2中每组中电机的力矩分配为:M=M1/m,其中,M为该组中每个电机分配的力矩,m为该组中正常工作的电机个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多电机自适应同步消隙控制卡,其特征在于:消隙控制卡还包括速度匹配模块、参数配置模块、电流采集模块和速度融合模块,所述速度匹配模块输出的速度经过速度融合模块校正后进入自适应消隙分配模块,自适应消隙分配模块还接收参数配置模块配置的参数、电流采集模块采集的电流,并根据接收的数据产生消隙力矩送至驱动器,再经由驱动器对应的电机驱动雷达天线座转台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雷达多电机自适应同步消隙控制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接口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诚张柏林高嵩张启杰钱程梁桂林冯玥王承若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