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单可焱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设计用沥青路面坑洼修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0894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建筑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建筑设计用沥青路面坑洼修补设备,包括车体,车体顶面右侧固定有箱体,内转动连接有转筒,转筒均匀固定有多根搅拌棒,转筒与搅拌棒连通,转筒的顶端转动连接有送风管,送风管的底端连通有加热器,加热器的左端连通有鼓风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通过加入转筒、搅拌棒和鼓风机,空气经加热器加热后进入送风管,从送风管进入转筒内,一部分热风直接沿转筒下移,另一部分热风在挡板的作用下进入搅拌棒内,最后热风从转筒底端流出,转筒及搅拌棒转动,使得箱体内的沥青均匀受热,有利于沥青的流动,便于下料;通过压平轮,有利于对修补后的路面予以压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设计用沥青路面坑洼修补设备
本技术涉及建筑设备
,具体为一种建筑设计用沥青路面坑洼修补设备。
技术介绍
由于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振动小、噪音低、耐磨、不扬尘易清洗的优点,越来越多的混凝土路面被沥青路面取代,但是沥青路面同时具有温度稳定性差、冬季易脆裂、夏季易软化、混合料空隙大、耐水性差、耐久性差的缺点,这使的长久使用的沥青路面,沥青道路在长时间的使用后,会受到车辆的负载,进而路面会出现坑槽。现有技术中的沥青路面坑洼修补设备大多是通过在箱体壁上加入加热块对搅拌箱内的沥青予以加热,使其更容易流动,但处于搅拌箱中间位置的沥青很难被及时加热,导致沥青受热不均匀,不利于沥青的下料。因此提出一种建筑设计用沥青路面坑洼修补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设计用沥青路面坑洼修补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设计用沥青路面坑洼修补设备,包括车体,所述车体顶面右侧固定有箱体,且车体顶面对应箱体底面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设计用沥青路面坑洼修补设备,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顶面右侧固定有箱体(3),且车体(1)顶面对应箱体(3)底面中心处的位置开设有通孔(2),所述箱体(3)顶壁连通有进料管(7),且箱体(3)底壁左侧连通带有电磁阀(21)的出料管(20),所述出料管(20)的底端贯穿车体(1),所述箱体(3)内转动连接有转筒(4),所述转筒(4)均匀固定有多根搅拌棒(5),所述搅拌棒(5)内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有挡板(6),所述转筒(4)与搅拌棒(5)连通,所述转筒(4)的底端伸出箱体(3)并位于通孔(2)内,且转筒(4)的顶端伸出箱体(3)并转动连接有送风管(11),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设计用沥青路面坑洼修补设备,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顶面右侧固定有箱体(3),且车体(1)顶面对应箱体(3)底面中心处的位置开设有通孔(2),所述箱体(3)顶壁连通有进料管(7),且箱体(3)底壁左侧连通带有电磁阀(21)的出料管(20),所述出料管(20)的底端贯穿车体(1),所述箱体(3)内转动连接有转筒(4),所述转筒(4)均匀固定有多根搅拌棒(5),所述搅拌棒(5)内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有挡板(6),所述转筒(4)与搅拌棒(5)连通,所述转筒(4)的底端伸出箱体(3)并位于通孔(2)内,且转筒(4)的顶端伸出箱体(3)并转动连接有送风管(11),所述送风管(11)的底端连通有加热器(12),所述加热器(12)的左端连通有鼓风机(14),所述箱体(3)顶面靠近转筒(4)的位置固定有电机(8),所述电机(8)与转筒(4)对应连接,所述车体(1)底面对应出料管(20)的左侧位置设置有压平轮(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设计用沥青路面坑洼修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8)的输出端固定有主动齿轮(9),所述转筒(4)对应主动齿轮(9)的位置固定有从动齿轮(10),所述主动齿轮(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可焱刘鹏
申请(专利权)人:单可焱刘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