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能让压型钢支架及其支护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8599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吸能让压型钢支架及其支护工艺。该吸能让压型钢支架包括第一液压支柱、与第一液压支柱平行且对称设置的第二液压支柱以及架设于第一液压支柱和第二液压支柱顶部的钢横梁;第一液压支柱包括相互套设的上柱体、下柱体以及嵌套于上柱体与下柱体连接处的锥形卡环;下柱体底部设有用于进出水的阀门;第二液压支柱与第一液压支柱结构一致。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水介质代替油介质作为液压源进行主动支护,待支柱达到设定的支护力后,利用锥形卡环紧固上柱体和下柱体,再打开出水阀门,依靠锥形卡环提供的摩擦阻力起到吸能让压的作用,达到更好的支护效果;同时利用梁柱一体化的良性支护体系,对整个巷道起到有效的支撑与防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能让压型钢支架及其支护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矿山支护
,尤其涉及一种吸能让压型钢支架及其支护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对金属非金属矿山开采深度的增加,对于顶板、围岩等易失稳岩体的支护技术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支架的支护效果是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支架包括煤矿液压式支架和机械式杆状支柱。其中,煤矿液压式支架虽然能够达到较高的支护承受力,但其回收较为不便,移步推进工序也较为复杂;且整体支护工艺的耗材量大、人力运输成本高,导致其实际应用受限,对于金属非金属矿山的适用性较差。机械式杆状支柱则更加小巧灵活、使用便捷,但其支护的承受力不足,难以达到理想的支护效果。同时,在金属非金属矿山中,主动支护运用得较少,大多是矿山来压之后的被动支护,其破坏产生更加严重,无法防患于未然。并且,在被动支护中,由于机械支柱无法缓冲来压造成的破坏,不能达到吸能让压的效果,导致其极易损坏,且损坏后无法循环利用。此外,现有支柱一般未与梁体结构组合,形式较为单一,未形成一套闭环形式的良性支护体系。为了改进现有的支架,公开号为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能让压型钢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液压支柱(1)、与所述第一液压支柱(1)平行且对称设置的第二液压支柱(2)以及架设于所述第一液压支柱(1)和所述第二液压支柱(2)顶部的钢横梁(3);所述第一液压支柱(1)包括相互套设的上柱体(11)、下柱体(12)以及嵌套于所述上柱体(11)与所述下柱体(12)连接处的锥形卡环(13);所述下柱体(12)底部设有用于进出水的阀门(121);所述第二液压支柱(2)与所述第一液压支柱(1)结构一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能让压型钢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液压支柱(1)、与所述第一液压支柱(1)平行且对称设置的第二液压支柱(2)以及架设于所述第一液压支柱(1)和所述第二液压支柱(2)顶部的钢横梁(3);所述第一液压支柱(1)包括相互套设的上柱体(11)、下柱体(12)以及嵌套于所述上柱体(11)与所述下柱体(12)连接处的锥形卡环(13);所述下柱体(12)底部设有用于进出水的阀门(121);所述第二液压支柱(2)与所述第一液压支柱(1)结构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能让压型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卡环(13)上表面的直径大于其下表面的直径;所述锥形卡环(13)的侧壁上沿轴向设有贯穿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的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能让压型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柱体(11)外侧靠近所述锥形卡环(13)上方的位置套设有夯砸配件(4);所述夯砸配件(4)可沿所述上柱体(11)上下运动,用于夯砸所述锥形卡环(13),使其保持紧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能让压型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柱体(11)的下端套设于所述下柱体(12)内部,所述上柱体(11)的底部设有用于密封的皮碗儿(1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能让压型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柱体(11)的顶部为向上突起的半球形结构,所述上柱体(11)的顶部罩设有顶部托盘(1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吸能让压型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柱体(12)的底部为与所述上柱体(11)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兴赵聪聪黄敏吕冠颖何环莎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