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卞国荣专利>正文

一种变极化天线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0968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极化天线单元,其包括结构相同且彼此对称设置的第一振子和第二振子,所述第一振子和第二振子均为直角梯形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组合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两种天线单元,并按照九十度相位差布置可辐射圆极化波形,这个系统经相位控制也可发射椭圆极化电磁波信号和斜极化电磁波信号,通过机房里的天线切换开关就可与进行三种极化的任意变换,相较于传统的三套天线分开安装,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可以节省铁塔安装的空间资源;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直角梯形结构的振子并且将其正反交替布置,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振子在空间内的接触,还可以大大拓展带宽,使得天线的效果更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极化天线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广播电视发射天线
,特别是一种变极化天线单元。
技术介绍
在UHF频段广播电视发射天线的极化方式,通常有水平、垂直和圆极化,一副天线只能是这三种极化方式的一种,在现有的发射天线单元中,一个单元内只有一种极化方式,由于极化的方式考虑到天气、地形和时间段等等的因素,所要采用的极化方式也不同,因此,通常会在发射台上安装三种极化方式的单元板,不仅占用了发射塔上的安装空间资源,而且需要相对安装多个切换开关以备随时切换,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成本,同时对于工作人员来说也极为不便,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天线单元,集垂直、水平和圆极化三种方式一体的单元板,可随时切换极化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天线单元需要三种极化方式的单元板一并安装于发射塔上,浪费了大量的成本和资源,而且切换麻烦,非常不便利。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偶极子,其包括结构相同且彼此对称设置的第一振子和第二振子,所述第一振子和第二振子均为直角梯形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偶极子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振子和第二振子至少有一条对应的直角边互相平行。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辐射组件,其中:包括上述的偶极子,还包括第一辐射组件,其包括四个所述偶极子,分别为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垂直偶极子和第二垂直偶极子,以及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水平偶极子和第二水平偶极子,四个所述偶极子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垂直偶极子和第二垂直偶极子的锐角端与第一水平偶极子和第二水平偶极子的锐角端朝向相反。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辐射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水平偶极子和第二水平偶极子还包括第二导体管、支撑管和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导体管和支撑管内部连通,第二导体管的一个端面与支撑管的一个端面持平,所述第二压板与第一压板结构相同且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导体管和支撑管持平侧的端面;所述第一垂直偶极子和第二垂直偶极子还包括第一导体管、补偿管和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导体管和补偿管内部连通,第一导体管的两个端面和补偿管的两个端面相互持平,所述第一压板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导体管和补偿管同一端的端面。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辐射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垂直偶极子的第一振子设置于第一导体管上,第二振子设置于补偿管上并且第一振子和第二振子位于第一压板的两端,所述第二垂直偶极子与第一垂直偶极子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水平偶极子的第一振子设置于第二导体管上,第二振子设置于支撑管上并且第一振子和第二振子位于第一压板的两端,所述第二水平偶极子结构与第一水平偶极子相同。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变极化天线单元,其中:包括上述的变极化天线模块,还包括安装组件,包括单元板、第一馈线管、第二馈线管、第三馈线管、第四馈线管、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馈线管和第二馈线管结构相同并竖直对称设置于所述单元板上,所述第三馈线管和第四馈线管竖直方向平行并结构相同,设置于所述第一馈线管和第二馈线管之间,所述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结构相同且设置于所述第三馈线管同一侧的两端。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变极化天线单元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垂直偶极子的第一导体管和补偿管一端连接第一压板,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馈线管顶面,所述第二垂直偶极子的第一导体管和补偿管一端连接第一压板,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馈线管顶面,所述第一导体管分别与第一馈线管和第二馈线管内部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变极化天线单元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水平偶极子的第二导体管一端连接第二压板,另一端连接第三馈线管的顶面一端并与第三馈线管内部连通,第一水平偶极子的支撑管一端连接第二压板,另一端连接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二水平偶极子的第二导体管一端连接第二压板,另一端连接第三馈线管的顶面另一端并与第三馈线管内部连通,第二水平偶极子的支撑管一端连接第二压板,另一端连接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振子和第二振子在空间内与所述单元板垂直。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变极化天线单元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第二辐射组件,所述第二辐射组件与第一辐射组件结构相同并在竖直方向平行;所述第二辐射组件的第一水平偶极子和第二水平偶极子设置于所述第四馈线管上的顶面两端;所述第一馈线管顶面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辐射组件的第一垂直偶极子,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辐射组件的第一垂直偶极子,所述第二馈线管顶面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辐射组件的第二垂直偶极子,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辐射组件的第二垂直偶极子。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变极化天线单元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组件还包括馈线座,所述馈线座垂直设置于所述单元板的底面;所述包括馈线盘、连通管和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馈线管和第二馈线管,所述连通管和固定管垂直连接并且内部连通,所述馈线盘中心设置圆孔,所述连通管一端穿过圆孔并且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垂直极化、水平极化和圆极化三种单元模块集中设置在同一套天线单元中,而且三种极化方式在不同的天气、不同的地形和不同的情况下所采用的极化方式也不同,变化多端,分开极化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加大;同时通过馈线让水平振子与垂直振子相位相差90°使得天线发射出去的电磁波信号为圆极化。当然,这个系统经相位控制也可发射椭圆极化电磁波信号和斜极化电磁波信号,这样,通过机房里的天线切换开关就可与进行三种极化的任意变换,相较于传统的三套天线分开安装,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可以节省铁塔安装的空间资源;另外,本专利技术采用直角梯形结构的振子并且将其正反交替布置,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振子在空间内的接触,还可以大大拓展带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第一个实施例中的振子摆放安装图。图2为第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辐射组件结构图。图3为第二个实施例中的安装组件结构图。图4为第二个实施例中的第一辐射组件和第二辐射组件结构图。图5为第二个实施例中的馈线座与单元板的位置结构图。图6为第二个实施例中的天线单元整体结构组装图。图7为第二个实施例中的水平场波形图。图8为第二个实施例中的垂直场波形图。图9为第二个实施例中的发射塔上相邻安装的两个变极化天线单元辐射出的波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偶极子,其特征在于:/n包括结构相同且彼此对称设置的第一振子(A)和第二振子(B),所述第一振子(A)和第二振子(B)均为直角梯形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偶极子,其特征在于:
包括结构相同且彼此对称设置的第一振子(A)和第二振子(B),所述第一振子(A)和第二振子(B)均为直角梯形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偶极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子(A)和第二振子(B)至少有一条对应的直角边互相平行。


3.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2所述偶极子的辐射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辐射组件(100),其包括四个所述偶极子,分别为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垂直偶极子(101)和第二垂直偶极子(102),以及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水平偶极子(103)和第二水平偶极子(104),四个所述偶极子呈中心对称分布;
所述第一垂直偶极子(101)和第二垂直偶极子(102)的锐角端与第一水平偶极子(103)和第二水平偶极子(104)的锐角端朝向相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极化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偶极子(103)和第二水平偶极子(104)还包括第二导体管(103a)、支撑管(103b)和第二压板(103c),所述第二导体管(103a)和支撑管(103b)内部连通,第二导体管(103a)的一个端面与支撑管(103b)的一个端面持平,所述第二压板(103c)与第一压板(102c)结构相同且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导体管(103a)和支撑管(103b)持平侧的端面;
所述第一垂直偶极子(101)和第二垂直偶极子(102)还包括第一导体管(102a)、补偿管(102b)和第一压板(102c),所述第一导体管(102a)和补偿管(102b)内部连通,第一导体管(102a)的两个端面和补偿管(102b)的两个端面相互持平,所述第一压板(102c)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导体管(102a)和补偿管(102b)同一端的端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极化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垂直偶极子(101)的第一振子(A)设置于第一导体管(102a)上,第二振子(B)设置于补偿管(102b)上并且第一振子(A)和第二振子(B)位于第一压板(102c)的两端,所述第二垂直偶极子(102)与第一垂直偶极子(101)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水平偶极子(103)的第一振子(A)设置于第二导体管(103a)上,第二振子(B)设置于支撑管(103b)上并且第一振子(A)和第二振子(B)位于第一压板(102c)的两端,所述第二水平偶极子(104)结构与第一水平偶极子(103)相同。


6.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3~5所述辐射组件的变极化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组件(200),包括单元板(201)、第一馈线管(202)、第二馈线管(203)、第三馈线管(204)、第四馈线管(207)、第一支撑座(205)和第二支撑座(206);
所述第一馈线管(202)和第二馈线管(203)结构相同并竖直对称设置于所述单元板(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卞国荣王伟业
申请(专利权)人:卞国荣江苏宁光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