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焊接操作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736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结构焊接操作平台,包括支撑框架、与支撑框架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的支撑板,还包括与支撑框架的左侧面活动连接的挂接机构,所述挂接机构包括与支撑框架的左侧面活动连接的悬挂杆、套设在悬挂杆上的卡接机构、用于阻挡卡接机构移动且套设在悬挂杆上的固定套,卡接机构卡设在H型钢梁的翼缘上,所述悬挂杆上设有外螺纹,固定套的内表面与悬挂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挂接机构的设置,便于支撑框架和支撑板与H型钢梁固定连接,保证焊接操作人员安全性,同时U型夹的设置,便于挂接机构与H型钢梁卡接牢固,拆卸和安装方便,提高工作效率,两个U型夹之间通过调节杆连接,使用与不同型号的H型钢梁,使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结构焊接操作平台
本技术涉及钢结构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钢结构焊接操作平台。
技术介绍
现有的建筑物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构件,建设周期长、对环境影响大,钢结构工程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是现代建筑工程中较普通的结构形式之一;中国是最早用铁制造承重结构的国家,钢结构的大部分现场施工技术及安全措施还停留在传统的形式上,特别是目前大部分项目都是工期短、焊接量巨大、施工环境恶劣、各工种交叉作业繁多,传统的施工方法严重影响施工质量及人员的安全,钢结构H型钢框梁或钢主梁通过钢柱上的悬挑牛腿与钢柱连接,节点通常采用栓焊形式,在钢梁安装就位、高强螺栓初拧后就需要进行钢梁两端上下翼缘的焊接对接。传统的钢结构焊接操作人员在钢结构上进行焊接固定时,一般身系安全绳悬空作业,焊接操作十分不便,同时还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提供一种安装方便且适用范围广的钢结构焊接操作平台,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方便且适用范围广的钢结构焊接操作平台。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结构焊接操作平台,包括支撑框架、与支撑框架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支撑框架的左侧面活动连接的挂接机构,所述挂接机构包括与支撑框架的左侧面活动连接的悬挂杆、套设在悬挂杆上的卡接机构、用于阻挡卡接机构移动且套设在悬挂杆上的固定套,卡接机构卡设在H型钢梁的翼缘上,所述悬挂杆上设有外螺纹,固定套的内表面与悬挂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所述挂接机构设置至少两个。/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焊接操作平台,包括支撑框架、与支撑框架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支撑框架的左侧面活动连接的挂接机构,所述挂接机构包括与支撑框架的左侧面活动连接的悬挂杆、套设在悬挂杆上的卡接机构、用于阻挡卡接机构移动且套设在悬挂杆上的固定套,卡接机构卡设在H型钢梁的翼缘上,所述悬挂杆上设有外螺纹,固定套的内表面与悬挂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所述挂接机构设置至少两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焊接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套设在悬挂杆上且在悬挂杆上左右移动的套管、与套管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开口向右的第一U型夹、与第一U型夹的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的调节杆、与调节杆的底部固定连接且开口向右的第二U型夹,第一U型夹和第二U型夹均卡设在H型钢梁的翼缘上,套管位于固定套的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结构焊接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包括与第一U型夹的底板下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一杆体、套设在第一杆体的下端外表面的第二杆体、位于第一杆体上的第一固定孔、位于第二杆体上的第二固定孔、用于固定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的螺栓组件,第一杆体的底部在第二杆体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调整调节杆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焊接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杆的下表面设有调整板,所述调整板的下表面与第一U型夹的顶板的下表面在同一平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焊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飞白文化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宝冶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