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支护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下穿已有隧道的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多的出现隧道,此时,不免会出现隧道交互的情况,通常已有隧道建设深度较浅,新建的隧道深度较深,因此会出现隧道下穿已有隧道的情况,但是隧道开挖过程中不免会造成上覆地层的沉降甚至更大的扰动,从而影响上面隧道的安全以及使用寿命,因此急需一种可保证上面隧道不受下面隧道开挖扰动且可安全长久使用的隧道下穿已有隧道的支护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隧道支护结构,包括新建隧道、已有隧道,新建隧道垂直下穿位于其上方的已有隧道,在新建隧道下穿之前,即在新建隧道施工至影响已有隧道时之前,包括如下支护结构:四个垂直小井,布置在新建隧道两侧同时也是在已有隧道两侧,垂直小井前后位置需保证施工时不影响已有隧道,且每个垂直小井距离新建隧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支护结构,包括新建隧道、已有隧道,新建隧道垂直下穿位于其上方的已有隧道,在新建隧道下穿之前,即在新建隧道施工至影响已有隧道时之前,包括如下支护结构:四个垂直小井,布置在新建隧道两侧同时也是在已有隧道两侧,垂直小井前后位置需保证施工时不影响已有隧道,且每个垂直小井距离新建隧道的距离相同、距离已有隧道的距离也相同,垂直小井的井深大于新建隧道的最大深度;前后小巷,在垂直小井的底端,且贯通位于新建隧道同一侧的两个垂直小井,前后小巷与新建隧道平行;左右小巷,在垂直小井中段附近,左右小巷贯通位于已有隧道同一侧的两个垂直小井,左右小巷与已有隧道平行,左右小巷最底端高于新建隧道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支护结构,包括新建隧道、已有隧道,新建隧道垂直下穿位于其上方的已有隧道,在新建隧道下穿之前,即在新建隧道施工至影响已有隧道时之前,包括如下支护结构:四个垂直小井,布置在新建隧道两侧同时也是在已有隧道两侧,垂直小井前后位置需保证施工时不影响已有隧道,且每个垂直小井距离新建隧道的距离相同、距离已有隧道的距离也相同,垂直小井的井深大于新建隧道的最大深度;前后小巷,在垂直小井的底端,且贯通位于新建隧道同一侧的两个垂直小井,前后小巷与新建隧道平行;左右小巷,在垂直小井中段附近,左右小巷贯通位于已有隧道同一侧的两个垂直小井,左右小巷与已有隧道平行,左右小巷最底端高于新建隧道顶端一定距离;自前后小巷斜向新建隧道上方施工的第一注浆钢管,第一注浆钢管垂直于新建隧道,第一注浆钢管全管段皆可注浆,第一注浆钢管的前后间距保证注浆浆液可以连通;平行于新建隧道的第二注浆钢管,自左右小巷施工,第二注浆钢管左右间距保证注浆浆液可以连通,第二注浆钢管径向断面为圆弧形,左右两端的第二注浆钢管与第一注浆钢管顶端抵接;似圆拱型钢-混凝土结构,由第一注浆钢管和第二注浆钢管以及两者注入的混凝土构成,在新建隧道上方,已有隧道下方;自前后小巷向远离新建隧道方向施工的第三注浆钢管,第三注浆钢管上下成多行,如两行,前后成多排,前后间距与第一钢管相同,且在同一个径向剖面,第三注浆钢管及其注入的混凝土形成似圆拱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底座;第二注浆钢管两端部采用第二连接结构进行连接;第一注浆钢管位于前后小巷的一端采用第一连接结构进行连接,第三注浆钢管位于前后小巷的一端采用第三连接结构进行连接,同时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三注浆钢管位于前后小巷的一端或者与第三连接结构进行连接;垂直小井内下有钢筋笼且与端部的第一连接结构、第二连接结构、第三连接结构连接;前后小巷、左右小巷、垂直小井内还灌注有混凝土;
上述支护结构施工完成且稳定后,新建隧道下穿至已有隧道处时还包括如下支护结构:支护注浆钢管,包括长注浆钢管与短注浆钢管,在同一径向剖面上,长注浆钢管与短注浆钢管交错布置,其中最中间的支护注浆钢管为长注浆钢管,紧挨着两侧为短注浆钢管,以此交替向两侧布置;通过长注浆钢管与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刚,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爱纷销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