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套翻面整理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前手模机构、翻面机构和后手模机构,翻面机构包括直线驱动机构一和直线轨道一,直线轨道一上滑动连接有翻面板,翻面板在前、后手模机构之间来回移动;后手模机构包括直线驱动机构二和后手模,直线驱动机构二用于将后手模推向前手模机构;优势在于:通过在前、后手模之间设置翻面机构,可以实现手套的自动化翻面,以替代手工操作;利用上下压板压住前后手模实现翻面后手套的脱模工序,简单方便,且脱模后的手套可以整齐的码放在下压板上,省去人工整理的时间;在下压板处设置用于将下压板伸出机架的气缸,可实现下压板的自动移出,方便操作人员拿取翻面完成的手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套翻面整理机
本技术涉及手套翻面用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套翻面整理机。
技术介绍
目前,除一体成型的橡胶手套无需缝合外,针织手套或者说带有弹性的手套,在加工制作过程中都采用针织或缝合技术,将衔接处针织或缝合在一起,为了手套的美观,手套均从反面针织或缝合,针织或缝合完后,再将手套翻转过来,使外表平整的那一面作为正面,针织或缝合处则隐藏在里面。目前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是人工翻面,用硬杆逐个的将每个手指头套倒成翻面,再整体整理,耗时间,耗力气,效率低。本申请的在先申请201720938587.X提出了一种翻手套机,以机器代替人工,但该设备经人工上料后,仍然需要人工进行翻面操作,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但效率仍然较低,且翻面后的手套需要人工整理,依旧费时费力,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套翻面整理机,以提高手套翻面的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手套翻面整理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前手模机构、翻面机构和后手模机构,所述翻面机构包括直线驱动机构一和直线轨道一,直线轨道一上滑动连接有与直线驱动机构一动力端固接的翻面板,翻面板在前、后手模机构之间来回移动;所述后手模机构包括直线驱动机构二和后手模,直线驱动机构二用于将后手模推向前手模机构。进一步的,所述前手模机构包括转动驱动机构,转动驱动机构的动力端固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均设有前手模。进一步的,所述直线驱动机构一为气缸。进一步的,所述直线驱动机构二为气缸。进一步的,所述转动驱动机构为伺服电机。进一步的,所述机架内设有脱模整理机构,脱模整理机构包括直线驱动机构三、直线驱动机构四、上压板和下压板,所述上、下压板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前、后手模机构之间的空间的上下两侧,直线驱动机构三用于带动上压板上下移动,直线驱动机构四用于带动下压板上下移动。进一步的,所述直线驱动机构三、四均包括竖向布置的丝杠和用于带动丝杠转动的电机,丝杠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直线驱动机构三的移动块与上压板固接,直线驱动机构四的移动块和下压板固接。进一步的,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四的移动块上固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设有沿机架前后方向伸缩的气缸,气缸的伸缩端与下压板固接。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直线轨道二,下压板上设有与直线轨道二相配合的直线滑槽。进一步的,机架靠前手模机构的一侧设有工作台。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通过在前、后手模之间设置翻面机构,可以实现手套的自动化翻面,以替代手工操作,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2.利用上下压板压住前后手模实现翻面后手套的脱模工序,简单方便,且脱模后的手套可以整齐的码放在下压板上,省去人工整理的时间;3.在下压板处设置用于将下压板伸出机架的气缸,当下压板处手套码放至一定量时,可实现下压板的自动移出,方便操作人员拿取翻面完成的手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的构造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示意图;图3为图1中前手模机构、脱模机构及后手模机构的构造示意图;图4为图1中翻面机构的构造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脱模整理机构中下压板处的构造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中手套翻面时的状态示意图;图7为图6的主视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中手套脱模时的状态示意图;图9为图8的主视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中下压板移出机架时的构造示意图;标号说明机架1,工作台2,转动驱动机构3,转盘4,前手模5,直线驱动机构一6,直线轨道一7,翻面板8,直线驱动机构二9,后手模10,丝杠11,移动块12,上压板13,下压板14,安装板15,气缸16,直线轨道二17,直线滑槽18,电机19,前手模机构20,后手模机构21,翻面机构22,一号位23,直线驱动机构三24,直线驱动机构四25,四号位26,脱模整理机构27。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手套翻面整理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有工作台2、前手模机构20、翻面机构22、后手模机构21及脱模整理机构27,工作台2位于前手模机构20的一侧,便于操作人员上料(在前手模5上套入未翻面的手套),操作员在前手模机构20上套入未翻面的手套,翻面机构22将前手模机构20上未翻面的手套推至后手模机构21上,完成手套的翻面,脱模整理机构27将后手模机构21上翻面完成的手套脱下并整齐的送出。如图3和4所示,前手模机构20包括转动驱动机构3,转动驱动机构3的动力端固接有转盘4,所述转盘4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均设有前手模5,转动驱动机构3采用伺服电机。翻面机构22包括直线驱动机构一6和直线轨道一7,本实施例中的直线驱动机构采用气缸。直线轨道一7上滑动连接有与直线驱动机构一6的伸缩端固接的翻面板8,翻面板8在前、后手模机构21之间来回移动。后手模机构21包括直线驱动机构二9和后手模10,本实施例中的直线驱动机构二9同样采用气缸,后手模10固接在直线驱动机构二9的伸缩端,直线驱动机构二9用于将后手模10推向前手模机构20。脱模整理机构27包括直线驱动机构三24、直线驱动机构四25、上压板13和下压板14,所述上、下压板14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前、后手模机构21之间的空间的上下两侧,直线驱动机构三24用于带动上压板13上下移动,直线驱动机构四25用于带动下压板14上下移动。本实施例中的直线驱动机构三24、四均包括竖向布置的丝杠11和用于带动丝杠11转动的电机19,丝杠11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块12,所述直线驱动机构三24的移动块12与上压板13固接,直线驱动机构四25的移动块12和下压板14固接。如图5所示,为方便操作人员拿取下压板14上的完成翻面工序的手套,本实施例直线驱动机构四25的移动块12上固接有安装板15,安装板15上设有沿机架1前后方向伸缩的气缸16,气缸16的伸缩端与下压板14固接,在气缸16的作用下,下压板14在前后方向上可伸出或缩进机架1。为保证下压板14移动的直线性和稳定性,安装板15上设有直线轨道二17,下压板14上设有与直线轨道二17相配合的直线滑槽18。本实施例的操作步骤如下所述:S1.上料工序(以下只描述一个前手模5的工作流程,以图1中的一号位23为前手模5的上料位,四号位26为前手模5的下料位):工作台2上堆放着未翻面的手套,操作人员在一号位23将未翻面的手套套在前手模5,前手模5在转盘4的作用下顺时针转动270°时进入四号位26;S2.翻面工序:此时直线驱动机构二9伸长,将后手模10向前手模5一侧推进,直至前后手模10的中指顶在一起,然后直线驱动机构一6伸长,带动翻面板8从前手模5侧向后手模10一侧滑动,滑动过程中,翻面板8将前手模5上的手套推入后手模10中,完成翻面,如图6和7所示;S3.脱模工序:直线驱动机构二9回缩一定距离,使得前后手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套翻面整理机,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机架上设有前手模机构、翻面机构和后手模机构,所述翻面机构包括直线驱动机构一和直线轨道一,直线轨道一上滑动连接有与直线驱动机构一动力端固接的翻面板,翻面板在前、后手模机构之间来回移动;所述后手模机构包括直线驱动机构二和后手模,直线驱动机构二用于将后手模推向前手模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套翻面整理机,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机架上设有前手模机构、翻面机构和后手模机构,所述翻面机构包括直线驱动机构一和直线轨道一,直线轨道一上滑动连接有与直线驱动机构一动力端固接的翻面板,翻面板在前、后手模机构之间来回移动;所述后手模机构包括直线驱动机构二和后手模,直线驱动机构二用于将后手模推向前手模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套翻面整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手模机构包括转动驱动机构,转动驱动机构的动力端固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均设有前手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套翻面整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驱动机构一为气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套翻面整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驱动机构二为气缸。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套翻面整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驱动机构为伺服电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套翻面整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内设有脱模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家地,郑钰栋,郑华军,夏文龙,李铭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裕康手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