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建筑废料的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9723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3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建筑废料的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一种基于建筑废料的护坡结构,包括若干个插杆、倾斜设在插杆上端的第一钢筋网格、铺设在第一钢筋网格上表面的填充层和设在填充层上表面的混凝土层;所述插杆的下端插入到地面下,上端形成倾斜的平面,用于支撑所述第一钢筋网格。其具有施工成本低,护坡稳定性好的优点。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建筑废料的护坡结构的施工方法,此方法施工简便,制成的护坡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建筑废料的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申请涉及生态护坡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建筑废料的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护坡指的是为防止边坡受冲刷,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种铺砌和栽植的统称。桥址所在河段,河岸的凹岸逐年迎受水流冲刷,会使河岸不断地坍塌。为保护桥梁和路堤安全,须在凹岸修筑防护建筑物。因设桥引起河水流向变化,冲刷河岸而危及农田和村镇时,也须在河岸修建防护建筑物。目前,现有的生态护坡的主体一般选用生态砌块,将生态砌块简单的集靠在一起进行拼接。导致边坡的稳定性较差,抗水流冲击性能较差,使用寿命较短,生态砌块的成本和施工成本都很高。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墙体、废石子、弃土、弃料其他废弃物,若将建筑垃圾应用到护坡施工的领域中,既可以大大减少护坡的施工成本,又符合生态环保的理念。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护坡稳定性差和成本高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护坡的稳定性且降低护坡的是施工成本,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建筑废料的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建筑废料的护坡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建筑废料的护坡结构,包括若干个插杆、倾斜设在插杆上端的第一钢筋网格、铺设在第一钢筋网格上表面的填充层和设在填充层上表面的混凝土层;所述插杆的下端插入到地面下,上端形成倾斜的平面,用于支撑所述第一钢筋网格。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杆插在地面下起到支撑的作用,第一钢筋网格设置在插杆的上方形成倾斜的坡面,填充层填充在第一钢筋网格的上表面,填充层起到打底的作用,在填充层的上表面铺设有混凝土层,混凝土与钢筋一起使用能够保证护坡的稳定性,最后在向废墙体上表面铺设混凝土,将废墙体的上表面抹平,形成护坡。优选的:所述填充层包括若干个废墙体和填充在废墙体缝隙之间的石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废墙体是建筑上拆下的废墙体,将废墙体回收在利用,具有环保且成本低的优点,废墙体具有一定的稳固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护坡的稳定性,石子来填充废墙体之间缝隙,防止废墙体在倾斜的平面上下滑,对废墙体的位置进行固定,大大减少了护坡的施工成本。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层与废墙体之间设置有第二钢筋网格。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层与废墙体之间设置有第二钢筋网格,第二钢筋网格能够将废墙体的位置固定在第一钢筋网格和第二钢筋网格中间,对废墙体的位置进行限定,进一步保证保护坡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第二钢筋网格远离废墙体的一侧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挡板,两个所述第一挡板平行设在第二钢筋网格的两个侧边,所述第二钢筋网格上还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设在低端,与所述第一挡板形成U形结构用于制成混凝土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钢筋网格上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围成U形结构,用于挡在混凝土层的三个侧边,将混凝土层的三侧边进行围挡。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的上端设置有模板,所述模板与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上端设置有模板,模板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形成封闭的区域,用于向内浇注混凝土,可将混凝土从上端的开口内浇注到此区域内,浇注到此区域的混凝土能够从第二钢筋网格和第一钢筋网格的缝隙中落入到下方,第二钢筋网格的上层形成混凝土层,混凝土层将第一钢筋网格、废墙体、第二钢筋网格浇注成一个整体,使得护坡的稳定性更强。优选的:所述第一钢筋网格上设置有螺柱,所述第二钢筋网格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螺柱从所述通孔内穿出,且穿出的一端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母抵接在第二钢筋网格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钢筋网格和第二网格中间填充有废墙体和石子,为了对废墙体和石子的位置进行更好的固定,防止废墙体和石子沿着倾斜设置的第一钢筋网格向下滑,现在第一钢筋网格上设置有螺柱,螺柱能够穿出第二钢筋网格上的通孔,并且通过螺母将第一钢筋网格和第二钢筋网格的位置进行固定。优选的:所述螺柱的数量设置有至少四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钢筋网格的四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柱的数量最少为四个,分别位于第一钢筋网格的四角,通过将四角的位置进行固定,使第一钢筋网格和第二钢筋网格的连接更加稳固,从而将废墙体和石子的位置进行限定,防止废墙体和石子出现鼓起的现象,影响混凝土层的浇注。优选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插杆之间设置有加强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连的两个插杆之间设置有加强杆,加强杆的设置将插杆之间形成网状结构,大大增加了插杆的支撑承重性,增加了整个护坡的稳定性。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护坡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用护坡的施工方法,包括:S1:将插杆的下端插入到地面下,使插杆的上端所在的位置形成一个倾斜的平面;S2:将第一钢筋网格安装在插杆的上端,并与插杆的上端固定;S3:将废墙体铺设在倾斜设置的第一钢筋网格的上表面,用石子填满废墙体与废墙体之间的缝隙;S4:在废墙体的上表面浇注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层在浇注的过程中,混凝土会从废墙体和石子之间的缝隙中掉下与S4中的混凝土混合,形成一体,制成护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过程中将废墙体和石子重新利用,降低了原料的成本,而且采用混凝土浇筑与钢筋网格的配合能够增加护坡的稳定性,使用寿命长,抗水流冲击性能较好。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申请中采用废墙体和石子铺设在第一钢筋网格上,再将混凝土浇筑在废墙体的上表面,混凝土与钢筋网格共同使用能够保证整个护坡的稳定性,废墙体和石子的加入能够减材料成本和施工成本;2.第二钢筋网格的设置能够将废墙体和石子的位置固定住,防止废墙体和石子向下滑落,造成鼓包的现象,影响混凝土层的施工,进而会影响护坡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钢筋网格和第二钢筋网格的连接结构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中第二钢筋网格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插杆;12、第一钢筋网格;121、螺柱;122、螺母;14、废墙体;15、石子;13、混凝土层;16、第二钢筋网格;161、第一挡板;162、第二挡板;163、通孔;17、模板;18、加强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建筑废料的护坡结构。参照图1,一种基于建筑废料的护坡结构包括若干个插杆11、第一钢筋网格12、填充层和混凝土层13。插杆11的长度设置成长短不一的,插杆11的下端插在坡面下,若干个插杆11的上端所在的平面能够形成一个倾斜的平面,插杆11的设置用于起到支撑承重的作用。第一钢筋网格12设置在插杆11的上端,与插杆11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第一钢筋网格12也形成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建筑废料的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插杆(11)、倾斜设在插杆(11)上端的第一钢筋网格(12)、铺设在第一钢筋网格(12)上表面的填充层和设在填充层上表面的混凝土层(13);/n所述插杆(11)的下端插入到地面下,上端形成倾斜的平面,用于支撑所述第一钢筋网格(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建筑废料的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插杆(11)、倾斜设在插杆(11)上端的第一钢筋网格(12)、铺设在第一钢筋网格(12)上表面的填充层和设在填充层上表面的混凝土层(13);
所述插杆(11)的下端插入到地面下,上端形成倾斜的平面,用于支撑所述第一钢筋网格(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废料的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包括若干个废墙体(14)和填充在废墙体(14)缝隙之间的石子(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废料的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13)与废墙体(14)之间设置有第二钢筋网格(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废料的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筋网格(16)远离废墙体(14)的一侧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挡板(161),两个所述第一挡板(161)平行设在第二钢筋网格(16)的两个侧边,所述第二钢筋网格(16)上还设置有第二挡板(162),所述第二挡板(162)设在低端,与所述第一挡板(161)形成U形结构用于制成混凝土层(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废料的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161)与第二挡板(162)的上端设置有模板(17),所述模板(17)与第一挡板(161)、第二挡板(162)可拆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望平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创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