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混凝土叠合板的模块化模具及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9800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混凝土叠合板的模块化模具的安装方法,包括先将第一侧板(21)的导向柱(3)插入第二侧板(22)的导向槽(4)内,即组装好侧模(2),接着其放置在底模(1)上,并通过磁铁片(5)相连,然后通过螺栓(8)将二者紧固;接着将支撑座(9)的卡槽(93)卡入底模(1)上的卡块(11)内,最后将钢筋(13)穿过通孔(22a)和半圆槽(91),将桁架(14)的底部放置在对应的阶梯孔(92)内,即可对其进行灌浆浇注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化整为零,便于移动和搬运,在方便拆装的同时还能保证整体模具的连接强度和结构稳定性,保证浇注的顺利进行,提高混凝土叠合板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混凝土叠合板的模块化模具及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构件生产模具
,尤其是一种新型混凝土叠合板的模块化模具及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楼层板是现场浇注,其施工生产方法是以钢管作为支架,木工板作为托板,现场浇注施工,浇注繁琐,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而其生产模具一般体积较大,不易整体搬运,费时费力,且易出现模具破损现象,造成叠合板的质量不可控;目前,一般的混凝土叠合板包括浇注板主体,如图1所示,浇注板主体(12)内贯穿有一组钢筋(13),钢筋(13)上还连有一组桁架(14),桁架(14)包括一对呈“人”字型的桁架腹筋(14a),桁架腹筋(14a)的顶部交叉处连有一根桁架上弦筋(14b),桁架(14)的上部伸出浇注板主体(12)的表面,主要可用于架设外部管道或者线路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混凝土叠合板模具不易搬运、无法拆装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混凝土叠合板的模块化模具,不仅可以化整为零,将模具整体划分为各个组成部件,便于移动和搬运,而且在方便拆装的同时还能够保证整体模具的连接强度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混凝土叠合板的模块化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底模(1)和侧模(2),其特征在于:/n所述侧模(2)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第一侧板(21)的两端分别连有一个导向柱(3),第二侧板(22)的两端分别连有一个导向槽(4),导向柱(3)正好嵌入导向槽(4)内且二者的高度相同;/n底模(1)上固定四个磁铁片(5),每个磁铁片(5)与导向柱(3)的底部相互配合,对应的磁铁片(5)和导向柱(3)之间通过磁力连接;/n第二侧板(22)的外侧连有一组固定耳(6),每个固定耳(6)上均设有一个螺栓孔(6a),底模(1)一侧连有一组与固定耳(6)对应配合的固定座(7),每个固定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混凝土叠合板的模块化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底模(1)和侧模(2),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模(2)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第一侧板(21)的两端分别连有一个导向柱(3),第二侧板(22)的两端分别连有一个导向槽(4),导向柱(3)正好嵌入导向槽(4)内且二者的高度相同;
底模(1)上固定四个磁铁片(5),每个磁铁片(5)与导向柱(3)的底部相互配合,对应的磁铁片(5)和导向柱(3)之间通过磁力连接;
第二侧板(22)的外侧连有一组固定耳(6),每个固定耳(6)上均设有一个螺栓孔(6a),底模(1)一侧连有一组与固定耳(6)对应配合的固定座(7),每个固定座(7)上均设有一个固定孔(7a),对应的螺栓孔(6a)和固定孔(7a)同轴且大小相同;
底模(1)上还连有一对与第二侧板(22)平行的支撑座(9),支撑座(9)上设有一组与第一侧板(21)平行的半圆槽(91),第二侧板(22)上设有一组通孔(22a),通孔(22a)与半圆槽(91)的中轴线重合,钢筋(13)可正好穿过通孔(22a)并嵌于半圆槽(91)内;
支撑座(9)上还设有一对阶梯孔(92),阶梯孔(92)分别设于半圆槽(91)的两侧,且其分为上阶梯孔(92a)和下阶梯孔(92b),上阶梯孔(92a)为一个与桁架腹筋(14a)下端截面积相同的圆形槽,下阶梯孔(92b)为一个平行于半圆槽(91)的条形槽,且其长度等于半圆槽(91)的长度;
支撑座(9)的底部设有一组卡槽(93),每个卡槽(93)内均连有一个强磁铁(10),底模(1)上固定一组与卡槽(93)对应配合的卡块(11),卡块(11)可正好嵌入卡槽(93)内且与强磁铁(10)通过磁力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虹孙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东曌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