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延峰专利>正文

活塞浮体式给水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942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活塞浮体式给水栓,属于给水、排水用龙头栓技术领域,其结构包括上栓体、下栓体和浮体,所述的上栓体设置在下栓体的上部,且两者相固定,所述的浮体设置在上栓体和下栓体围成的空腔内,所述的上栓体与下栓体之间设置有外网支架,浮体设置在外网支架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活塞浮体式给水栓具有避免浮体升降时倾斜翻转,使沙粒可以通过而浮体不容易卡住等特点,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活塞浮体式给水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给水、排水用龙头栓
,尤其是一种活塞浮体式给水栓。
技术介绍
在管道灌溉工程中,给水栓用于控制灌溉系统的输水、配水的开关控制,给水栓的上部弯头连接小白龙软管进行作业,目前给水栓的止水结构形式有平板蝶阀,球阀,丝盖等,但其存在一些缺陷,如在水源沙粒较多时容易卡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活塞浮体式给水栓,该活塞浮体式给水栓具有避免浮体升降时倾斜翻转,使沙粒可以通过而浮体不容易卡住的特点。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上栓体、下栓体和浮体,所述的上栓体设置在下栓体的上部,且两者相固定,所述的浮体设置在上栓体和下栓体围成的空腔内,所述的上栓体与下栓体之间设置有外网支架,浮体设置在外网支架内。所述的下栓体的圆周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插板,外网支架的底部设置有与插板相配合的卡槽,外网支架的卡槽卡于插板的边沿,使外网支架与下栓体之间留有较大间隙,上栓体的中部变径处设置有密封垫,所述的外网支架的顶部顶于密封垫上。所述的外网支架包括包括上环体、下环体和连接杆,所述的上环体和下环体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所述的连接杆包括3个以上,每个所述的连接杆分别包括斜杆和竖杆,所述的竖杆的一端与上环体相连,另一端与斜杆相连,斜杆的另一端与下环体相连,所述的下环体的内径与浮体下部相配合,连接杆围成的环形腔与浮体的外径相配合。所述的下环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凸起,多个所述的凸起沿下环体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所述的上环体的外圆周面上开有多个缺口,上栓体上和下栓体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凸块,多个缺口分别与上栓体上的凸块相配合,上凸块位于缺口内。所述的上环体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环,密封环与给水栓的上栓体上的密封垫相配合,密封环插入密封垫内。所述的浮体包括上浮体、下浮体和导杆,所述的上浮体位于下浮体的上部,所述的上浮体和下浮体分别为空心结构,且上浮体与下浮体密封连接,所述的下浮体的下部设置有导杆。所述的下浮体的中心位置处开有导杆孔,所述的导杆孔与导杆相配合,所述的导杆的一端穿入导杆孔内。伸入导杆孔内的导杆向上延伸至与下浮体的顶面平齐。所述的导杆为空心结构,且导杆的一端封堵。所述的上栓体与下栓体之间通过螺栓相固定。所述的上栓体的上端设置防尘盖。本专利技术的活塞浮体式给水栓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浮体和外网支架加大其配合的间隙,使导向距离加长,使用两个导向位置,避免浮体升降时倾斜翻转,使沙粒可以通过而浮体不容易卡住。下浮体下部的导杆与外网支架相配合,导杆穿入外网支架底部的下环体,浮体沿着外网支架上下移动,通过外网支架的下环体和连接杆进行两次导向,避免导杆上部的浮体通过水流的冲击倾斜翻转被卡住,而无法实现输水、配水的开关控制作用。上栓体与下栓体之间通过螺栓相固定,增加了上栓体与下栓体的连接强度。防尘盖能够在给水栓不使用时对上栓体的上端进行遮挡,防止灰尘的进入,另外能够起到防盗作用,防止非法用水,增加使用的安全性。附图说明附图1是活塞浮体式给水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活塞浮体式给水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活塞浮体式给水栓的立体图;附图4是外网支架与下栓体连接示意图;附图5是活塞浮体式给水栓去除防尘盖后的主视剖视图;附图6是活塞浮体式给水栓与弯头连接示意图;附图7是外网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8是外网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9是外网支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附图10是外网支架的立体图一;附图11是外网支架的立体图二;附图12是外网支架与浮体连接时立体图;附图13是浮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14是浮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15是浮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附图16是浮体的立体图一;附图17是浮体的立体图二;附图18是下浮体与导杆连接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栓体,2、下栓体,3、浮体,31、上浮体,311、凹槽,32、下浮体,321、导杆孔,33、导杆,34、浮体加强筋,4、外网支架,41、上环体,411、缺口,42、下环体,43、连接杆,431、斜杆,4311、卡槽,432、竖杆,44、凸起,45、密封环,46、加强筋,5、插板,6、密封垫,7、凸块,8、防尘盖,9、弯头,91、螺杆。具体实施方式参照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18对本专利技术的活塞浮体式给水栓作以下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活塞浮体式给水栓,其结构包括上栓体1、下栓体2和浮体3,所述的上栓体1设置在下栓体2的上部,且两者相固定,所述的浮体3设置在上栓体1和下栓体2围成的空腔内,所述的上栓体1与下栓体2之间设置有外网支架4,浮体3设置在外网支架4内。所述的下栓体2的圆周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插板5,外网支架4的底部设置有与插板5相配合的卡槽4311,外网支架4的卡槽卡于插板5的边沿,使外网支架4与下栓体2之间留有较大间隙,上栓体1的中部变径处设置有密封垫6,所述的外网支架4的顶部顶于密封垫6上。所述的外网支架4包括上环体41、下环体42和连接杆43,所述的上环体41和下环体42之间通过连接杆43相连,所述的连接杆43包括3个以上,每个所述的连接杆43分别包括斜杆431和竖杆432,所述的竖杆432的一端与上环体41相连,另一端与斜杆431相连,斜杆431的另一端与下环体42相连,所述的下环体42的内径与浮体3下部相配合,连接杆43围成的环形腔与浮体3的外径相配合。所述的连接杆43包括4个,沿上环体41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所述的下环体4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凸起44,多个所述的凸起44沿下环体42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浮体3下部的导杆插于下环体42的凸起44内,通过设置的凸起44,减小了导杆与下环体42的接触面积,减少了导杆的上下阻力,更有利于导杆的上下移动。所述的斜杆431的外侧下部分别开有卡槽4311,所述的卡槽4311与下栓体2上的插板5相配合。增加了外网支架4与下栓体2之间的间隙,使带沙粒的水源容易快速通过,避免堵塞。所述的上环体41的外圆周面上开有多个缺口411,上栓体1上和下栓体2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凸块7,多个缺口411分别与上栓体1上的凸块7相配合,上凸块7位于缺口411内,从而对外网支架4进行定位,防止外网支架4旋转。所述的上环体41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环45,密封环45与给水栓的上栓体1上的密封垫6相配合,密封环插入密封垫6内,实现上栓体1与上环体41的密封。每个斜杆431的上部分别设置有加强筋46。增加外网支架4的强度。所述的上环体41、下环体42和连接杆43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浮体3包括上浮体31、下浮体32和导杆33,所述的上浮体31位于下浮体32的上部,所述的上浮体31和下浮体32分别为空心结构,且上浮体31与下浮体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活塞浮体式给水栓,包括上栓体、下栓体和浮体,所述的上栓体设置在下栓体的上部,且两者相固定,所述的浮体设置在上栓体和下栓体围成的空腔内,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栓体与下栓体之间设置有外网支架,浮体设置在外网支架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活塞浮体式给水栓,包括上栓体、下栓体和浮体,所述的上栓体设置在下栓体的上部,且两者相固定,所述的浮体设置在上栓体和下栓体围成的空腔内,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栓体与下栓体之间设置有外网支架,浮体设置在外网支架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浮体式给水栓,其特征是:所述的下栓体的圆周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插板,外网支架的底部设置有与插板相配合的卡槽,外网支架的卡槽卡于插板的边沿,使外网支架与下栓体之间留有较大间隙,上栓体的中部变径处设置有密封垫,所述的外网支架的顶部顶于密封垫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塞浮体式给水栓,其特征是:所述的外网支架包括包括上环体、下环体和连接杆,所述的上环体和下环体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所述的连接杆包括3个以上,每个所述的连接杆分别包括斜杆和竖杆,所述的竖杆的一端与上环体相连,另一端与斜杆相连,斜杆的另一端与下环体相连,所述的下环体的内径与浮体下部相配合,连接杆围成的环形腔与浮体的外径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塞浮体式给水栓,其特征是:所述的下环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凸起,多个所述的凸起沿下环体圆周方向均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峰
申请(专利权)人:张延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