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心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926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调心轴承,包括轴承机构、套设于轴承机构外围的外圈和设置于外圈与轴承机构之间的耐磨衬;所述耐磨衬的内表面与轴承机构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耐磨衬的外表面与外圈的内表面可滑动地相抵接触;所述耐磨衬的外表面为凸弧形面,所述外圈的内表面为凹弧形面,所述凹弧形面与凸弧形面的曲率中心重合,使耐磨衬在外圈的凹弧形面内运动且不脱离;轴承机构的轴心线随耐磨衬的运动而摆动,并与外圈的轴心线之间产生的夹角为调心角。耐磨衬替代现有调心轴承外滚道内的滚子,其自身作为耐腐蚀的连接媒介,并可有效减弱腐蚀性物质对轴承机构的外表面、外圈的内表面的腐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心轴承
本专利技术属于轴承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心轴承。
技术介绍
所谓调心轴承,是指套圈滚道是球面形的、能适应内外两滚道轴心线间的有角偏差运动的轴承,主要承受径向负荷,也可以承受少量的双向轴向负荷。调心球轴承的外圈滚道是一个球面的一部分,曲率中心在轴承轴线上,因此该轴承具有调心功能,在轴、外壳出现挠曲时,可以自动调整.不增加轴承负担。在高腐蚀环境(如二氯甲烷)中,一般调心轴承无法到达使用要求,其寿命仅为2到3个月。原因在于腐蚀性物质进入调心轴承的内外两滚道中对其中的滚子进行腐蚀,致使滚子表面随着腐蚀面积的增加而变得越发粗糙,增大滚子与滚道之间的摩擦力,逐渐降低轴承效率。而调心轴承不同于一般轴承的特点在于因需要进行轴心线偏转的调节,致使外滚道不可封闭,因此,亟需一种能够作用于调心轴承外滚道的抗腐蚀技术,解决调心轴承在腐蚀环境下难以维持长时间寿命的问题,以降低设备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调心轴承外滚道抗腐蚀性能差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在腐蚀环境下仍能保持较长使用寿命的调心轴承。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调心轴承,包括轴承机构、套设于轴承机构外围的外圈和设置于外圈与轴承机构之间的耐磨衬;所述耐磨衬的内表面与轴承机构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耐磨衬的外表面与外圈的内表面可滑动地相抵接触;所述耐磨衬的外表面为凸弧形面,所述外圈的内表面为凹弧形面,所述凹弧形面与凸弧形面的曲率中心重合,使耐磨衬在外圈的凹弧形面内运动且不脱离;轴承机构的轴心线随耐磨衬的运动而摆动,并与外圈的轴心线之间产生的夹角为调心角。通过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得到以下技术效果:轴承机构、耐磨衬和外圈三者由内至外逐层套设,三者的的轴心线重合。其中轴承机构与耐磨衬接触的表面进行固定连接,耐磨衬与外圈的接触面为可滑动地相抵接触。实现轴承机构与外圈之间的相对运动效果。外圈的凹弧形面为:以球心为对称中心的一组平行平面,对完整球的内表面进行切割,两平面之间截取的部分。耐磨衬的凸弧形面为:以球心为对称中心的一组平行平面,对完整球的外表面进行切割,两平面之间截取的部分。凹弧形面与凸弧形面的曲率中心均为各自所在球的球心。外圈的内表面与耐磨衬的外表面采用上述凹弧形面扣合于凸弧形面的方式进行配合,形成限位结构,使耐磨衬可向外圈的两侧方向小幅度摆动,但无法从外圈内脱离。轴承机构则随耐磨衬的摆动而摆动,轴承机构的轴心线与外圈的轴心线之间产生夹角。该夹角为调心轴承的调心角。耐磨衬作为中间介质层,保护轴承机构外表面不被腐蚀,替代现有技术中轴承机构与外圈之间设置的滚子,避免滚子受到严重腐蚀后无法顺滑滚动而产生阻滞。同时,耐磨衬为整体结构填充于轴承机构与外圈之间,可有效阻止腐蚀性物质进入,减少腐蚀性物质对外圈内表面及轴承机构的腐蚀。优选的,所述轴承机构包括中圈、内圈和若干滚动体;所述中圈设置于耐磨衬与内圈之间;若干滚动体均匀排列设置于中圈与内圈之间。优选的,还包括两防油组件;两防油组件对称设置于轴承机构的两侧端面;任一防油组件架设于同侧的中圈侧壁与内圈侧壁之间,用于保护滚动体。优选的,任一防油组件包括环状的内防油片和环状的外防油片;所述外防油片的截面呈“L”型,其盖扣于内防油片的表面,二者组合的截面呈矩形。优选的,所述中圈侧壁开设有第一嵌合槽,所述内圈侧壁开设有第二嵌合槽;所述内防油片嵌入与第一嵌合槽中,所述外防油片嵌入于第二嵌合槽中;所述第一嵌合槽的深度与第二嵌合槽的深度均与防油组件的厚度数值相等。优选的,所述内防油片在其与外防油片的接触面上设置有若干环状凸缘,所述外防油片在其盖扣于内防油片的表面形成有若干环形凹槽,若干凸缘一一对应地嵌入若干凹槽中,使内放油片与外放油片之间的缝隙呈连续弯曲折线状的密封道。优选的,所述耐磨衬为含石墨的聚酰亚胺材料制成。优选的,任一滚动体为球状滚珠、圆柱滚子或圆锥滚子中的一种。优选的,每相邻的两滚动体中,一个滚动体由含石墨的聚酰亚胺材料制成,另一个滚动体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中圈的外表面形成有防滑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耐磨衬替代现有调心轴承外滚道内的滚子,其自身作为耐腐蚀的连接媒介,并可有效减弱腐蚀性物质对轴承机构的外表面、外圈的内表面的腐蚀。特别是还装配有防油组件,阻止腐蚀性物质对中圈内表面、内圈外表面和滚动体的腐蚀。并且,耐磨衬和部分滚动体均采用含石墨的聚酰亚胺材料制成,耐腐蚀性能优异还具备极佳的自润滑效果,可进一步延长调心轴承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调心轴承的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调心轴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调心轴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耐磨衬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内防油片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外防油片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内防油片与外防油片组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例:1外圈;2耐磨衬;3中圈;4内圈;5滚动体;6防油组件;31第一嵌合槽;32防滑纹;41第二嵌合槽;61内防油片;62外防油片;611凸缘;621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调心轴承,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同圆心环套设置的内圈4、中圈3和外圈1;其中,中圈3与外圈1之间设置有耐磨衬2,内圈4与中圈3之间设置有若干滚动体5,内圈4和中圈3所构成轴承机构整体的两侧壁各设置有一个防油组件6。本实施例的中圈3和内圈4之间的空间为内滚道,若干滚动体5通过保持架稳定在内滚道中,共同构成调心轴承的轴承部分;中圈3与外圈1之间的空间为外滚道,耐磨衬2设置于其中,作为调心轴承的调心部分。耐磨衬2的内表面与中圈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二者同步运动;耐磨衬2的外表面与外圈1的内表面之间可滑动地相抵接触;其中,耐磨衬2的外表面为凸弧形面,外圈1的内表面为凹弧形面,二者的曲率中心重合,使耐磨衬2可滑动并受到范围约束。约束方式为:凹弧形面为中段凹陷两侧凸出的槽型结构,耐磨衬2的外表面则中段凸出嵌入在槽型结构中,二者的曲率中心重合、曲率半径接近;凸弧形面可沿凹弧形面滑动摩擦一段距离,使耐磨衬2朝向整个调心轴承的两侧方向翻转,耐磨衬2的轴心线相较于外圈1的轴心线发生偏斜,产生夹角即调心角;同时,耐磨衬2受到槽型结构的约束无法脱离。基于上述耐磨衬2的受约束效果,经有限次试验验证,该调心轴承的调心角范围为0-5°。本实施例例举的调心轴承处于二氯甲烷作为腐蚀性物质的环境中,耐磨衬2为含石墨的聚酰亚胺材料制成。含石墨的聚酰亚胺材料针对二氯甲烷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及耐腐蚀性。...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调心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机构、套设于轴承机构外围的外圈和设置于外圈与轴承机构之间的耐磨衬;所述耐磨衬的内表面与轴承机构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耐磨衬的外表面与外圈的内表面可滑动地相抵接触;所述耐磨衬的外表面为凸弧形面,所述外圈的内表面为凹弧形面,所述凹弧形面与凸弧形面的曲率中心重合,使耐磨衬在外圈的凹弧形面内运动且不脱离;轴承机构的轴心线随耐磨衬的运动而摆动,并与外圈的轴心线之间产生的夹角为调心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心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机构、套设于轴承机构外围的外圈和设置于外圈与轴承机构之间的耐磨衬;所述耐磨衬的内表面与轴承机构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耐磨衬的外表面与外圈的内表面可滑动地相抵接触;所述耐磨衬的外表面为凸弧形面,所述外圈的内表面为凹弧形面,所述凹弧形面与凸弧形面的曲率中心重合,使耐磨衬在外圈的凹弧形面内运动且不脱离;轴承机构的轴心线随耐磨衬的运动而摆动,并与外圈的轴心线之间产生的夹角为调心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调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机构包括中圈、内圈和若干滚动体;所述中圈设置于耐磨衬与内圈之间;若干滚动体均匀排列设置于中圈与内圈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调心轴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防油组件;两防油组件对称设置于轴承机构的两侧端面;任一防油组件架设于同侧的中圈侧壁与内圈侧壁之间,用于保护滚动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调心轴承,其特征在于,任一防油组件包括环状的内防油片和环状的外防油片;所述外防油片的截面呈“L”型,其盖扣于内防油片的表面,二者组合的截面呈矩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柱楷陈景亮胡晓东赵宸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三新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