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合桥梁箱梁悬臂的人行道与管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09127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合桥梁箱梁悬臂的人行道与管廊结构,包括桥梁箱梁,桥梁箱梁两侧均设有箱梁挑臂,箱梁挑臂的上端面设有斜面和平面,斜面设置在桥梁箱梁和平面之间,平面的高度小于桥梁箱梁的高度;平面上远离斜面的一端设置有栏杆基础,桥梁箱梁靠近斜面的一端设置有路缘石,栏杆基础和路缘石之间搭设有人行道板,人行道板内开设有吊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合桥梁箱梁悬臂的人行道与管廊结构在箱梁挑臂上预留空间布置管线,在管线上盖设人行道板,充分的利用了箱梁挑臂内的空间,不仅给桥梁带来美观,还便于管线的安装维修施工作业,人行道板上开设吊槽,以打开人行道板进行检修,保证了检修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合桥梁箱梁悬臂的人行道与管廊结构
本技术涉及桥梁工程的
,尤其涉及一种桥梁箱梁悬臂的管廊结构。
技术介绍
城市的管线错综复杂,很多桥梁需要有管线过桥。在现有的桥梁工程中,管线过桥的处理方式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一般情况下,经常采用加宽桥面的措施,将管线放在人行道外侧或者将管线吊在桥梁的侧面或底面,这样既会增加桥梁面积,也不美观,造成资源浪费。若是将管线吊装在侧面或者底面,给管线的检测带来一定的困难,不利于检测人员的安全,存在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产生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结合桥梁箱梁悬臂的人行道与管廊结构,解决了现有的桥梁箱梁上过管线不方便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结合桥梁箱梁悬臂的人行道与管廊结构,包括桥梁箱梁,所述桥梁箱梁两侧均设有箱梁挑臂,所述箱梁挑臂整体长度方向与所述桥梁箱梁纵向保持一致,所述箱梁挑臂的上端面设有斜面和平面,所述斜面设置在所述桥梁箱梁和所述平面之间,所述平面的高度小于所述桥梁箱梁的高度;所述平面上远离所述斜面的一端设置有栏杆基础,所述桥梁箱梁靠近所述斜面的一端设置有路缘石,所述栏杆基础和所述路缘石之间搭设有人行道板,所述栏杆基础、所述路缘石、所述平面和所述人行道板之间围成管线通道,所述人行道板内开设有吊槽,所述吊槽的截面呈“┻”字型。上述的结合桥梁箱梁悬臂的人行道与管廊结构,其中,所述吊槽包括长条形通过孔和圆形卡槽,所述长条形通过孔位于所述圆形卡槽的正上方,所述长条形通过孔与所述圆形卡槽相连通。优选地,所述长条形通过孔的上端口贯穿所述人行道板的上表面。上述的结合桥梁箱梁悬臂的人行道与管廊结构,其中,所述人行道板内嵌入孔口加劲钢板,所述孔口加劲钢板位于所述圆形卡槽的正上方。上述的结合桥梁箱梁悬臂的人行道与管廊结构,其中,所述栏杆基础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槽口,所述路缘石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槽口,所述人行道板的两端分别卡设在所述第一槽口和所述第二槽口上。上述的结合桥梁箱梁悬臂的人行道与管廊结构,其中,所述管线通道整体长度方向与所述桥梁箱梁纵向保持一致。上述的结合桥梁箱梁悬臂的人行道与管廊结构,其中,所述管线通道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舱室分隔板,所述舱室分隔板将所述管线通道内分为左右两部分。上述的结合桥梁箱梁悬臂的人行道与管廊结构,其中,所述栏杆基础上设置有栏杆。上述的结合桥梁箱梁悬臂的人行道与管廊结构,其中,所述人行道板的高度大于所述桥梁箱梁的上表面的高度。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1)本技术的结合桥梁箱梁悬臂的人行道与管廊结构在箱梁挑臂上预留空间布置管线,在管线上盖设人行道板,充分的利用了箱梁挑臂内的空间,不仅给桥梁带来美观,还便于管线的安装维修施工作业。(2)本技术的结合桥梁箱梁悬臂的人行道与管廊结构的人行道板上嵌入吊槽,不会影响行人,检修时采用小型吊车起吊,就可以在人行道空间内进行检修,保证了检修人员的安全。(3)本技术的结合桥梁箱梁悬臂的人行道与管廊结构比传统管线过桥方式减少了桥梁宽度,节约了工程投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合桥梁箱梁悬臂的人行道与管廊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的人行道板的平面图;图4是本技术的人行道板的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的人行道板与吊槽的剖面图。附图中:1、桥梁箱梁;2、箱梁挑臂;21、斜面;22、平面;31、栏杆基础;311、第一槽口;32、路缘石;322、第二槽口;4、人行道板;5、吊槽;51、长条形通过孔;52、圆形卡槽;53、孔口加劲钢板;6、舱室分隔板;7、栏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是本技术的结合桥梁箱梁悬臂的人行道与管廊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的人行道板的平面图;图4是本技术的人行道板的剖面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合桥梁箱梁悬臂的人行道与管廊结构,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包括桥梁箱梁1,桥梁箱梁1的上表面铺设钢筋混凝土,再在钢筋混凝土上铺设沥青混凝土,桥梁箱梁1两侧均设有箱梁挑臂2,箱梁挑臂2整体长度方向与桥梁箱梁1纵向保持一致,每一箱梁挑臂2的上端面均设有斜面21和平面22,斜面21设置在桥梁箱梁1和平面22之间,斜面21自靠近桥梁箱梁1的一端至另一端向下倾斜,平面22的高度小于桥梁箱梁1的高度,预留出更大的空间用于布置管线。斜面21可根据管线布置和计算的需要加长或减短。其中,平面22上远离斜面21的一端设置有栏杆基础31,桥梁箱梁1靠近斜面21的一端设置有路缘石32,栏杆基础31和路缘石32之间搭设有人行道板4,栏杆基础31、路缘石32和人行道板4的整体长度方向与桥梁箱梁1纵向保持一致,栏杆基础31、路缘石32、平面22和人行道板4之间围成管线通道,管线通道内可以布置管线,比如供水管线、供电电缆、消防管线、通讯电缆及污水管线,管线封闭在人行道板4下方,不仅给桥梁带来美观,也减少了增加桥梁面积的投资,减少管线检修人员作业的危险性,为了检修时并与掀开人行道板4,在人行道板4内嵌入吊槽5,吊槽5的截面呈“┻”字型,吊槽5不突出于路面,不会影响行人,检修时采用小型吊车起吊,就可以在人行道空间内进行检修,保证了检修人员的安全。还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提及的方位词“远离”和“靠近”是以本技术的附图中零部件的相对位置为基准定义的,只是为了描述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此方位词的应用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不构成限制。图5是本技术的人行道板与吊槽的剖面图。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和图5所示,吊槽5包括长条形通过孔51和圆形卡槽52,所述长条形通过孔51位于所述圆形卡槽52的正上方,所述长条形通过孔与所述圆形卡槽52相连通,所述人行道板4内嵌入孔口加劲钢板53,所述孔口加劲钢板53位于所述圆形卡槽52的正上方,检修时采用小型吊车起吊,小型吊车的一字型吊具从长条形通过孔51伸入圆形卡槽52后,在圆形卡槽52内旋转九十度后,一字型吊具卡在孔口加劲钢板53上就可以起吊人行道板4。还有,请参阅图2所示,栏杆基础3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槽口311,路缘石32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槽口322,人行道板4的两端分别卡设在第一槽口311和第二槽口322上,人行道板4采用2m长的分段,保证人行道板4不会被人工掀开,可以采用小型吊车起吊。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请参阅图1所示,管线通道整体长度方向与桥梁箱梁1纵向保持一致,管线通道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合桥梁箱梁悬臂的人行道与管廊结构,包括桥梁箱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箱梁(1)两侧均设有箱梁挑臂(2),所述箱梁挑臂(2)整体长度方向与所述桥梁箱梁(1)纵向保持一致,所述箱梁挑臂(2)的上端面设有斜面(21)和平面(22),所述斜面(21)设置在所述桥梁箱梁(1)和所述平面(22)之间,所述平面(22)的高度小于所述桥梁箱梁(1)的高度;/n所述平面(22)上远离所述斜面(21)的一端设置有栏杆基础(31),所述桥梁箱梁(1)靠近所述斜面(21)的一端设置有路缘石(32),所述栏杆基础(31)和所述路缘石(32)之间搭设有人行道板(4),所述栏杆基础(31)、所述路缘石(32)、所述平面(22)和所述人行道板(4)之间围成管线通道,所述人行道板(4)内开设有吊槽(5),所述吊槽(5)的截面呈“┻”字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合桥梁箱梁悬臂的人行道与管廊结构,包括桥梁箱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箱梁(1)两侧均设有箱梁挑臂(2),所述箱梁挑臂(2)整体长度方向与所述桥梁箱梁(1)纵向保持一致,所述箱梁挑臂(2)的上端面设有斜面(21)和平面(22),所述斜面(21)设置在所述桥梁箱梁(1)和所述平面(22)之间,所述平面(22)的高度小于所述桥梁箱梁(1)的高度;
所述平面(22)上远离所述斜面(21)的一端设置有栏杆基础(31),所述桥梁箱梁(1)靠近所述斜面(21)的一端设置有路缘石(32),所述栏杆基础(31)和所述路缘石(32)之间搭设有人行道板(4),所述栏杆基础(31)、所述路缘石(32)、所述平面(22)和所述人行道板(4)之间围成管线通道,所述人行道板(4)内开设有吊槽(5),所述吊槽(5)的截面呈“┻”字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桥梁箱梁悬臂的人行道与管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槽(5)包括长条形通过孔(51)和圆形卡槽(52),所述长条形通过孔(51)位于所述圆形卡槽(52)的正上方,所述长条形通过孔与所述圆形卡槽(52)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合桥梁箱梁悬臂的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向平邓克洋葛亮瞿振华张歆瑜莫若瑜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