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索网结构及其预应力加载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9766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多层索网结构及其预应力加载方法,所述多层索网结构包括第一层结构、第二层结构、以及连接第一层结构和第二层结构的中间层结构;第一层结构包括第一外环梁、第一内环梁,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外环梁和所述第一内环梁的第一索列;所述第二层结构包括第二外环梁、第二内环梁,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外环梁和所述第二内环梁的第二索列;所述中间层结构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索列、所述第二索列的第一连接件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内环梁、所述第二内环梁的第二连接件。实现了在双向正交索网面的开洞方法,同时将索网结构中常用的主索双索交叉的双向节点简化为单向主索和面外短索或短柱的简单连接,降低了建造难度,并提供了一种索网结构预应力施加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索网结构及其预应力加载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建筑结构的大跨度屋顶或立面的新型多层索网结构及其预应力加载方法。
技术介绍
在建筑结构领域,人们努力向着更高更大跨度的方向进行突破,对建筑覆盖的空间的使用性能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大跨建筑结构领域,张拉结构是最轻盈最高效的体系。而目前比较成熟的双向正交张拉索网形式比较单一,在预应力施工、围护结构设计安装、形式变化,以及网面开洞技术等方面都不尽如人意。常规单层索网,是典型的高效轻型大跨预应力柔性结构。其中最常见的是马鞍形双曲面双向正交单层索网。预应力通过对主索进行张拉实现,随着跨度增加,张拉力迅速增大,施工工艺复杂。大型索网结构屋顶围护结构设计安装比较复杂,需要大量的二次结构来安装玻璃或膜结构表皮。而且如果想在索网的中间(一般用于体育场球场上方)开洞,经典的双向正交索网结构并没有很好的实现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的多层索网结构及其预应力加载方法,其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层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层索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索网结构包括第一层结构、第二层结构、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层结构和所述第二层结构的中间层结构;所述第一层结构包括第一外环梁、第一内环梁,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外环梁和所述第一内环梁的第一索列;所述第二层结构包括第二外环梁、第二内环梁,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外环梁和所述第二内环梁的第二索列;所述中间层结构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索列和所述第二索列的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内环梁和所述第二内环梁的第二连接件。/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320 CN 2020203689835;20200820 CN 2020108451311.一种多层索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索网结构包括第一层结构、第二层结构、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层结构和所述第二层结构的中间层结构;所述第一层结构包括第一外环梁、第一内环梁,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外环梁和所述第一内环梁的第一索列;所述第二层结构包括第二外环梁、第二内环梁,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外环梁和所述第二内环梁的第二索列;所述中间层结构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索列和所述第二索列的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内环梁和所述第二内环梁的第二连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索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索列的中间区域低于边缘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层索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索列的中间区域高于边缘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索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环梁还包括用于加强的第一内切弦索或第一加强索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索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环梁还包括用于加强的第二内切弦索或第二加强索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索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环梁、所述第二外环梁为所述索网结构的支座或支承体系,所述第一外环梁、所述第二外环梁还包括周圈的支座或与支承体系的连接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索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是等长或不等长的拉索或短柱,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短柱或部分拉索。


8.根据权利要求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强王哲
申请(专利权)人:浩坤雅和海南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