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起伏地表的偏移成像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成像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起伏地表的偏移成像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起伏地表的偏移成像处理,即波场延拓偏移处理,一般要求偏移基准面是水平的,且偏移的零点应在激发和接收的地表。在高差较大的复杂地表区,很难同时满足这些要求,这时可用静校正时移的方法把地震资料校正到一个水平基准面上,由于静校正时移方法只作了垂直方向的时移,没有考虑波的传播方向,因此改变了原时间剖面上绕射波的双曲线性质,偏移后收敛较差,故这种方法是近似的,只能在地表与水平统一基准面的高差较小的地区使用。校正量越大,影响成像精度的程度也越大。因此在山地等起伏地表上,用统一水平基准面条件下的波场延拓偏移,就会影响成像的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起伏地表的偏移成像方法,用以实现在起伏地表上的偏移成像,成像精度高,该方法包括:采用预设的水平统一基准面,对起伏地表的地震数据进行静校正计算,获得CMP参考面数据;基于CMP参考面数据,对起伏地表的地震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水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起伏地表的偏移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采用预设的水平统一基准面,对起伏地表的地震数据进行静校正计算,获得CMP参考面数据;/n基于CMP参考面数据,对起伏地表的地震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水平叠加剖面数据;/n确定水平叠加剖面数据中每个网格点的预设的起伏地表因子;/n基于水平叠加剖面数据中预设的起伏地表因子,由起伏面开始对水平叠加剖面数据进行波长延拓成像,所述起伏地表因子用于表示起伏地表的起伏程度,每个网格点的预设的起伏地表因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伏地表的偏移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用预设的水平统一基准面,对起伏地表的地震数据进行静校正计算,获得CMP参考面数据;
基于CMP参考面数据,对起伏地表的地震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水平叠加剖面数据;
确定水平叠加剖面数据中每个网格点的预设的起伏地表因子;
基于水平叠加剖面数据中预设的起伏地表因子,由起伏面开始对水平叠加剖面数据进行波长延拓成像,所述起伏地表因子用于表示起伏地表的起伏程度,每个网格点的预设的起伏地表因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伏地表的偏移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预设的水平统一基准面,对起伏地表的地震数据进行静校正计算,获得CMP参考面数据,包括:
采用预设的水平统一基准面,对起伏地表的地震数据进行静校正计算,获得炮点校正量和检波点校正量;
根据炮点校正量和检波点校正量,获得CMP参考面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伏地表的偏移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水平叠加剖面数据中预设的起伏地表因子,由起伏面开始对水平叠加剖面数据进行波长延拓成像,包括:
从水平叠加剖面数据中,提取时间采样间隔,延拓步长,CMP间距、波场速度和每个网格点的波场值;
根据时间采样间隔,延拓步长,CMP间距、波场速度,以及每个网格点的预设的起伏地表因子,对每个网格点的波场值进行波长延拓成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伏地表的偏移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公式,根据时间采样间隔,延拓步长,CMP间距、波场速度,以及每个网格点的预设的起伏地表因子,对每个网格点的波场值进行波长延拓成像:
p(i,j+1,k)=(1/(I+(a-b)T))((I-(a+b)T)(p(i,j+1,k+1)+δ(i,j)p(i,j,k)))-p(i,j,k+1)
其中,p(i,j+1,k)、p(i,j+1,k+1)、p(i,j,k)、p(i,j,k+1)分别为水平叠加剖面数据中网格点坐标(i,j+1,k)、(i,j+1,k+1)、p(i,j,k)、p(i,j,k+1)的波场值;i为沿测线方向的网格点坐标,j为沿深度方向的网格点坐标,k为沿时间方向的网格点坐标;
a=DTDτV2/(32Dx2),DT为时间为采样间隔,Dτ为延拓步长,Dx为CMP间距,V为波场速度;
b=1/6,I=(0,1,0),T=(-1,2,-1);
δ(i,j)为网格点坐标(i,j)的起伏地表因子。
5.一种起伏地表的偏移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静校正模块,用于采用预设的水平统一基准面,对起伏地表的地震数据进行静校正计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守利,钱忠平,孙鹏远,田振平,岳玉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