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龙世金专利>正文

一种相变蓄能耐热型露天外接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961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相变蓄能耐热型露天外接管,属于耐高温管道技术领域,通过在管道本体与外护套之间分隔填充多个附着有相变蓄能介质的变相介质附着层,变相介质附着层的外侧贴附有多个弧形吸热套,弧形吸热套内安装有多个与变相介质附着层相连接的相变引流机构,当管道本体受到外界高温侵袭时,高温使得变相介质附着层上的相变蓄能介质相变为液态介质,并随相变引流机构向弧形吸热套外侧进行引流,从而将热量阻隔在管道本体外侧的内纳米隔热层的外部,液态介质再随温度持续升高而转变为气态介质,气态介质最接近外护套的内侧壁,利用外护套将热量很好的传导出去,从而对管道本体起到很好的绝热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相变蓄能耐热型露天外接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耐高温管道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相变蓄能耐热型露天外接管。
技术介绍
塑料管材与传统的铸铁管、镀锌钢管、水泥管等管道相比,具有节能节材、环保、轻质高强、耐腐蚀、内壁光滑不结垢、施工和维修简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给排水、城乡给排水、城市燃气、电力和光缆护套、工业流体输送、农业灌溉等建筑业、市政、工业和农业领域。塑料管道是化学建材众多组成部分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中,PE管道具有性能优异,施工简单,运行可靠,维修方便,使用寿命长,投资成本低等优点,目前广泛的使用在市政工程。但是一般的塑料管在高温情况下容易变形损坏,尤其针对一些露天铺设的管道,相对于埋设于地面之下的管道来说,往往需要要求其具有高强的耐热性能,以抵抗炎热高温的摧损,延长其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相变蓄能耐热型露天外接管来有效提高现有露天管道的耐热性。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变蓄能耐热型露天外接管,通过在管道本体与外护套之间分隔填充多个附着有相变蓄能介质的变相介质附着层,变相介质附着层的外侧贴附有多个弧形吸热套,弧形吸热套内安装有多个与变相介质附着层相连接的相变引流机构,当管道本体受到外界高温侵袭时,高温使得变相介质附着层上的相变蓄能介质相变为液态介质,并随相变引流机构向弧形吸热套外侧进行引流,从而将热量阻隔在管道本体外侧的内纳米隔热层的外部,液态介质再随温度持续升高而转变为气态介质,气态介质最接近外护套的内侧壁,利用外护套将热量很好的传导出去,从而对管道本体起到很好的绝热作用。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相变蓄能耐热型露天外接管,包括管道本体和套设于管道本体外侧的外护套,所述管道本体的外侧壁包覆有内纳米隔热层,所述内纳米隔热层位于外护套内侧,所述内纳米隔热层与外护套之间形成吸热腔,所述吸热腔内环形分布有多个间隔板,多个所述间隔板将吸附腔分隔成多个子吸热腔,多个所述子吸热腔内插设有变相介质附着层,所述变相介质附着层上附着有相变蓄能介质,所述变相介质附着层的内端贴附于内纳米隔热层的外侧壁上,所述子吸热腔的外侧设有相变层,所述相变层位于变相介质附着层的外侧,所述相变层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叠放的弧形吸热套,所述弧形吸热套的内端壁与变相介质附着层的外端壁相贴附设置,所述弧形吸热套的内端设有相变引流机构,且相变引流机构的内端与变相介质附着层外端相衔接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吸热套靠近外侧内部开设有蒸汽导热腔,所述相变引流机构设置于蒸汽导热腔内,所述蒸汽导热腔的内端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用于相变引流机构进行贯穿套设的导通腔,相变蓄能介质在初始状态下附着于变相介质附着层上,当管道本体受到外界高温后,高温使得变相介质附着层上的相变蓄能介质相变为液态,部分液态的相变蓄能介质还是能够被锁住在变相介质附着层的孔隙内,对热量进行吸附,另一部分的相变蓄能介质可通过导通腔随相变引流机构导入至弧形吸热套内的蒸汽导热腔处,当温度持续升高相变为气态,气态介质存储于蒸汽导热腔内,并通过外护套将热量向外传导,当管道本体的外部温度下降后,气态介质相变为液态,并通过相变引流机构毛细回流至变相介质附着层内。进一步的,所述相变引流机构包括插设于导通腔上的毛细纤维管,所述毛细纤维管的外端延伸至蒸汽导热腔内并连接有多条纤维绒毛,毛细纤维管与纤维绒毛的配合具有很好的引流作用,以便于蒸汽导热腔内的液态介质重新回流至变相介质附着层处。进一步的,所述变相介质附着层为碳纤维绝热层,所述变相介质附着层的内部嵌设连接有导流毛细纤维层,碳纤维绝热层具有很强的绝热性能,且其高孔隙率以便于对相变蓄能介质的附着,而导流毛细纤维层以便于相变蓄能介质能够充分扩散于变相介质附着层上。进一步的,所述毛细纤维管的内端贯穿蒸汽导热腔并固定衔接于变相介质附着层的外端壁上,且毛细纤维管的内端通过多个纤维条与导流毛细纤维层相衔接。进一步的,所述变相介质附着层上设有纳米级微孔,所述相变蓄能介质分散吸附于变相介质附着层上的纳米级微孔内。进一步的,上下相邻分布的所述弧形吸热套通过嵌设杆与嵌设孔进行嵌设连接,以便于上下分布的弧形吸热套之间能够两两嵌设连接,而设置多层分布设置,有效提高了相变蓄能介质在管道本体外侧能够均匀分布。进一步的,所述外护套的外侧壁上分布有多个隔热凸体,所述隔热凸体内开设有中空腔,所述中空腔内填充有陶瓷纤维层,外护套与陶瓷纤维层的配合,能够对外界热量起到一定的阻挡绝热作用。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通过在管道本体与外护套之间分隔填充多个附着有相变蓄能介质的变相介质附着层,变相介质附着层的外侧贴附有多个弧形吸热套,弧形吸热套内安装有多个与变相介质附着层相连接的相变引流机构,当管道本体受到外界高温侵袭时,高温使得变相介质附着层上的相变蓄能介质相变为液态介质随相变引流机构向弧形吸热套外侧进行引流,从而将热量阻隔在管道本体外侧的内纳米隔热层的外部,液态介质再随温度持续升高而转变为气态介质,气态介质最接近外护套的内侧壁,利用外护套将热量很好的传导出去,从而对管道本体起到很好的绝热作用,当温度下降后,气态介质相变成液态介质,利用相变引流机构的毛细原理重新将液态介质导回变相介质附着层处,如此往复相变处理,可实现对管道本体起到很好的绝热保温作用。(2)弧形吸热套靠近外侧内部开设有蒸汽导热腔,相变引流机构设置于蒸汽导热腔内,蒸汽导热腔的内端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用于相变引流机构进行贯穿套设的导通腔,相变蓄能介质在初始状态下附着于变相介质附着层上,当管道本体受到外界高温后,高温使得变相介质附着层上的相变蓄能介质相变为液态,部分液态的相变蓄能介质还是能够被锁住在变相介质附着层的孔隙内,对热量进行吸附,另一部分的相变蓄能介质可通过导通腔随相变引流机构导入至弧形吸热套内的蒸汽导热腔处,当温度持续升高相变为气态,气态介质存储于蒸汽导热腔内,并通过外护套将热量向外传导,当管道本体的外部温度下降后,气态介质相变为液态,并通过相变引流机构毛细回流至变相介质附着层内。(3)相变引流机构包括插设于导通腔上的毛细纤维管,毛细纤维管的外端延伸至蒸汽导热腔内并连接有多条纤维绒毛,毛细纤维管与纤维绒毛的配合具有很好的引流作用,以便于蒸汽导热腔内的液态介质重新回流至变相介质附着层处。(4)变相介质附着层上设有纳米级微孔,相变蓄能介质分散吸附于变相介质附着层上的纳米级微孔内。(5)外护套的外侧壁上分布有多个隔热凸体,隔热凸体内开设有中空腔,中空腔内填充有陶瓷纤维层,外护套与陶瓷纤维层的配合,能够对外界热量起到一定的阻挡绝热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变相介质附着层与弧形吸附套结合处的部分内剖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变相介质附着层与弧形吸附套结合处的部分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弧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相变蓄能耐热型露天外接管,包括管道本体(1)和套设于管道本体(1)外侧的外护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本体(1)的外侧壁包覆有内纳米隔热层(3),所述内纳米隔热层(3)位于外护套(2)内侧,所述内纳米隔热层(3)与外护套(2)之间形成吸热腔,所述吸热腔内环形分布有多个间隔板(4),多个所述间隔板(4)将吸附腔分隔成多个子吸热腔,多个所述子吸热腔内插设有变相介质附着层(5),所述变相介质附着层(5)上附着有相变蓄能介质,所述变相介质附着层(5)的内端贴附于内纳米隔热层(3)的外侧壁上,所述子吸热腔的外侧设有相变层,所述相变层位于变相介质附着层(5)的外侧,所述相变层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叠放的弧形吸热套(6),所述弧形吸热套(6)的内端壁与变相介质附着层(5)的外端壁相贴附设置,所述弧形吸热套(6)的内端设有相变引流机构,且相变引流机构的内端与变相介质附着层(5)外端相衔接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相变蓄能耐热型露天外接管,包括管道本体(1)和套设于管道本体(1)外侧的外护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本体(1)的外侧壁包覆有内纳米隔热层(3),所述内纳米隔热层(3)位于外护套(2)内侧,所述内纳米隔热层(3)与外护套(2)之间形成吸热腔,所述吸热腔内环形分布有多个间隔板(4),多个所述间隔板(4)将吸附腔分隔成多个子吸热腔,多个所述子吸热腔内插设有变相介质附着层(5),所述变相介质附着层(5)上附着有相变蓄能介质,所述变相介质附着层(5)的内端贴附于内纳米隔热层(3)的外侧壁上,所述子吸热腔的外侧设有相变层,所述相变层位于变相介质附着层(5)的外侧,所述相变层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叠放的弧形吸热套(6),所述弧形吸热套(6)的内端壁与变相介质附着层(5)的外端壁相贴附设置,所述弧形吸热套(6)的内端设有相变引流机构,且相变引流机构的内端与变相介质附着层(5)外端相衔接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变蓄能耐热型露天外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吸热套(6)靠近外侧内部开设有蒸汽导热腔(601),所述相变引流机构设置于蒸汽导热腔(601)内,所述蒸汽导热腔(601)的内端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用于相变引流机构进行贯穿套设的导通腔(6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相变蓄能耐热型露天外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世金
申请(专利权)人:龙世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