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内胞模型的建模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复合材料编织
,涉及一种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内胞模型的建模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以其高比强度比模量、疲劳性能优秀、耐腐蚀性强及可设计性强等特点成为航天航空部分特殊主承力构件和功能构件的理想候选结构材料。但是,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在细观尺寸上具有复杂的结构,不便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其结构进行计算分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内胞模型的建模方法,能够真实模拟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空间形态的同时又能起到指导三维建模的作用。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内胞模型的建模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步骤1:对编织好的三维五向预制件以加热、压缩的形式,复合材料经过加热融化、冷却加固这个过程,形成一整块矩形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步骤2:将该矩形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横截面区域划分为表面区域、内部区域和棱角区域三个部分,内胞模型指的就是内部区域中的一个单胞;内胞模型是一个六面体内胞实体模型,由由轴向纱实体、编织纱实体和基体实体紧密贴合在一起组成;步骤3:将六面体内胞实体模型的内部空间分为上下四层,形成了六面体内胞内部结构线,在六面体内胞内部结构线里,包括了轴纱纱线轨迹和编织纱纱线轨迹空间运动轨迹,最后根据内胞几何参数、编织纱及轴向纱截面参数建立单胞模型。本专利技术的特点还在于:基体实体是在由六面体内胞实体基础上,结合轴向纱实体模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内胞模型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n步骤1:对编织好的三维五向预制件以加热、压缩的形式,复合材料经过加热融化、冷却加固这个过程,形成一整块矩形三维编织复合材料;/n步骤2:将该矩形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横截面区域划分为表面区域(1)、内部区域(2)和棱角区域(3)三个部分,所述内胞模型指的就是内部区域(2)中的一个单胞;/n所述内胞模型是一个六面体内胞实体(12)模型,由由轴向纱实体(9)、编织纱实体(10)和基体实体(11)紧密贴合在一起组成;/n步骤3:将六面体内胞实体(12)模型的内部空间分为上下四层,形成了六面体内胞内部结构线(6),在六面体内胞内部结构线(6)里,包括了轴纱纱线轨迹(4)和编织纱纱线轨迹(5)空间运动轨迹,最后根据内胞几何参数、编织纱及轴向纱截面参数建立单胞模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内胞模型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对编织好的三维五向预制件以加热、压缩的形式,复合材料经过加热融化、冷却加固这个过程,形成一整块矩形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步骤2:将该矩形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横截面区域划分为表面区域(1)、内部区域(2)和棱角区域(3)三个部分,所述内胞模型指的就是内部区域(2)中的一个单胞;
所述内胞模型是一个六面体内胞实体(12)模型,由由轴向纱实体(9)、编织纱实体(10)和基体实体(11)紧密贴合在一起组成;
步骤3:将六面体内胞实体(12)模型的内部空间分为上下四层,形成了六面体内胞内部结构线(6),在六面体内胞内部结构线(6)里,包括了轴纱纱线轨迹(4)和编织纱纱线轨迹(5)空间运动轨迹,最后根据内胞几何参数、编织纱及轴向纱截面参数建立单胞模型。
2.根据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内胞模型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实体(11)由六面体内胞实体(12)结合轴向纱实体(9)模型和编织纱实体(10)模型进行布尔运算差集得到。
3.根据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内胞模型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建模过程如下:
首先,根据轴向纱横截面面积Sa、轴向纱线密度λa(g/m)、轴向纱填充因子εa确定轴纱纱线截面(7)和编织纱纱线截面(8)的尺寸参数δ、k、l和e,
其次,先确定一个六面体内胞实体(12)的外形尺寸,其长宽高分别用Wi,Ti及h来表示,根据前面获得的参数δ、k、l和e,并将其内部空间平均分为上下四个部分,建立出六面体内胞内部结构线(6);
接着,确定内胞里的轴纱纱线轨迹(4)的空间位置,一个内胞里包括9根轴纱纱线轨迹(4),将六面体内胞内部结构线(6)从顶层往底层分析,这9根轴纱纱线轨迹(4)分别位于六面体内胞内部结构线(6)的四个竖直棱线处、四个竖直面的中线处和上线表面中点的连线处;
再次,确定内胞里的编织纱纱线轨迹(5)的空间位置,一个内胞里包括10根编织纱纱线轨迹(5),这10根纱线均为直线,确定该六面体内胞实体(12)的整体坐标系XYZ,并定义该六面体内胞实体(12)的XYZ方向单位长度划分为4个单位长度,则这10根编织纱纱线轨迹(5)其首尾坐标位置为((0,3,0);(1,4,1)),((2,1,0);(3,0,1)),((2,3,0);(0,1,2)),((4,1,0);(1,4,3)),((3,4,1);(4,3,2)),((1,0,1);(4,3,4)),((0,3,2);(2,1,4)),((4,1,2);(3,0,3)),((1,0,3);(0,1,4)),((3,4,3);(2,3,4));
最后,根据已经确定好的内胞里轴纱纱线轨迹(4)和编织纱纱线轨迹(5)的空间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鹏,唐欣尧,刘峰峰,刘舒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