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外接马达增加动力之绞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0669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34
一种可外接马达增加动力之绞车,主要是在由一组马达传动的绞车上更可选择组装增加一外接马达(第三马达),使该绞车的传动装置箱内所装设的传动装置同时受到三具马达的动力传输,以提供该绞车的索轮更大拉动力量及更快拉动速度,得以提供更宽广适用范围;并可于不需要时拆除该外接马达(第三马达),使仅由二具马达提供动力,以省电省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外接马达增加动力之绞车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绞车,特别是指一种可外接一马达,以增加整体动力,得以提供更宽广适用范围的绞车。
技术介绍
绞车(亦可称动力绞车)是设计用来做为吊挂负载或拖拉负载使用的动力机具,最常见例如:高楼吊挂货(重)物垂直升降用的「吊重卷扬机」即为一种绞车;又,安装于吉普车、越野车前,用来拖挂它车、它物或他人险境移动脱险用的绳索卷扬机具,亦为一种绞车。绞车的作动原理是由一动力源(例如动力马达、电动马达)输出正向或反向的传动动力,经过一减速机构作用后,驱动一索轮正向转动或反向转动,以送出或收回绳索(可是钢索或合成索,并不受限),绳索(钢索或合成索)前端由一锤重钩头勾挂住负载(重物、它车或它物等),以使该负载移动。习知绞车的构造型态有非常多种,一种属于较为传统的绞车10,如图1所示,该绞车10的一侧具有一马达11,该马达11输出的动力经过内部轴心传动带动一设于另一侧的传动装置12作用,该传动装置12内部是经过若干行星齿轮组传动及减速作用后会带动一索轮13转动,使绕于该索轮13上的绳索(钢索或合成索,未示于图)可作放出或收回的动作;该索轮13的一侧于该减速装置12内设有一离合装置14,其于外部向上伸出一把手,手动操作该把手下降或升起,则经由该离合装置14作用可使该索轮13与该减速装置12间的传动连结或断开;该索轮13是受到一固定座15所支撑,以使整体动力绞车10传动稳定且平顺。该传统型的绞车10可称为「单马达型绞车」。因为绞车为用以吊挂负载或拖拉负载使用的动力机具,故「单马达型绞车」受限仅由单一马达出力,其可承受的扭力及可产生的拉动力量、拉动速度皆会受到限制,后来遂有「双马达型绞车」问世,以增加整体绞车的扭力及增进拉动力量及拉动速度。一种属于双马达型的绞车20,如图2、3所示,该绞车20具有一传动装置箱33,在该传动装置箱33外部一侧组装有一组属于固定式的马达31、32,该组马达21、22输出的动力皆经传动进入该传动装置箱23内,并即共同带动设于该传动装置箱23内的传动装置(未示于图)作用,进而带动一位置设于该组马达21、22下方的索轮24转动,使绕于该索轮24上的绳索(钢索或合成索,未示于图)可经由动力控制,于需要时做出放出或收回绳索(钢索或合成索)的动作;该索轮24是受到一支撑座25所支撑,该传动装置箱23内的传动装置主要是将动力经过适当减速,以带动绳索(钢索或合成索)放出或收回。该双马达型的绞车20由两具马达21、22结合于该传动装置箱23的一(内)侧,该传动装置箱23外观完整,尤其顶面平整无任何零组件外露,然后该支撑座25支撑该索轮24又共同组装于该传动装置箱23的同侧,并结合于该两具马达21、22的下方,整体绞车20组装上具紧密结合性,明显就是一台动力机具。该双马达型的绞车20因由两具马达同时出力,共同作用于该传动装置,再提供该索轮24双倍扭力,所以相对于单马达型绞车比较,可以提供该索轮24更大的拉动力量及更快的拉动速度,使得该双马达型的绞车20适用于更高负载及更险峻的环境使用,换言之,该双马达型的绞车20能增加整体动力,以提供更宽广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可提供更大的拉动力量及更快的拉动速度,以提供更宽广适用范围的绞车。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外接马达增加动力之绞车,该绞车具有一组马达,该组马达的出力轴前端各接设有一出力齿轮,并伸入一设于一侧的传动装置箱内与一传动装置的最初齿轮啮接,进而带动一设于该组马达下方的索轮转动,使绕于该索轮上的绳索(钢索或合成索)可经由动力控制做出放出或收回绳索(钢索或合成索)的动作,该索轮是受到一支撑座所支撑;其特征在于:该组马达的上方更组接有一外接马达,该外接马达的前端由一前罩壳支撑而固接于该传动装置箱顶面上,后端则经由一后撑架支撑而固接于该支撑座上方,该外接马达的出力轴前端于该前罩壳内部接设有一出力齿轮,该出力齿轮下方啮接一中间齿轮,该出力齿轮及该中间齿轮皆设置于该前罩壳内部,该前罩壳的下方开空;该传动装置箱的顶面上开设有一开孔,该开孔内设置有一传动齿轮,该传动齿轮的齿体有部分向上穿出该开孔外,该前罩壳内的中间齿轮与该传动齿轮达成啮接,该传动齿轮则与该传动装置的最初齿轮啮接。上述的可外接马达增加动力之绞车中,该前罩壳底部的前、后侧各向外延伸成为一接合壁体,该接合壁体上开设有接合穿孔;该开孔的顶面前、后侧壁体上开设有与该接合穿孔相对应配合的接合螺孔;该开孔的顶面上可贴合一密封片,该密封片具有一与该开孔对应的穿孔及与该接合螺孔对应的接合穿孔;该外接马达前端的前罩壳固接于该传动装置箱顶面上时,该前罩壳的接合壁体贴附住该密封片及该传动装置箱顶面,使该前罩壳的接合穿孔与该密封片的接合穿孔及该传动装置箱的接合螺孔对正,再由螺栓穿设过该前罩壳的接合穿孔、该密封片的接合穿孔后与该传动装置箱的接合螺孔锁紧。上述的可外接马达增加动力之绞车中,该传动齿轮的轴心的前、后端是由轴承支撑而设置于该传动装置箱的二侧壁体间。上述的可外接马达增加动力之绞车中,该传动装置箱顶面上的开孔,可由一饰盖盖置于该开孔上以遮闭该开孔。上述的可外接马达增加动力之绞车中,该饰盖在本体底部的前、后侧各向外延伸成为一接合壁体,该接合壁体上开设有接合穿孔;该饰盖盖置于该开孔上时,该饰盖的接合壁体贴附住该密封片及该传动装置箱顶面,使该饰盖的接合穿孔与该密封片的接合穿孔及该传动装置箱的接合螺孔对正,再由螺栓穿设过该饰盖的接合穿孔、该密封片的接合穿孔后与该传动装置箱的接合螺孔锁紧。本技术优点及有益效果在于:提供更大的拉动力量及更快的拉动速度,以提供更宽广适用范围的绞车。【附图说明】图1所示是习知单马达型绞车的外观立体图。图2所示是习知双马达型绞车的外观立体图。图3所示是习知双马达型绞车另一角度的外观立体图。图4所示是本技术组装外接马达成为三马达型绞车的外观立体图。图5所示是本技术组装外接马达成为三马达型绞车另一角度的外观立体图。图6所示是本技术组装外接马达成为三马达型绞车时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7所示是本技术组装外接马达成为三马达型绞车时的部分立体分解图(2)。图8所示是本技术组装外接马达成为三马达型绞车时的左侧视图。图9所示是本技术拆掉外接马达成为双马达型绞车时的立体图。图10所示是本技术拆掉外接马达成为双马达型绞车时的侧视图。图中标号说明如下:绞车1马达11传动装置12索轮13离合装置14固定座15绞车20马达21、22传动装置箱23索轮24支撑座25绞车30马达31、32传动装置箱33索轮34支撑座35外接马达40前罩壳41后撑架42出力齿轮43中间齿轮44接合壁体411接合穿孔412开孔331传动齿轮332接合螺孔3311密封片333穿孔3331接合穿孔3332出力齿轮311、321最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外接马达增加动力之绞车,该绞车具有一组马达,该组马达的出力轴前端各接设有一出力齿轮,并伸入一设于一侧的传动装置箱内与一传动装置的最初齿轮啮接,进而带动一设于该组马达下方的索轮转动,使绕于该索轮上的绳索可经由动力控制做出放出或收回绳索的动作,该索轮受到一支撑座所支撑;其特征在于:该组马达的上方更组接有一外接马达,该外接马达的前端由一前罩壳支撑而固接于该传动装置箱顶面上,后端则经由一后撑架支撑而固接于该支撑座上方,该外接马达的出力轴前端于该前罩壳内部接设有一出力齿轮,该出力齿轮下方啮接一中间齿轮,该出力齿轮及该中间齿轮皆设置于该前罩壳内部,该前罩壳的下方开空;该传动装置箱的顶面上开设有一开孔,该开孔内设置有一传动齿轮,该传动齿轮的齿体有部分向上穿出该开孔外,该前罩壳内的中间齿轮与该传动齿轮达成啮接,该传动齿轮则与该传动装置的最初齿轮啮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外接马达增加动力之绞车,该绞车具有一组马达,该组马达的出力轴前端各接设有一出力齿轮,并伸入一设于一侧的传动装置箱内与一传动装置的最初齿轮啮接,进而带动一设于该组马达下方的索轮转动,使绕于该索轮上的绳索可经由动力控制做出放出或收回绳索的动作,该索轮受到一支撑座所支撑;其特征在于:该组马达的上方更组接有一外接马达,该外接马达的前端由一前罩壳支撑而固接于该传动装置箱顶面上,后端则经由一后撑架支撑而固接于该支撑座上方,该外接马达的出力轴前端于该前罩壳内部接设有一出力齿轮,该出力齿轮下方啮接一中间齿轮,该出力齿轮及该中间齿轮皆设置于该前罩壳内部,该前罩壳的下方开空;该传动装置箱的顶面上开设有一开孔,该开孔内设置有一传动齿轮,该传动齿轮的齿体有部分向上穿出该开孔外,该前罩壳内的中间齿轮与该传动齿轮达成啮接,该传动齿轮则与该传动装置的最初齿轮啮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外接马达增加动力之绞车,其特征在于:该前罩壳底部的前、后侧各向外延伸成为一接合壁体,该接合壁体上开设有接合穿孔;该开孔的顶面前、后侧壁体上开设有与该接合穿孔相对应配合的接合螺孔;该开孔的顶面上可贴合一密封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事吉
申请(专利权)人:川方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