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祖权专利>正文

建筑物拼装框架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1046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框架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建筑物拼装框架构件,包括底板,底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柱,固定柱内部的上方开设有方槽,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槽,卡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卡柱,卡柱的上端设置有直柱,直柱右侧的表面设置有用来支撑加固的支撑机构,通过卡槽配合卡柱对直柱的位置进行限位,使直柱可以水平的在底板的上表面进行移动,随后再通过移动直柱与固定柱之间的距离进行而可以调控框架的宽度,通过方柱将固定柱的上方进行固定,且固定柱的下方和直柱的下方通过底板进行同步连接,进而使固定柱与直柱同步固定的更加稳定,且同时通过快速调控框架的厚度,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物拼装框架构件
本技术涉及建筑物框架的
,具体为建筑物拼装框架构件。
技术介绍
框架建筑是指由框架、墙板、楼板组成的建筑,它的基本特征是由柱、梁和楼板承重,墙板仅作为围护和分隔空间的构件,目前多数用于墙边的建筑框架均为需要通过支架定位后在经由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而这种方式进行框架的搭建过于繁琐,且不能快速的调控墙边框架的厚度,因此不便于工作人员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建筑物拼装框架构件,具备使固定柱与直柱同步固定的更加稳定,且同时通过快速调控框架的厚度,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使用等优点,解决了目前多数用于墙边的建筑框架均为需要通过支架定位后在经由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而这种方式进行框架的搭建过于繁琐,且不能快速的调控墙边框架的厚度,因此不便于工作人员的使用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使固定柱与直柱同步固定的更加稳定,且同时通过快速调控框架的厚度,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使用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建筑物拼装框架构件,包括底板,底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柱,且固定柱的位置位于底板上表面的最左侧,固定柱内部的上方开设有方槽,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槽,卡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卡柱,卡柱的上端设置有直柱,直柱右侧的表面设置有用来支撑加固的支撑机构。优选的,所述卡槽包括有横槽与竖槽,横槽开设在底板右端的表面,横槽内部的上下两壁均开设有竖槽,且两个竖槽呈对称设置,上方竖槽的内部与底板的上表面相连通,且横槽与竖槽形成十字形,卡槽的形状大小与卡柱的形状大小设置为一致。优选的,所述直柱内部的上方开设有通槽,通槽的内部与直柱外部的两侧相连通,通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方柱,且方柱左端表面的形状大小与方槽内部的形状大小相同,方柱的右端固定安装有挡板,且挡板的宽度为方柱的两倍。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有空槽,空槽开设在直柱右侧的表面上,且空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动柱,转动柱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远离转动柱的一端与底板的上表面相贴合,两个支撑板的位置分别位于直柱外部的两侧。优选的,所述空槽包括有U形槽和限位槽,U形槽开设在直柱右侧的表面上,U形槽内最底侧的上壁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的内部与U形槽的内部相连通,转动柱活动连接在限位槽的内部。(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建筑物拼装框架构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建筑物拼装框架构件,通过将底板与固定柱形成的直角放置在需要进行框架支撑的墙边上,随后将卡柱对准卡槽的位置卡接进入,随后通过卡槽配合卡柱对直柱的位置进行限位,使直柱可以水平的在底板的上表面进行移动,随后再通过移动直柱与固定柱之间的距离进行而可以调控框架的宽度,随后通过将方柱在通槽的内部向左侧进行移动,随后再将方柱移动进入方槽的内部,此时通过方柱将固定柱的上方进行固定,且固定柱的下方和直柱的下方通过底板进行同步连接,进而使固定柱与直柱同步固定的更加稳定,且同时通过快速调控框架的厚度,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使用。2、该建筑物拼装框架构件,通过设置转动柱与空槽配合两个支撑板,转动柱通过空槽的进入直柱的内部,随后再将转动柱移动至限位槽的内部,在将支撑板远离限位槽的一端固定在底板的上表面上,此时转动柱与直柱形成三角支撑状,以此来对直柱进行支撑,提高本框架整体的承重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11卡槽、12卡柱、13直柱、14通槽、15固定柱、16方槽、17方柱、18挡板、2支撑机构、21空槽、22转动柱、23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建筑物拼装框架构件,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柱15,且固定柱15的位置位于底板1上表面的最左侧,固定柱15内部的上方开设有方槽16,底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槽11,卡槽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卡柱12,卡槽11包括有横槽与竖槽,横槽开设在底板1右端的表面,横槽内部的上下两壁均开设有竖槽,且两个竖槽呈对称设置,上方竖槽的内部与底板1的上表面相连通,且横槽与竖槽形成十字形,卡槽11的形状大小与卡柱12的形状大小设置为一致,卡柱12的上端设置有直柱13,直柱13内部的上方开设有通槽14,通槽14的内部与直柱13外部的两侧相连通,通槽1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方柱17,且方柱17左端表面的形状大小与方槽16内部的形状大小相同,方柱17的右端固定安装有挡板18,且挡板18的宽度为方柱17的两倍。直柱13右侧的表面设置有用来支撑加固的支撑机构2,支撑机构2包括有空槽21,空槽21开设在直柱13右侧的表面上,且空槽2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动柱22,转动柱2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3,且支撑板23远离转动柱22的一端与底板1的上表面相贴合,两个支撑板23的位置分别位于直柱13外部的两侧,空槽21包括有U形槽和限位槽,U形槽开设在直柱13右侧的表面上,U形槽内最底侧的上壁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的内部与U形槽的内部相连通,转动柱22活动连接在限位槽的内部。在使用时,第一步,通过将底板1与固定柱15形成的直角放置在需要进行框架支撑的墙边上,随后将卡柱12对准卡槽11的位置卡接进入,随后通过卡槽11配合卡柱12对直柱13的位置进行限位,使直柱13可以水平的在底板1的上表面进行移动,随后再通过移动直柱13与固定柱15之间的距离进行而可以调控框架的宽度,随后通过将方柱17在通槽14的内部向左侧进行移动,随后再将方柱17移动进入方槽16的内部,此时通过方柱17将固定柱15的上方进行固定,且固定柱15的下方和直柱13的下方通过底板1进行同步连接,进而使固定柱15与直柱13同步固定的更加稳定,且同时通过快速调控框架的厚度,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使用。第二步,转动柱22通过空槽21的进入直柱13的内部,随后再将转动柱22移动至限位槽的内部,在将支撑板23远离限位槽的一端固定在底板1的上表面上,此时转动柱22与直柱13形成三角支撑状,以此来对直柱13进行支撑,提高本框架整体的承重效果。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建筑物拼装框架构件,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柱(15),且固定柱(15)的位置位于底板(1)上表面的最左侧,固定柱(15)内部的上方开设有方槽(16),底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槽(11),卡槽(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卡柱(12),卡柱(12)的上端设置有直柱(13),直柱(13)右侧的表面设置有用来支撑加固的支撑机构(2)。/n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物拼装框架构件,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柱(15),且固定柱(15)的位置位于底板(1)上表面的最左侧,固定柱(15)内部的上方开设有方槽(16),底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槽(11),卡槽(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卡柱(12),卡柱(12)的上端设置有直柱(13),直柱(13)右侧的表面设置有用来支撑加固的支撑机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拼装框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11)包括有横槽与竖槽,横槽开设在底板(1)右端的表面,横槽内部的上下两壁均开设有竖槽,且两个竖槽呈对称设置,上方竖槽的内部与底板(1)的上表面相连通,且横槽与竖槽形成十字形,卡槽(11)的形状大小与卡柱(12)的形状大小设置为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拼装框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柱(13)内部的上方开设有通槽(14),通槽(14)的内部与直柱(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祖权
申请(专利权)人:黄祖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