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仿生学的阴极线芒刺的焊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9748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仿生学的阴极线芒刺的焊接装置,包括:底座;翻转组件,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能够相对所述底座进行翻转;安装组件,其设置在所述翻转组件上,用于安装所述阴极线芒刺,且能够在所述翻转组件的带动下将所述阴极线芒刺翻转至适于焊接的位置。本申请的焊接装置适用于基于仿生学的阴极线芒刺的大批量加工,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仿生学的阴极线芒刺的焊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焊接工装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仿生学的阴极线芒刺的焊接装置。
技术介绍
电除尘器采用的阴极线型式包括RS芒刺线、鱼骨线、锯齿线等,大量文献研究表明这些阴极线的起晕电压及放电能力均有所不同;阴极线的优化研究主要是基于以上固有形式、在局部上(例如:尖端尺寸、同极间距、芒刺几何尺寸等)进行优化。这些优化结果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阴极线的起晕电压、提高放电能力,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或优化电荷在除尘空间中分布均匀性的难题,因而降本增效不明显。基于上述背景,专利201810675098.9提出了一种基于仿生学的阴极线结构、放电系统及方法,其形成的电场强度使得烟尘荷电后的电场驱动力强,芒刺放电尖端增加电荷在空间分布的均匀性,使得空间中烟尘能更好的荷电,单位长度除尘效率大幅提高,通过降低阴极线长度进而达到除尘器本体“瘦身”的效果,降低了电除尘器制造成本。该专利的应用对于解决湿法脱硫后烟气烟尘实现超低排放问题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如何将该基于仿生学的阴极线结构应用于工程实践至关重要。在其具体工程应用中,以单台600MW机组为例,阴极线数量达4000余支,芒刺数量近40万个。所述芒刺基座呈圆筒状,其放电尖端沿基座圆周向四周发散,每个尖端呈现不角的角度,表现为其空间位置的不同,其整体外形结构类似花瓣或者蕨类植物。芒刺两个一组,基座沿钢管中心对称,每组间距100毫米,沿圆周呈90度布置,基座与钢管固定方式为点焊。传统的焊接装置无法完成这种特殊工件的加工,较难实现高精度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基于仿生学的阴极线芒刺的焊接装置,用于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仿生学的阴极线芒刺的焊接装置,包括:底座;翻转组件,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能够相对所述底座进行翻转;安装组件,其设置在所述翻转组件上,用于安装所述阴极线芒刺,且能够在所述翻转组件的带动下将所述阴极线芒刺翻转至适于焊接的位置。在根据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翻转组件包括:支撑轴,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转台,其与所述支撑轴相铰接,且能够绕所述支撑轴与所述转台相铰接的位置进行翻转。在根据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转台上的多组支架,每组所述支架均包括底板和相对设置在所述底板两侧的侧板,所述侧板相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用于放置杆的凹槽,所述杆能够在所述凹槽内转动,所述底板设有用于固定阴极线芒刺的两个卡具,两个所述卡具平行设置且两个所述卡具之间允许所述杆穿过。在根据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的长度与相邻设置的所述支架之间的距离相等。在根据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卡具为U型弹性卡具。在根据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定位组件,其设置在所述转台的端部,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分别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定位所述杆的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在根据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组件或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柱;转轴,其固定在所述转台的端部;连接件,其第一端套设在所述转轴上,第二端连接所述定位柱,在其第一端绕所述转轴转动时,能够带动与所述第二端连接的定位柱转动,以使所述定位柱将所述杆固定在所述转台端部的支架上,防止所述杆在所述凹槽内转动。在根据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底座移动的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下表面的轮子和供轮子在其上转动的轨道。在根据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为U型槽。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仿生学的阴极线芒刺的焊接方法,其采用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仿生学的阴极线芒刺的焊接装置进行焊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本申请的焊接装置适用于基于仿生学的阴极线芒刺的大批量加工,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将根据本申请的焊接装置应用到基于仿生学的阴极线芒刺的加工生产中,其生产的阴极线芒刺的放点尖端增加了荷电在空间分布的均匀性,使得空间中的烟尘能够更好的荷电,烟尘荷电后的电场驱动力强,除尘效率大幅提高。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各种适合的方式组合或由等效的技术特征来替代,只要能够达到本技术的目的。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图1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基于仿生学的阴极线芒刺的焊接装置的主视图(翻转组件位于第一方位)。图2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基于仿生学的阴极线芒刺的焊接装置的侧视图(翻转组件位于第一方位)。图3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基于仿生学的阴极线芒刺的焊接装置的主视(翻转组件位于第二方位)。图4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基于仿生学的阴极线芒刺的焊接装置的侧视图(翻转组件位于第二方位)。图5显示了图4中的安装组件的Z向视图。图6显示了图4中的安装组件的Y向视图。图7显示了图4中的安装组件的X向视图。图8显示了图5的安装组件放入杆和阴极线芒刺后的示意图(仅示出安装组件中的凹槽部分)。图9显示了图3中定位组件4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0显示了图3中定位组件4的结构示意图二。图11显示了本申请的一种基于仿生学的阴极线芒刺的焊接装置所要焊接的阴极线芒刺。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图4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基于仿生学的阴极线芒刺的焊接装置。其中,图1为该焊接装置位于第一方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该焊接装置位于第二方位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侧视图。参考图1-图4,该基于仿生学的阴极线芒刺的焊接装置包括:底座1、翻转组件2和安装组件3。翻转组件2设置在底座1上,且能够相对底座1进行翻转;安装组件3连接翻转组件2,用于安装阴极线芒刺10,且能够在翻转组件2的带动下将阴极线芒刺10翻转至适于焊接的位置(即第二方位),也即附图3-附图4所示的位置。具体地,如图1所示,翻转组件2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的支撑轴21,与支撑轴21相铰接的转台22,转台22能够绕支撑轴21与转台22相铰接的位置进行翻转。安装组件3包括相对设置在转台22上的多组支架31,具体地,如图5-8所示,每组支架31均包括底板311和相对设置在底板311两侧的侧板312,侧板312相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用于放置杆314的凹槽313,杆314容置在凹槽313中,且能够在凹槽313中转动,凹槽313可以为U型槽或其它形状的凹槽。底板311设有用于固定阴极线芒刺10的两个卡具315,两个卡具315平行设置且两个卡具315之间允许杆314穿过,卡具315可以为U型弹性卡具。优选地,每个支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仿生学的阴极线芒刺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n翻转组件,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能够相对所述底座进行翻转;/n安装组件,其设置在所述翻转组件上,用于安装所述阴极线芒刺,且能够在所述翻转组件的带动下将所述阴极线芒刺翻转至适于焊接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仿生学的阴极线芒刺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翻转组件,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能够相对所述底座进行翻转;
安装组件,其设置在所述翻转组件上,用于安装所述阴极线芒刺,且能够在所述翻转组件的带动下将所述阴极线芒刺翻转至适于焊接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仿生学的阴极线芒刺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组件包括:
支撑轴,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转台,其与所述支撑轴相铰接,且能够绕所述支撑轴与所述转台相铰接的位置进行翻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仿生学的阴极线芒刺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转台上的多组支架,每组所述支架均包括底板和相对设置在所述底板两侧的侧板,
所述侧板相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用于放置杆的凹槽,所述杆能够在所述凹槽内转动,
所述底板设有用于固定阴极线芒刺的两个卡具,两个所述卡具平行设置且两个所述卡具之间允许所述杆穿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仿生学的阴极线芒刺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长度与相邻设置的所述支架之间的距离相等。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锡平张东海孟海洋王永俊李斌李忠仁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神华山大能源环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