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荧光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0803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荧光检测装置,包括内部放置有样本试管的基体和设置有光电检测系统的基座,所述基体与基座之间设置有控温系统,所述光电检测系统激发光模块和荧光检测模块,所述光电检测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基座上的往复式光纤扫描机构,所述基体设置在往复式光纤扫描机构一侧,所述往复式光纤扫描机构通过光纤与激发光模块和荧光检测模块连接。通过电机带动往复式光纤扫描机构往复运动,扫描检测试剂荧光,有利于提高激发光效率,获得更高的荧光灵敏度和荧光强度,提高荧光信噪比,提高模块温度均匀性,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荧光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荧光检测
,尤其是涉及一种荧光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分子生物技术,通过变性、复性和延伸,可在短时间内将靶DNA扩增数百万倍。实时荧光定量PCR是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通过标准曲线实现对未知模板浓度进行定量分析。现在农业、医疗等行业被诸多领域广泛应用。当前荧光检测装置对携带有待检测产物试管的检测方式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顶部检测和底部扫描。1)顶部检测,该荧光检测装置的主要结构包括设置有试管插接槽的金属模块,而金属模块底部是封闭的,激发和检测部件位于金属模块上方。这种方式优点是可以使用通用的制冷片或其他类型的加热片和散热器对试管进行温度控制;缺点是试管顶部不平,会有蒸发和结露,造成荧光重复性差。2)底部扫描,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基于底部扫描检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系统”,其公告号“CN101328503”,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装置成一整体的可插放若干试管的变温金属模块,半导体制冷器和散热器件,其特征是变温金属模块的试管插孔为贯通变温金属模块、半导体制冷器和散热器件的通孔,散热器件为热管散热器,热管延伸至整体结构外侧,延伸端连接散热翅片,光电检测器位于整体结构散热器件的底部,由电机驱动扫描,从试管的底部检测试剂荧光。这种方式优点是检测模块位置靠近试管储存试剂位置,荧光信号强,检测灵敏度高;缺点是模块上下会形成空气对流,影响金属模块稳定均匀性,制冷片或其他类型加热片和散热器需要打孔,造成通用尺寸制冷片或其他类型的加热片和散热器将不能采用,而且加工和安装难度加大,从而造成成本增加,还有试管底部一般都不平滑,也会造成信号采集的不稳定性。因此,上述问题需要一种新型荧光检测装置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以下几个问题:1、顶部检测型荧光检测装置距离待检测样本物质较远,容易受到管内蒸发、结露等现象干扰检测结果;2、底部扫描时荧光检测装置无法配合温控装置使用进而无法得到较为准确的检测结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荧光检测装置,通过基体安置携带待检测样本物质的试管,配合温控装置以及设置在试管下方的往复式光纤扫描机构对试管内的待检测样本物质进行侧边扫描,以此得到一致性较好且干扰较少的荧光强度信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荧光检测装置,包括内部放置有样本试管的基体和设置有光电检测系统的基座,所述光电检测系统包括激发光模块和荧光检测模块,所述光电检测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基座上的往复式光纤扫描机构,所述往复式光纤扫描机构设置在基体一侧,所述基体上对应光纤扫描机构一侧设置有检测孔,所述往复式光纤扫描机构通过光纤与激发光模块和荧光检测模块连接。所述激发光模块用于发射激发光,使得待检测样本物质内的荧光成分吸收光能并进入激发态,而所述荧光检测模块用于接收荧光信号,并转化为电信号,用于PCR定量数据分析。所述试管竖直安置在基体内部,当往复式光纤扫描机构对试管进行扫描时,试管内的样本因重力作用均匀贴附于试管侧壁,而平行于试管运动的往复式光纤扫描机构可对样本进行充分扫描,且依靠平滑的试管侧壁能够避免因试管本体形状而可能出现的检测误差和重复性,有效提高荧光检测的准确度。作为优选,所述基体与基座之间设置有控温装置,所述控温装置与基体和基座之间均设置有导热介质。所述控温装置用于对基体进行加热和制冷,通过调整样本物质的温度,加快样本的变性-复性过程,从而充分与荧光成分进行配对,以此达到PCR定量实验通过检测荧光信号强度而得到样本成分数据的实验目的;所述导热介质可在控温装置对样本试管进行加热时进行温度缓冲,而在冷却过程中亦可起到加快散热的效果。作为优选,所述控温装置底部设置有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上设置有若干散热片,所述散热模块与基座连接。所述散热模块用于辅助散失冗余热量。作为优选,所述往复式光纤扫描机构包括平行于基体设置的扫描轨道、电机和与电机连接的同步机构,所述同步机构上设置有信号交互头,所述信号交互头在扫描轨道上往复运动。所述往复式光纤扫描机构用于沿样本试管侧壁对其内部样本物质进行激发和检测,并将荧光信号通过光纤输出,所述信号交互头在电机驱动下通过皮带带动匀速运动在扫描轨道上,提高实验结果准确度。作为优选,所述基体内设置有安置槽,所述样本试管放置在安置槽内,所述安置槽平行于基座设置,所述检测孔设置在安置槽中部,所述检测孔的孔口朝向往复式光纤扫描机构可将光纤与检测孔的距离调节到最小,有利于提高激发光效率,获得更高的荧光灵敏度和荧光信号强度,提高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安置槽纵剖面为锥形结构,所述样本试管与安置槽插合连接。所述倒锥形结构的安置槽用于配合倒锥形试管,使得实验过程中试管与基体充分贴合,既能确保反应步骤的进行更加迅速高效,也能确保检测过程下光电检测系统能够对试管内样本进行充分扫描。作为优选,所述光纤为包括有分叉端和集束端的Y字型结构,所述集束端包括有激发部和接收部,所述分叉端包括与激发部连通的输入端和与接收部连通的输出端,所述激发光模块通过输入端与激发部连接,所述荧光检测模块通过输出端接收部与连接,所述光纤集束端设置在信号交互头上。所述Y型光纤的分叉端分别与激发光模块和荧光检测模块连接,而其集束端则与信号交互头连接,避免分离式光纤在限号交互头运动时互相缠绕造成隐患。所述激发部用于将激发光模块产生的激发光均匀照射于样本试管,相应的,所述接收部则可将激发后的荧光强度信号输入荧光检测模块并转换为电信号,进而完成实验数据的收集。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基体安置携带待检测样本物质的试管,电机带动往复式光纤扫描机构往复运动,扫描检测试剂荧光,有利于提高激发光效率,获得更高的荧光灵敏度和荧光强度,提高荧光信噪比,提高模块温度均匀性,降低成本;(2)试管内的样本因重力作用均匀贴附于试管侧壁,而平行于试管运动的往复式光纤扫描机构可对样本进行充分扫描,且依靠平滑的试管侧壁能够避免因试管本体形状而可能出现的扫描误差,有效提高荧光检测的准确度;(3)所述控温装置用于对样本试管进行加热和冷却,通过调整样本物质的温度,加快样本的变性-复性过程,从而充分与荧光成分进行配对,以此达到PCR定量实验通过检测荧光信号强度而得到样本成分数据的实验目的;(4)结构简单,通过电机驱动信号交互头运动使得装置操作便捷,且侧边式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较为准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图2为图1中基体的竖剖图。图3为图1中光纤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体,11、安置槽,12、检测孔,2、光电检测系统,21、激发光模块,22、荧光检测模块,3、基座,4、往复式光纤扫描机构,41、扫描轨道,42、电机,5、光纤,51、输入端,52、输出端,6、控温装置,61、导热介质,7、散热模块,71、散热片,8、信号交互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荧光检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内部放置有样本试管的基体(1)和设置有光电检测系统(2)的基座(3),所述光电检测系统(2)包括激发光模块(21)和荧光检测模块(22),所述光电检测系统(2)还包括设置在基座(3)上的往复式光纤扫描机构(4),所述往复式光纤扫描机构(4)设置在基体(1)一侧,所述基体上对应光纤扫描机构一侧设置有检测孔(12),所述往复式光纤扫描机构(4)通过光纤(5)与激发光模块(21)和荧光检测模块(2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荧光检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内部放置有样本试管的基体(1)和设置有光电检测系统(2)的基座(3),所述光电检测系统(2)包括激发光模块(21)和荧光检测模块(22),所述光电检测系统(2)还包括设置在基座(3)上的往复式光纤扫描机构(4),所述往复式光纤扫描机构(4)设置在基体(1)一侧,所述基体上对应光纤扫描机构一侧设置有检测孔(12),所述往复式光纤扫描机构(4)通过光纤(5)与激发光模块(21)和荧光检测模块(2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荧光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基体(1)与基座(3)之间设置有控温装置(6),所述控温装置(6)与基体(1)和基座(3)之间均设置有导热介质(6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荧光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控温装置(6)与往复式光纤扫描机构(4)之间设置有散热模块(7),所述散热模块(7)上设置有若干散热片(71),所述散热模块(7)与基座(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荧光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往复式光纤扫描机构包括平行于基体设置的扫描轨道、电机和与电机连接的同步机构,所述同步机构上设置有信号交互头,所述信号交互头在扫描轨道上往复运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保强马勇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柏恒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