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双重密封组件的加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7508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双重密封组件的加湿器,包括储水部件、设于储水部件下方用于放置雾化部件及电控组件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部设有与储水部件相接的补水腔,补水腔与储水部件之间以进水通道连通,补水腔下部和上部分别设有水量控制组件和位于进水通道内的弹性双重密封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带双重密封组件的加湿器密封性好、封闭稳定性强、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双重密封组件的加湿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加湿装置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密封性好、封闭稳定性强的带双重密封组件的加湿器。
技术介绍
加湿器是应用十分广泛的家用或商用空气湿度调节装置,其利用超声波高速振荡的原理,把水滴在超声波高频振荡作用下变成极其微小的水雾并使水雾散发至环境中,以达到增加环境空气湿润度的作用。传统的上加水式加湿器的水箱中通常在水箱的底部上开一个通孔,然后利用阀板将底板的通孔封堵,起到密封的作用。然而,该密封结构存在着两个重大的技术缺陷。其一,通孔的开闭都是通过阀板控制,其开闭的空间较大,容易因为水中毛发、长时间使用而产生的水垢等杂质集聚在通孔附近,使阀板不能完全密封,导致密封失效造成漏水,严重影响了加湿器的正常使用。其二,这种密封结构只能实现一次密封,当阀板长时间使用产生变形、弯曲时,漏水的情况十分严重,不进行阀板的更换根本无法杜绝漏水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了密封结构的使用寿命。因此,现有加湿器的密封结构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密封性好、封闭稳定性强、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的带双重密封组件的加湿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双重密封组件的加湿器,包括储水部件、设于储水部件下方用于放置雾化部件及电控组件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部设有与储水部件相接的补水腔,补水腔与储水部件之间以进水通道连通,补水腔下部和上部分别设有水量控制组件和位于进水通道内的弹性双重密封组件。进一步说,弹性双重密封组件包括设于进水通道内的顶杆、套接于顶杆上并可封闭进水通道的双重密封件、设于双重密封件与顶杆之间的弹性件。更进一步说,双重密封件包括自上而下一体成型的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分别与进水通道的上进口和下出口连接。更进一步说,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的侧面均与进水通道内壁连接。更进一步说,第一密封部为柱塞式密封体,第二密封部为盖帽式密封体。更进一步说,第一密封部为盖帽式密封体,第二密封部为柱塞式密封体。更进一步说,水量控制组件包括设于补水腔底部的固定座、活动铰接于固定座上的摇摆臂,摇摆臂的两端分别设有浮动部和与顶杆位置相对应的顶压部。根据上述结构进行优化,进水通道的上进口与储水部件底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本专利技术带双重密封组件的加湿器与传统的加湿器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采用了活动顶杆和一体成型的双重密封件的组合,实现其对进水通道的双重封闭,大幅提升了储水部件和补水腔之间的密封性能。同时,双重密封件为一体成型,能避免因加工误差或安装公差的存在而导致两个密封部分出现不能同步封闭的情况,有效改善了密封件对进水通道完全封闭的可靠性。2、本专利技术的双重密封件采用了进水通道的上进口、下出口及内壁的全方位密封结构。通过对进水通道的上进口、下出口和内壁三个位置的密封,实现了进水通道的完全封闭,有效提高密封件对进水通道的封闭能力,并改善密封件对进水通道封闭的稳定性。3、本专利技术的双重密封件采用柱塞式密封体和盖帽式密封体的组合结构。利用柱塞式密封的径向线封闭和盖帽式密封的径向面封闭组合,从根本上杜绝了储水部件和补水腔之间的渗漏现象,真正实现进水通道在长时间使用后仍然能完全密封,大幅提升了双重密封组件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的水量控制组件和弹性双重密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水量控制组件和弹性双重密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两种实施例双重密封件的另一结构剖视图。图中标示如下:储水部件1、底座2、补水腔3、进水通道4、顶杆51、双重密封件52、弹性件53、第一密封部521、第二密封部522、固定座61、摇摆臂62、浮动部63、顶压部6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根据图1至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带双重密封组件的加湿器主要包括储水部件1和底座2,其中底座2设于储水部件1下方,其用于放置加湿器的雾化部件及电控组件。底座2上部设有补水腔3,补水腔3与储水部件1相接,且其与储水部件1之间以进水通道4连通,补水腔3下部分别设有水量控制组件,上部则设有弹性双重密封组件,弹性双重密封组件位于进水通道4内。本专利技术的弹性双重密封组件包括顶杆51、双重密封件52、弹性件53。其中设于顶杆51进水通道4内,并可沿其轴向上下移动;而双重密封件52套接于顶杆51上,并可在顶杆51的上下移动过程中打开或封闭进水通道4;弹性件53则设于双重密封件52与顶杆51之间,其两端分别连接在顶杆51的下部和储水部件1外底面上,以实现顶杆51在来回往复移动时的自动复位。双重密封件52包括第一密封部521和第二密封部522,第一密封部521和第二密封部522自上而下一体加工成型,并分别与进水通道4的上进口和下出口连接。通过一体成型的双重密封件52随顶杆51的移动,实现对进水通道4的双重封闭,提升了储水部件1和补水腔3之间的密封性能。同时,双重密封件52为一体成型,能避免因加工误差或安装公差的存在而导致两个密封部分出现不能同步封闭的情况,改善了其对进水通道4完全封闭的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密封部521和第二密封部522的侧面均与进水通道4内壁连接,该结构与上述进水通道4的上进口和下出口形成了全方位密封结构。通过对进水通道4的上进口、下出口和内壁三个位置的密封,实现了进水通道4的完全封闭,提高密封件对进水通道4的封闭能力,并改善密封件对进水通道4封闭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密封部521为柱塞式密封体,第二密封部522为盖帽式密封体。或者是第一密封部521为盖帽式密封体,第二密封部522为柱塞式密封体。首先,柱塞式密封体在顶杆51移动时与进水通道4内壁形成径向线封闭结构,并使双重密封件52在其径向上具有向外的张力,以实现双重密封件52在进水通道4内壁上的定位。其次,盖帽式密封体在顶杆51移动时与进水通道4的上进口和下出口形成径向面封闭的柔性结构,从而增加储水部件1与补水腔3之间的密封面积。该结构杜绝了储水部件1和补水腔3之间的渗漏现象,真正实现进水通道4在长时间使用后仍然能完全密封,提升了双重密封组件的使用寿命。由于柱塞式密封体具有刚性定位、密封面积小的特点,而盖帽式密封体具有柔性封闭、密封面积大的特点,所以在本专利技术中,其两者必须以一体加工成型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否则会出现第一密封部521和第二密封部522不能同步封闭的情况。而两者在双重密封件52中需要同时存在,否则会出现刚性线封闭不能满足密封需求或柔性面封闭不能满足定位需求的情况。需要强调的是,当第一密封部521或第二密封部522为盖帽式密封体时,其形状为内收圆鼓型,第一密封部521和第二密封部522的底边均与储水部件1底面相切连接。当双重密封件52下压时,第一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双重密封组件的加湿器,包括储水部件(1)、设于储水部件(1)下方用于放置雾化部件及电控组件的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上部设有与储水部件(1)相接的补水腔(3),补水腔(3)与储水部件(1)之间以进水通道(4)连通,补水腔(3)下部和上部分别设有水量控制组件和位于进水通道(4)内的弹性双重密封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821 CN 20202177730841.一种带双重密封组件的加湿器,包括储水部件(1)、设于储水部件(1)下方用于放置雾化部件及电控组件的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上部设有与储水部件(1)相接的补水腔(3),补水腔(3)与储水部件(1)之间以进水通道(4)连通,补水腔(3)下部和上部分别设有水量控制组件和位于进水通道(4)内的弹性双重密封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双重密封组件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双重密封组件包括设于进水通道(4)内的顶杆(51)、套接于顶杆(51)上并可封闭进水通道(4)的双重密封件(52)、设于双重密封件(52)与顶杆(51)之间的弹性件(5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带双重密封组件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重密封件(52)包括自上而下一体成型的第一密封部(521)和第二密封部(522),第一密封部(521)和第二密封部(522)分别与进水通道(4)的上进口和下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通昊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