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海南大学专利>正文

分离式接缝连接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底板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97768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离式接缝连接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底板及其施工方法,包括至少2块需要侧向密封拼接的预制单板,相邻的2块预制单板中,其中一第一预制单板的一侧且沿其接缝方向,每间隔一段距离预埋一截外伸的柱形构件,柱形构件的外伸端部设置有螺纹段;另一第二预制单板,其与第一预制单板的接缝侧且处于柱形构件的延伸路径方向上,对应的设置有手孔,该手孔腔室的一侧部设置有穿孔,穿孔与柱形构件相对且处于柱形构件的延伸路径方向,柱形构件的外伸部穿设于穿孔内且其螺纹段伸入手孔的腔室内;螺纹段套有垫片并旋设有螺帽,螺帽旋紧以将第一预制单板和第二预制单板拉紧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改善结构会明显提高建筑的观感质量和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离式接缝连接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底板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业化的设计和施工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分离式接缝连接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底板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是指建筑的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基于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的理念,具有高效施工、高品质量、低资源消耗和低环境影响的效应,是现代工业化的生产方式,符合节能环保、绿色建造的发展理念,是建筑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系统中常见的预制构件包含预制墙体、预制叠合梁、预制叠合板、预制柱、预制楼梯、预制阳台等,其中叠合楼板以其制作简单、安装方便及对结构抗震性能影响较小等优势,成为目前装配式结构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构件。叠合楼板由预制底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叠合而成,其中预制底板在工厂制作完成后运至施工现场吊装到指定位置,而后以预制底板作为模板在其上面铺设预埋水电管线及楼板上层钢筋,并完成现场混凝土浇筑,待混凝土硬化后两者形成整体共同承受荷载。因此,叠合楼板整体性好、刚度大,可减少施工现场支护模板的工作量,节省现场施工工人,同时,底板在工厂预制,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叠合板的定义:装配式结构中,楼板由上下两层混凝土叠合而成,下层底板在工厂预制,上层板在施工现场浇筑,两者形成整体构件共同承受荷载。分离式接缝连接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底板的定义:装配式结构中相邻两块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底板并排放置,相互分离且两者之间需接缝处理。传统的接缝处理方式是在预制底板接缝处上面放置附加纵筋,并浇筑混凝土,使两者形成的整体受力构件。单个预制底板的尺寸大小需在设计时综合考虑房间进深、开间、制作模台尺寸、运输路况及吊装安全等多种因素确定,所以传统现浇结构中的单个受力楼板在装配式结构中往往划分为多块预制底板,并根据预制底板的接缝构造、支座构造和长宽比的不同分为单向板、双向板两种不同受力方式的板。按双向板设计时,板的整体性较好,预制底板接缝处应实现钢筋与混凝土的连续受力,通常要在预制底板间设置足够宽度的后浇带以保证钢筋在后浇带中的搭接或锚固长度,即预制底板间采用整体式接缝。但是此接缝构造复杂,不仅制作构件过程中钢筋加工繁琐,需考虑钢筋避让,也给吊装、运输、成品保护及安装等各个环节带来不便,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双向叠合板的应用。单向及部分双向叠合板预制底板间可采用分离式接缝连接,即施工时相邻预制底板并排放置,预留1-2cm间隙,无需在接缝位置外伸钢筋,而是在后浇混凝土区域沿接缝长度方向放置附加钢筋,因此构造相对简单,便于制作及施工安装,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广泛。相邻预制底板间拼缝由后浇混凝土填充密实,并通过后浇混凝土形成整体构件。使用过程中,在荷载作用下,预制底板拼缝位置往往位于受拉区域,但是由于相邻预制底板下层钢筋在接缝位置断开,无法传递钢筋拉力,且拼缝位置为薄弱位置,导致易沿拼缝长度方向形成长裂缝,虽不影响结构安全,但会严重影响使用及美观,给用户带来不良体验,使用户对装配式建筑产生错误认识,不利于装配式建筑推广。现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考虑制作、运输及安装等多种因素,单向及双向预制叠合楼板底板可采用分离式拼缝连接,预制底板在拼缝侧无需外伸钢筋,在施工时相邻预制底板并排放置,板与板间通常会预留1-2cm间隙,在后浇混凝土区域沿接缝长度方向放置附加钢筋。通过后浇混凝土填充拼缝,并使相邻预制底板形成整体。使用过程中,在荷载作用下,预制底板拼缝位置往往位于受拉区域,拼缝位置虽由后浇混凝土填充密实,但由于相邻预制底板下层钢筋在接缝位置断开,无法传递钢筋拉力,混凝土受拉性能较差,接缝处就成了受力薄弱位置,导致易沿拼缝长度方向形成长裂缝。因此,解决使用过程中荷载作用下装配式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底板分离式拼缝处的裂缝开裂及发展问题,会明显提高建筑的观感质量和使用性能,有利于建筑工业化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分离式接缝连接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底板及其施工方法,该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底板及其施工方法解决了使用过程中荷载作用下,装配式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底板分离式拼缝处的裂缝开裂及向严重方向发展问题,其改善结构会明显提高建筑的观感质量和使用性能,有利于建筑工业化推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分离式接缝连接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底板,包括至少2块需要侧向密封拼接的预制单板,相邻的2块预制单板中,其中一第一预制单板的一侧且沿其接缝方向,每间隔一段距离预埋一截外伸的柱形构件,所述柱形构件的外伸端部设置有螺纹段;另一第二预制单板,其与所述第一预制单板的接缝侧且处于所述柱形构件的延伸路径方向上,对应的设置有手孔,该手孔开口朝上且其腔室的一侧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预制单板接缝侧相通的穿孔,所述穿孔与所述柱形构件相对且处于所述柱形构件的延伸路径方向,所述柱形构件的外伸部穿设于所述穿孔内且其螺纹段伸入所述手孔的腔室内;所述螺纹段套有垫片并旋设有螺帽,所述螺帽旋紧以将所述第一预制单板和所述第二预制单板拉紧固定。进一步的,所述柱形构件为钢筋。进一步的,所述手孔包括方孔、圆孔、多边形孔的一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制单板、第二预制单板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其非接缝侧的纵向两端的钢筋外伸。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制单板、第二预制单板之间的接缝处填充混凝土。进一步的,所述手孔填充混凝土。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分离式接缝连接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底板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设计要求分别在工厂制作相邻的分离式拼缝连接的第一预制单板和第二预制单板;步骤二,所述第一预制单板和第二预制单板制作完成并检查合格后运至施工现场,通过塔吊或汽车吊将所述第一预制单板吊装到位;步骤三,通过塔吊或汽车吊将所述第二预制单板吊装至所述第一预制单板的相邻位置且拼接侧相对,再通过塔吊或汽车吊移动其中的一个预制单板,将所述柱形构件的外伸部穿入穿孔并使螺纹段进入对应的手孔,相邻的两个预制单板之间预留1-2cm间隙,安装就位;步骤四,完成两块预制单板周边叠合梁或墙体模板安装,同时使用模板将手孔位置遮挡;步骤五,经校核无误后,浇筑上层后浇混凝土,使两块预制单板之间间隙被混凝土填充密实,两块预制单板形成一个整体;步骤六,在所述手孔位置安装垫片及螺帽,通过紧固所述螺帽对柱形构件进行张拉、固定,使拼缝位置处的混凝土处于受压状态;预压力能够保证拼缝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处于受压状态,避免拼缝位置开裂;步骤七,在所述手孔位置的下口部安装模板、固定模板的支撑柱,通过在楼板上部浇筑混凝土,填充所述手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制单板的一侧且沿其接缝方向,每间隔一段距离预埋一截外伸的柱形构件,所述柱形构件的外伸端部设置有螺纹段,所述柱形构件为钢筋。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预制单板,其与所述第一预制单板的接缝侧且处于所述柱形构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分离式接缝连接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底板,包括至少2块需要侧向密封拼接的预制单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2块预制单板中,其中一第一预制单板(1)的一侧且沿其接缝方向,每间隔一段距离预埋一截外伸的柱形构件(3),所述柱形构件(3)的外伸端部设置有螺纹段(31);/n另一第二预制单板(5),其与所述第一预制单板(1)的接缝侧且处于所述柱形构件(3)的延伸路径方向上,对应的设置有手孔(4),该手孔(4)开口朝上且其腔室的一侧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预制单板(5)接缝侧相通的穿孔(51),所述穿孔(51)与所述柱形构件(3)相对且处于所述柱形构件(3)的延伸路径方向,所述柱形构件(3)的外伸部穿设于所述穿孔(51)内且其螺纹段(31)伸入所述手孔(4)的腔室内;/n所述螺纹段(31)套有垫片(7)并旋设有螺帽(6),所述螺帽(6)旋紧以将所述第一预制单板(1)和所述第二预制单板(5)拉紧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分离式接缝连接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底板,包括至少2块需要侧向密封拼接的预制单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2块预制单板中,其中一第一预制单板(1)的一侧且沿其接缝方向,每间隔一段距离预埋一截外伸的柱形构件(3),所述柱形构件(3)的外伸端部设置有螺纹段(31);
另一第二预制单板(5),其与所述第一预制单板(1)的接缝侧且处于所述柱形构件(3)的延伸路径方向上,对应的设置有手孔(4),该手孔(4)开口朝上且其腔室的一侧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预制单板(5)接缝侧相通的穿孔(51),所述穿孔(51)与所述柱形构件(3)相对且处于所述柱形构件(3)的延伸路径方向,所述柱形构件(3)的外伸部穿设于所述穿孔(51)内且其螺纹段(31)伸入所述手孔(4)的腔室内;
所述螺纹段(31)套有垫片(7)并旋设有螺帽(6),所述螺帽(6)旋紧以将所述第一预制单板(1)和所述第二预制单板(5)拉紧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接缝连接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构件(3)为钢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接缝连接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孔(4)包括方孔、圆孔、多边形孔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接缝连接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单板(1)、第二预制单板(5)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其非接缝侧的纵向两端的钢筋外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接缝连接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单板(1)、第二预制单板(5)之间的接缝处填充混凝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接缝连接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孔(4)填充混凝土。


7.一种分离式接缝连接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底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底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设计要求分别在工厂制作相邻的分离式拼缝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培成傅新林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